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军队,它们都被历朝历代君主视为精锐,装备精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秦代的秦卒、西汉的虎贲、羽林,东晋的北府军、唐朝的玄甲兵,宋朝的背嵬军、明朝的戚家军等等。
但是到了清代时,只要提到军队战斗力,我们通常都笼统地称为“八旗军”,而不特指某一支作战部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具体的番号。其实,清代和其他朝代一样,同样也有一支精锐之师,它的名字叫噶布什贤超哈。
噶布什贤超哈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太熟悉,甚至是第一次听到,这也不奇怪,因为这支军队的名字多有变化。
噶布什贤超哈的由来
八旗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单位,而是一个集社会、经济、生活、军事于一体的组织形式。只不过八旗中的男丁都是兵籍,因此被赋予了很浓厚的军事色彩。
八旗的基层单位是牛录,每个牛录300兵丁,3个牛录为一个甲喇,3个甲喇为一个固山,固山即“旗”,旗分八色。皇太极时期又编定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形成了完备的八旗系统。
噶布什贤超哈是八旗军队中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番号。皇太极时期,将每个牛录中最勇猛善战的30名勇士称为“巴牙喇”,史料中经常见到“巴牙喇”这个词,意思就是八旗勇士的意思。
噶布什贤超哈是在巴牙喇中挑选出的精锐,这些为数不多的精锐被临时组成一个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前哨刺探军情,深入敌后搞袭击、破坏,和现代的特种部队的侦查兵类似。
顺治时期,将噶布什贤超哈定为正式的军种,有了固定的营制。同时,由于统一中原战时不断,噶布什贤超哈的建制也在不断扩大,从满洲、蒙古各旗佐领下抽调精锐,设统领、参领、侍卫等官。
顺治十七年(1660),噶布什贤超哈被正式改名为“前锋营”,分为左右两翼,同时性质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原来的前哨兵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此后,前锋营的名字一直被沿袭。
前锋营的编制情况
前锋营的兵员来自满洲、蒙古八旗,最高长官为前锋统领,下属的将官为参领、侍卫、前锋校等,共有一百个军官。按《大清会典》的记载,八旗(满洲、蒙古)共有885个牛录,每个牛录中抽调2名精锐进入前锋营,以此推算,前锋营的兵力大致是1770人左右。
在装备方面,前锋营可谓是武装得到了牙齿,按规定前锋营的兵丁必须要能挽六力弓,前锋营的将官统一配备专门定制的头盔,军官顶用獭尾垂黑缨,前锋校和前锋兵皆铁顶垂红缨。前锋兵每人配甲一副,胄一顶,强弓一张,箭七十支,钢刀一把。
康熙以后,前锋营的武器装备又得到了提升,一半的兵丁使用鸟枪,这部分前锋兵被称为鸟枪前锋。鸟枪前锋每人配备鸟枪一支,以及相应的火药和铅弹,并配钢刀一把。
前锋营的主要职责
顺治以后,皇帝的禁军不断充实,前锋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护军营、亲军营、神机营、骁骑营。平日里,前锋营和其他禁军一样担负着保卫皇宫的职责。
如果遇有皇帝出巡,则要扈从随驾,前锋营是打前站的,在距离皇帝驻跸行营一二里路之外,实行警戒放哨。如果是皇帝到木兰围场,前锋营就环绕御道之外排立,是保卫皇帝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需要指出的是,前锋营是皇帝的禁军,但和其他禁军如护军营、骁骑营、神机营不同,他们不需要参与具体的前线作战。这是因为前锋营的人数比较少,且战斗力最为精锐,皇帝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动用这支军队。
咸丰以后,八旗军队腐败不堪,前锋营和其他皇帝禁军一样也日趋没落,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到了清末时,朝廷组建了新军,使用西式武器装备并采用近代军队的训练方式,前锋营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