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1998年,斯图尔特·肖特因抢劫罪而在狱中关了五年,一生达到了最低谷。他属于那种“杂乱无章”的流浪汉,他们的世界一塌糊涂。他多次遭到逮捕,并被禁止进入收容所,最后成了“持刀歹徒丹”,住在地下四层,那是市中心多层停车场最底下的一层,也是剑桥地区流浪汉最喜欢的家园。
斯图尔特的故事和那些人生混乱的人差不多,让我们反思教育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亚历山大作为一个书写者,来到了这些类似于流浪汉的居民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沟通,试图写出类似于非虚构主义的传记文学作品。他遇到了斯图尔特这样一个太值得书写的人物了。
斯图尔特·肖特,1968年出生于剑桥边上的一座不适宜居住的小农舍里,他父亲是吉卜赛人,母亲是酒吧女招待。他小时候是一个温和懂事的孩子,但是自从被亲友侵害了之后,他就被送到儿童关爱之家去生活。
那是他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他成了基思·拉弗拉克的学生,然而,拉弗拉克却是一个恋童狂,外号“库克船长”,当时正在剑桥郡的儿童关爱之家工作,1996年被判处监禁十八年。也因此斯图尔特的一生似乎都被毁掉了,书中他的另一个小学阶段的女老师在附录中的回信里说到了斯图尔特的小时候,说记忆深处那个小男孩是一个很温和的孩子,可是却被社会上的种种因素变成了一个生活状态混乱不堪的流浪汉。
斯图尔特的整个一生都有各种暴力来点缀。童年时,只要在场的人多,他就用自己的头部去撞击桌子和墙壁,“其目的却很简单,就是让大家认为我疯了,你们别来惹我,别来欺负我这个肌肉萎缩症患者”。
成年之后,他的生活的不同阶段似乎主要都是在拘留所和监狱里度过的,而在这些地方,他总是自我地犯错并拒绝改正,好像他就是一块无法改变的顽石一样,宁愿挨打都不愿意把自己变得更正常一些。“身体上的痛苦是一种解脱。痛苦可以消除我脑袋里的想法。”
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外展队的那两位了不起的员工丹尼斯·海斯和琳达·本达尔发现了他,并使他的神志恢复了正常,对此,斯图尔特一直都怀有十分感激之情。后来有人根据斯图尔特的人生状态拍摄了纪录片,在观看这部片子的观众心里,他好像成为了一名社会活动者,起码也是个社会可改造好的人士的象征性的符号,那期节目也借斯图尔特的人物设定谴责了警方要禁止流浪汉逗留在城市中心的计划。
于是斯图尔特不再流浪,住进了公寓,并且被当地部门看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造典范,确实是啊,他几乎是所有记载中惟一的成功者,他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整理自己混乱的生活。
但是,1999年,斯图尔特又一次被公众关注到他的身影,他成为声援释放露丝·怀纳和约翰·布罗克运动的主要人物。流浪汉收容所“冬日之暖”的主管露丝和日间收容中心的经理约翰被关进监狱的原因竟然是,他们所照顾的某些人在该慈善机构里秘密地交易毒品。斯图尔特想要做什么?表达什么?在他的大脑中,这两个人的行为是否越界?
亚历山大跟着斯图尔特,几乎一天24小时,他记录着斯图尔特的人生状态,如实呈现社会横断面,亚历山大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斯图尔特的人生,从而对社会做出一些社工该做的对改善这个状况有益的事情,但是斯图尔特很不喜欢他写出来的稿子,给他提了建议说为什么不倒回来看看他的人生?究竟是什么让他成为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亚历山大接受了这个建议,把稿子的顺序重新打乱,力图按照斯图尔特的期望再现出这个人生形成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这本书名为《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后来这本书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次的新版本图书的封面就是当时的同名电影海报的改良版。
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本质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为什么斯图尔特最后的死亡是撞上了火车,陪审团的成员不能理解,因此最后的结论是悬案: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事故,而是难以理解。而这个时候的斯图尔特仅仅才三十周岁。因此更富悲剧性。推荐大家看看这本《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看看为什么斯图尔特的人生让人们感到更多遗憾和无奈,这种感伤如果是在他小时候就发现他所遭受的一切,事情是不是有所改观?谁也不知道。(完)
举报/反馈

十里荷塘秋水长

1.6万获赞 2613粉丝
喜欢读书和电影的文艺范儿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