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偈语”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载体。
百丈禅师画像
与普通的文字相比,“偈语”承载的内容,无论是宽度还是广度,或者其丰富的程度,都非一般文字可比——有时候,一首“偈语”,所承载的内容,远超于一本经典。
言外之意,“偈语”这一载体,虽然以文字为基础,但构成“偈语”的文字,却早已超出了文字本身。
甚至可以说,如果你执著于文字本身去领悟“偈语”的真义,那你就错了。
为什么?
因为“偈语”的真义,根本就不在于文字本身。
慧能拜师图
所以,若是你从文字之表象去理解与领悟“偈语”的真义,当然不可能领悟得了,就如同“指手为月”或者南辕北辙,甚至舍本求末一样,越研究越有疑惑。
以唐代六祖慧能大师的名偈为例,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这首“偈语”中,其真义与“菩提”、明镜、尘埃等都没有太多的关联。
换句话说,这些文字上的概念,不过是一种喻指,或者说,不过是我们领悟“偈语”真义的一些端口,而不是“偈语”真义的本身。
慧能拜师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偈语”的真义,其内涵要比文字本身要丰富很多。
从另外方面讲,“偈语”从表面上看,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诗歌。
所谓“诗”,不仅是诗意化的语言,而且也是语言精练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以诗言志”的传统,如《诗经》、唐诗等,其表现形式大都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偈语”和中国古诗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当然,这或者正是译经大师们依据中国人的习惯所译的结果吧!
修行的僧人
但无论如何,“偈语”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就如同“古诗”一样,远超于文字本身。
而探讨这些浓缩化的文字——“偈语”,对于我们来说,却往往会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
这其实正是我为什么撰写这个专栏的真正原因。
当然,我们谈“偈语”,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领悟“偈语”背后所隐藏的真义,并通过这些真义,得到某种启迪,最终达到开启自身真实智慧的目的……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所属专栏
偈语中的佛法

作者:问过蓝天

专栏简介:本专栏一共15个章节主要解读佛教当中历代以来的著名偈语,如六祖慧能、神秀大师等诸多大德开示的偈语,当然也有各种佛教经典之中...展开

99元 立即购买本专栏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