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伟人都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才会有许多人甘愿追随,苏轼豁达乐观而不失幽默风趣的性格让百姓和文人们都对他青睐有加,而带领我们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妙论“空对空”就是毛主席的一个经典幽默场面。

毛主席的幽默艺术

毛主席生于1893年,小时候在学堂上学,但是爱看的却不是教书先生每天让他们的四书五经,他最喜欢的是《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等史书和小说笔记。

而从这些书中,毛主席不光汲取了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见识,古人含蓄而幽默的用语也对毛主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如此风趣幽默,归根结底在于他的乐观与自信。人只有是自信的,才会发自内心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幽默出自轻松的心情,而只有对都了然于胸,人才能够从容自信,轻松乐观。

19世纪乃至更早以来,中国就面临这一场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数能人志士用了各种方法试图挽救中国,任务之重,路途之艰险,让所有时代的先驱或多或少地都笼罩着一层对未来深重的忧思。

然而毛主席却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处在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还是为了革命辗转跋涉的中年时期,亦或是病痛缠身的晚年时期;无论是革命事业一往无前的顺利阶段,还是遭到国民党和日军双重打击的受挫阶段,毛主席始终都是风趣幽默,乐观自信的。

也正是因为他对待生活和工作的这种态度,才能够感染很多人,让大家都充满干劲地献身革命事业。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毛主席的幽默:“无论是看毛主席的著作,还是听毛主席的讲话,都是一种愉快的享受,甚至是受到他的批评,也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快感,这就是毛主席语言的魅力。”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毛主席的幽默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点之一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出现的各种事情上脱口而出一些水到渠成的引用。

虽说胸中有大才,但是毛主席一直是一个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者,他真正的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所以尽管在说话时不仅会不自觉引用一些古典诗词,还会蹦出许多民众们都耳熟能详的民间口头禅,亲切感十足。

如1927年,毛主席那天正在湘赣边界上紧锣密鼓地布置攻打白沙镇的战略任务,毛主席拿着地图对每个团的任务进行详细说明,一路念着“派一营左翼从濠溪出发,经泉坑——水坳——黄家嘴——家槽——屙屎坳.....”

听到这个古怪的名字,在场的各位战士都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毛主席看到这个名字时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好难听的名字。”惹得众人笑得更欢了。

在这个严肃的场合里,一直紧绷着神经的苏团长立即站了起来,大声呵斥:“笑什么!都严肃点。”战士们见状强行忍住笑声,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毛主席见状拍了拍苏团长的肩膀说,“也不要太做古正经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嘛。”

毛主席用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词中写周瑜年少有为,对战曹操从容不迫的名句巧妙化解了这场因为难听的地名引发的“小闹剧”。

这个贴切的引用,不仅让战士们感到了在紧张战争中的一丝轻松的气息,安抚了苏团长的情绪,也显示了出毛主席对待此次战役胸有成竹的气魄。

毛主席的幽默,朴实宽厚而不显刻意,灵活而不显卖弄,既有接地气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式幽默,又有高雅的,风趣的,属于政治家的闪烁着智者光辉的幽默,既饱含哲理,又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毛主席的政治幽默是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在与国外甚至是敌人打交道时,他总能用四两拨千斤的话语,从语言机锋中或驳斥敌人的论点,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做到“点到为止”而又让人不仅“会心一笑”。

最为著名的妙论“空对空”一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妙论“空对空”

毛主席的政治幽默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在妙论“空对空”以前,就有多许多精彩的政治幽默论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缠绕了中国数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而当这片辽阔大地的百姓想要喘口气时,狼子野心的蒋介石却站了出来。

如何合理公正地支配抗战胜利的果实成为了摆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面前的第一要紧事。我党本意是与国民党和平解决,但是蒋介石却想要独吞胜利的果实,消灭共产党。

蒋介石于当年的8月14、20日以及23日向共产党的革命大本营延安连发了三封电报,邀请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前往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问题”。

虽然知晓蒋介石葫芦里不会卖什么好药,但是毛主席还是决意尝试一下是否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或者直接揭露他们假和平的真面目。

虽然前方是龙潭虎穴,但是毛主席依然从容风趣。当时毛主席在重庆停留了几天,在一次演讲之后,有好事者问毛主席如果打仗有没有信心战胜蒋介石。

毛主席一听就知道此人话中带刺,一来是想看他的笑话,二来也对共产党没有丝毫的尊重,充满着不屑。但秉持着领袖的风范,毛主席还是先作了一番官方的解释,后又加了一句话:“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颗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

那人听完之后心下一惊,还不等他反应过来,毛主席便接着说自己的“毛”字并非毛手毛脚,而是一个反手。意为他战胜蒋介石简直“易如反掌”。

就算是在蒋介石的地盘,毛主席依然不卑不亢,面对暗藏褒贬的问题,游刃有余地回答,并且还借此表明了共产党人的态度,如若此次和平谈判失败,我们不怕开战,更不怕战败,因为胜利终将属于真理,而共产党人便是真理。

后来还有人将此番对话变成了一条谜语:“似手非手,胳膊外扭,甘露滴三滴,四季幸福有,太阳正出山,霞光万年久。打一人名。”而其谜底正是毛主席的名讳。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仍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轻松化解,可知毛主席心胸之宽广,才思之敏捷。这也无怪乎就算是面对基辛格助手的咄咄逼问,毛主席依然能够游刃有余,还发表了“空对空”的高见。

那是发生在1971年7月的事,1971年中美两国实际上还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因为一些外界因素,两国关系也在悄然地发生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在美苏争霸之中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世界上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的阵营的仇恨也越来越深了。

上世纪的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一直是世界意识形态争斗得剑拔弩张的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谓是水火不容,曾经有专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作出过分析,他们猜想或许是有“气候因素”对人的影响。

总之,按理说现在怎么看也不是中美关系破冰的好时候,但是美国因为想要拉拢与苏联闹掰的中国一起对抗苏联,还是着手做出了一些缓和中美关系的事情。

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就是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探路,试图打开中美外交的大门。基辛格访华此事,对于中美来说都十分紧张,能否促成两国的和平建交,对于世界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以美国一贯以来的傲慢态度看,基辛格的访华之路肯定会被他们“人为”地制造一些波折,毛主席早已想到这这一层,但他很是乐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任他基辛格有天大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化解。

果不其然,第一次对中国的“挑剔”很快就来了。因为是秘密安排的行程,基辛格访华实际上只有48小时,在这48小时里,除去16小时的休息时间,已经20年未有实际外交接触的中美两国,只有不到24小时可以进行谈话。

与美国想象的会面场景有所不同,中方自与基辛格一行人接触以来,始终是不卑不亢的,既没有与大国见面的伏低做小,也没有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存在的偏见,以一种非常淡定从容的姿态面对基辛格团队,这让他们有种一拳打到了棉花上的感觉。

出于礼貌,中方安排了精通外语的外教团队到巴基斯坦陪同基辛格,到达北京之后被军委副主席叶将军接到了北京西区的钓鱼台宾馆稍事休息,4小时之后,他们与周总理进行了第一轮会谈,本次会谈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

美方惊奇地发现,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为他们做了十分宽松的时间安排,甚至还带他们去逛了故宫,中方的潇洒态度给美方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美方觉得,他们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于是,在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份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气势汹汹地找到中方为他们安排的接待组负责人员。

新华社是中共早期创建的一个重要的宣传舆论的机构,自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所以新华社的报道可以说就代表着我党和我国的态度。

霍尔德里奇拿准了这一点,他知道用新华社的言论对中方发难是一定行之有效的,越想就越觉得自己有底气,他吹胡子瞪眼地对接待组负责人员说,新华社英文新闻稿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是怎么回事。

那上面写的是毛主席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这份报纸是霍尔德里奇在他的房间中看到的。

清晨酒店会往各个房间发派报纸,这是早些年的习惯,作为规格很高的接待国宾的宾馆,世界各地的报纸实际上都很齐全,中方发行的英文报纸出现在那里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这上面的话让霍尔德里奇感受到了冒犯,他一直在为难接待组负责人员,无奈,此事只好立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但是此事事关中美两方的关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举一动都会被做出很多解读,所以没有人敢贸然地处理此事。

到最后,这件事还是汇报到了毛主席那里。当天毛主席依然照例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处理国事,听到这件事的汇报时手中还在做着批示,他先是抬头看了看工作人员,笑着示意他不要太过紧张。

随后不紧不慢地做完手头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毛主席的这番话可谓是妙绝。在《韩非子·难一》中就曾经说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最为克敌的方法。

如果毛主席认真地对他的语录做出一番解释,可能还会弄巧成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方铁了心的一门心思拿这些论断向我们问罪,那你说什么都会被他们认为是狡辩。

所以毛主席妙论“空对空”一事,也成为了一个政治幽默的美谈。

伟人的风范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在待人接物时妙语连珠,在处理争端时以幽默之力化解,其渊博的知识,宽广的心胸和乐观向上的自信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伟人的风范,我们应当学习,他这份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面对如何紧急的情况都能乐观自信,是每天都被工作和学习缠绕着的我们所缺乏的。

举报/反馈

锐评alk

1053万获赞 29万粉丝
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分析科普
乘风计划作者,教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