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车征名活动,“祝融”这一名号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天问”之后另一个充满神话浪漫色彩的名字。那么号称火神的祝融,其神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01祝融之神性

祝融在《山海经》中出现,主要是作为方位神、即作为南方神灵的代表,和其他三个方位神的神容基本保持一致,是人兽结合体的模样,但与北方禺强以及东方句芒的人鸟结合体不同,祝融只说是“兽身人面”,却并未言明这个兽身到底是什么?
《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北经》“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所幸,祝融身体结构的秘密,在战国《楚帛书》中找到了线索。与《山海经》区别之处在于,这里的祝融不再是方位神,而是作为时间神而存在。所谓“四时”,即春夏秋冬,又指定立四时的四个历点: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至于祝融的形象,李学勤先生描述为:“形如雄性猿猴,有尾,面有红色边缘,露白。两臂似着长袖”。那么,这种身似猿猴的祝融,会不会正是对于《山海经》中祝融“兽身人面”的形象化补充?至于为什么要选用猿猴来作为司夏之神祝融的真身,其内涵尚不得而知。
总结一下,首先是形象,《山海经》中的兽身人面的模样到了《楚帛书》中具象化为了猿猴;其次是神性,在《山海经》中表现的是其作为方位神(南方祝融)的属性,在《楚帛书》中则表现的是其作为时间神(且司夏)的属性。
其实,空间与时间并非割裂的两部分,而是一个圆融的整体,将方位与时间联系在一起内核,是古人对于太阳运动的基本认知。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太阳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时候,而把时间平面上最炎热的季节,同空间平面上最炎热的地区做等价认同,就构成了神话系统中“夏—南”这种二元模式。
当时间和空间建立连接之后,古人还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将太阳的光芒想象成剧烈燃烧的火,于是“朱”和“赤”这类颜色构成了时、空二元模式之上的又一次结合。
所以到了《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变成了这样:“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 这里的朱明,即是祝融。显然,相比于祝融,“朱明”似乎更加直接道出了夏日南方、阳光炽烈、白昼盛长的特点!

02祝融与火星

在了解了祝融的基本神性之后,我们再看看此次最终定名为“祝融号”的火星车,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拥有极为深厚的文化意蕴。
当时百度CEO李彦宏在平台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议命名为“祝融”时。其命名寓意:上古神话人物、火神,关于他的名字,有传说记载:“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以光明。
可见,此时采用火神祝融名号的,主要取其光明普照、温暖大地之意。这里的火,并非是指可以焚尽一切的火焰,而是用火来形容太阳光热的炽烈。其实,在古代,祝融火神中的火,主要是指一种星辰的名字。“祝融”这一称号实则来源于观测大火、制定火历的“火正”。
这颗星辰即“大火”星,又称“大辰”,亦即心宿二 。上古时代,一些部落中曾有“以火纪时”的历法,也就是所谓的“火历”,主要就是根据大火即心宿二的运行变化来制定历法,用于判明季节和指导农业生产。如《诗经·豳风》中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说法。
当然,古人眼中的火星,其实也和祝融观测的这颗星辰(心宿二)关系十分密切。火星古名为“荧惑”,在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中“营或”与“荧惑”并用。
因其表明遍布大量红色氧化物的沙漠、赭色的砾石地以及凝固的熔岩流,故呈现出暗红色光芒,其亮度与位置在夜空中变化无常,行进路线顺逆不定又难以捉摸,所以才以“荧惑”为其命名。
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中,荧惑即火星的出现却并非是什么好事,古人将这一事件叫做“荧惑守心”,被当作是大凶的天象。其中所谓“荧惑”就是火星,而“心”就是指心宿二,即祝融观测制历的那颗星辰。
所以,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的另一层含义,可能正与“荧惑守心”有关。毕竟火之火神祝融主要是为了观测“心宿二”,如今的火星车则主要是为了探测“荧惑星”,两者本就相邻相关。
以祝融之名探索火星,为科技插上神话翅膀,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举报/反馈

阳Sir的考古之眼

17.8万获赞 9.2万粉丝
考古学之眼,看大千世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