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听说过子宫移植吗?

原创 陈敏 仁济试管 收录于话题#科普文章55个

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哟~

今年3月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指出生育权是基本人权之一,建议允许子宫性不孕的女性可进行有条件合法代孕,这一提案尽管未获通过,但仍引发一波热议。

与此同时,法国一家医院宣布法国首例从“移植子宫”中孕育的婴儿诞生,这一消息又把沉寂了几年的子宫移植手术带回了大众视野。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前的医学条件下,子宫内膜是胚胎发育的唯一载体。当代孕被法律明令禁止后,对于那些患先天性或后天性缺乏子宫、子宫畸形或子宫内膜严重受损的女性,子宫移植似乎是唯一的可选项。

图1子宫里的宝宝

那么子宫移植这项手术是如何诞生的?

1993年

时针先拨回到1993年,一位华裔移植学家Dr.肖飞痛心疾首于器官捐赠者的子宫每每灰飞烟灭的下场,遂产生了子宫移植的想法。他在实验动物房里成功倒腾出世界上第一只接受子宫和卵巢移植的大鼠,更令人兴奋的是,数周后这只大鼠经历了交配-好孕-分娩-为母的鼠生历程。之后又有17只大鼠接受了子宫和卵巢移植,其活产率为46%。

2000年

然而科学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肖博士兴冲冲地将其研究成果投稿于移植领域的顶流期刊《移植》,却因为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重要性被质疑而遭拒稿,子宫移植也就此沉寂下去。

直至2000年,沙特阿拉伯的医疗团队开展了人类第一例子宫移植手术,可惜的是术后3月因子宫坏死而只能将装上去的子宫再摘下来。2011年,土耳其的移植团队再次尝试人类子宫移植手术,幸运的是这次子宫活下来了并通过试管婴儿而成功受孕,不幸的是胎儿最后流产了。

2014年

但有句老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2014年瑞典的Brannstrom教授团队宣布全球首个“移植子宫”内孕育的婴儿出生。瑞典团队先后进行了9例子宫移植,2例因术后并发症而不得不摘掉子宫,7例子宫存活并在之后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均生下了健康的宝宝。随后,中国、美国、巴西、法国和塞尔维亚等国的医疗团队也开始试水该领域。

图2瑞典的子宫移植团队

2015年

2015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一条新闻轰动了中国医学界,他们由陈必良教授领衔,联合了11个学科及38位专家,利用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将一位43岁母亲的子宫移植到其先天性无子宫的22岁女儿的体内,整个手术历时14h,术后子宫存活。这是中国首例子宫移植手术,也是世界首例由机器人辅助的子宫移植手术。2019年1月,在经历了五次试管移植手术后,该患者于孕33周剖宫产一健康宝宝。迄今为止,全球已开展50余例人体子宫移植手术,其中仅10余例获得活产。

图3西京医院子宫移植团队

如此看来,子宫移植也逃不开“高难度、高风险、低成功率”。

技术上,一次成功的移植子宫活产分娩,至少要经历以下几轮升级打怪:供体子宫摘除、子宫低温保存及运输、新子宫安装、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免疫抑制期的抗感染、试管婴儿胚胎移植、胚胎着床及发育、孕产期并发症、剖宫产连同子宫摘除术。移植的子宫和受者的结合好比包办婚姻,如果能先婚后爱,则相得益彰、皆大欢喜;若是相看两厌,就只能鸡飞蛋打、劳燕分飞。

除了技术关,子宫移植和别的器官移植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子宫移植还要过伦理关。只因其它器官移植所涉及的生命健康权乃刚需人权,而生育权只能算改善型人权。所以,当别的器官移植领域都发展的如火如荼时,而子宫移植则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那除了子宫移植,未来是否还存在其它备选项?2021年3月17日这天,《Nature》期刊发表的一篇文章震惊了全球的生殖界: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团队把妊娠5天的小鼠胚胎从子宫中取出,放入一个他们自主研发的机器子宫系统里培养了6天(相当于小鼠前1/3孕周),机器子宫养大的鼠胚与自然子宫养大的鼠胚在组织发育和器官形成方面几乎相同。这一研究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图4人工机器子宫

To Be or Not to Be?

但无论是子宫移植抑或人造子宫,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也许技术关迟早有被攻克的那一天,但是伦理关的突破可能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等待。“To Be or Not to Be?”这一命题将始终贯穿人类医学的发展史。

陈敏 妇产科学博士 主治医师

擅长: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辅助生殖技术,子宫内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