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美“2+2会谈”的结束以及《日美联合声明》的发表,再度令人想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彼时日本法西斯,为了侵占中华大地,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现在菅义伟整日发表的那些反华言论,不由地勾起人们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之回忆。
一、历经辛苦,功成名就
彼时正值生死存亡之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背景下,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也有一部分军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战而退,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花花公子张学良将军,便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执掌山东的大军阀韩复榘。
他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仿佛是第一个因畏战而遭到处决的军阀头目。时至今日,不少人提及韩复榘的名字还是咬牙切齿。那么,他当真是一点也没有抵抗,就弃城而逃了吗?当然不是。
在这样的军阀眼中,抛开民族道义不言,单论个人利益,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抢夺来的地盘。因此,韩复榘是抵抗过日军侵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是否又有什么冤屈?
而且抗日不力之人,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比比皆是,为何蒋介石非要抓着韩复榘不放呢?
首先,韩复榘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最早是在冯玉祥帐下工作的。冯玉祥堪称他为“革命事业上的领路人”。当年的滦州起义,韩复榘就曾参加过。虽然起义失败,不过冯玉祥给韩复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韩复榘觉得冯玉祥是个可靠的老领导,沉寂几年后,他又再度投奔到冯玉祥的帐下。这一次,他开始崭露头角,与石友三一同为冯玉祥出生入死屡立奇功。不论是北京政变还是打阎锡山亦或者是北伐,韩复榘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骁勇善战的韩复榘也引来了冯玉祥的忌惮。在1927年,冯玉祥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让他当上了河南省主席,而后又夺取了韩复榘的兵权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手中不握着枪杆子,再高的官位都等于虚职。自此,主仆二人之间有了嫌隙。北伐结束以后,韩复榘随即带着部下投奔蒋介石,并于中原大战之后成为了山东省政府主席。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倒戈见长的冯玉祥,手下的要员也都与他有着一样的秉性。像韩复榘还有石友三之流,都是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那个军阀混战礼崩乐坏的年代,也没有什么礼义廉耻和忠厚仁义可言。蒋介石为了架空韩复榘也多次向山东派遣官员。但都被韩复榘以各种名号所驱逐。
所以,蒋介石对他根本就不信任。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也想借着抗日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
二、半路主仆,何谈情谊?
其次,韩复榘的举动令蒋介石愤懑不满。韩复榘在主政山东时期,倒也算是励精图治。或许不算是佼佼者,但也比原军阀张宗昌要强之百倍。韩复榘致力于澄清吏治,禁烟禁毒和剿灭土匪,曾经威震鲁南的巨匪刘黑七,就是死于韩复榘之手。整个齐鲁大地,被韩复榘打理的井井有条,也出现了晚清难得一见的生机。原本他带进山东的三个师,迅速地扩编为五个师又一个旅,还编练了拥6万之众的民团。
韩复榘为了扩充实力,想方设法的从中央政府那里,多筹集些军费,比如虚报人数空领军饷,比如捏造困难,骗取补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双十二事变”时,韩复榘公然通电全国,支持张杨二人的政变行为。
再次,便是蒋介石的公仇私恨夹杂一出。在卢沟桥事变前夕,得知蒋韩矛盾的日本人,来到济南找到韩复榘,盛情邀请他担任华北五省自治区的高官。或许是出于民族大义或许是出于其他顾虑,韩复榘义正辞严的拒绝了日本人。可见,他的身上还是有闪光点的。
在日军全面侵华开始后,身为第五战区副司令的韩复榘,一开始是拼死抵抗。他指挥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在死守德州期间,韩复榘几乎拼光了最初那三个师的家底。
在一番消耗战后,韩复榘对蒋介石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蒋介石总是口头说要给他各种支援,还曾承诺要调一支重炮旅前往山东。但这支劲旅,最后却给了中央军嫡系汤恩伯所部。这明显的就是蒋介石的不信任,明显就是蒋介石在有意地消耗自己的军力。
如果在山东把老底都拼光了,到时候韩复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本来蒋介石就对他有意见,再加上没有兵权,就只能被人所鱼肉。越想越气的韩复榘,决定放弃济南,退守泰安。
李宗仁大发雷霆,指责韩复榘的弃城而逃。韩复榘还回怼了一句:“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此言一出,令李宗仁与蒋介石一时之间竟哑口无言。当然,这种公然违背领袖的做法,也不是韩复榘一时的愤慨之举。当他秘密联络了四川军阀刘湘,开始筹备起共同倒蒋的工作。
最后,山东丢失,韩复榘责任重大。失去了山东,就意味着日军的铁蹄将会进一步的南下,长江以南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当然这期间韩复榘与蒋介石两人都有罪责,韩复榘是主要责任,蒋介石是次要责任。不论怎么说,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委员长,在抗日的紧要关头,还想着派系之争不给韩复榘支援,让他苦苦死撑,这又怎么能抵挡住日军?
而韩复榘则舍弃山东以后,根本就没有悔意。他带着士兵来到河南,纵容这些兵痞们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作,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韩复榘的死,也是活该。可谁让蒋介石是委员长,韩复榘是军阀呢?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蒋介石把责任一推了之。
三、遭到处决,罪有应得
动了杀心的蒋介石,在1938年的1月份,来到河南假意主持北方将领军事会议。而韩复榘也被应邀出席。他并不清楚,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鸿门宴
当韩复榘进入河南省政府大门,卫队被悉数扣下,还被缴械时,他才意识到了不对。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无力回天。
在会议期间,蒋介石怒指韩复榘:“不发一枪,从黄河北岸一再后撤,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
可韩复榘还在狡辩称:“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呢?”
蒋介石厉声说道:“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
于是,韩复榘被当场逮捕,随后被押解至汉口进行审判,并由蒋介石的心腹何应钦亲自担任审判长。面对何应钦等人的多方逼问,韩复榘是一言不发,只是昂着头闭目微笑。
其实这场审判可有可无,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复榘罪状和革除韩复榘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韩复榘知道,不论自己再如何辩驳都无济于事。何应钦不会因为他的一句辩解,就会轻易将其饶恕。
同年1月24日,在韩复榘47岁生日的前夜,他遭到了枪决,被安置在鸡公山公墓。
此后,他的家人都一直背负着民族罪人的骂名,结发妻子也不敢去给他扫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其爱人高艺珍的多方努力下,人民政府终于决定为韩复榘恢复部分名誉,并准许其墓葬迁到北京香山公墓。
综合而言,韩复榘并非是一枪未放丢掉山东的民族罪人,当然也绝对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毕竟在山东鏖战,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还空耗兵力,等到其兵力消耗殆尽,蒋介石很可能会强行逼迫他下野。
但是身为一名中国人,作为山东一省的父母官,他千不该万不该把祖国的土地拱手让人。即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应撤退。自他从济南撤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也泯灭了他拼死抵抗日军侵略的诸多功绩。
人们只会记得韩复榘是个怯战为敌还纵火焚烧济南,同时又纵兵在开封烧杀抢掠的军阀,而不会记得他曾经在与蒋介石有矛盾之际,也没有投靠日本人,也曾经不遗余力的在德州与日本人大战。
他就是太缺乏民族意识和家国意识,即使和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矛盾再深,也不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应该置国家利益和主权尊严于不顾。最后还遭到枪决的处分,倒也算是罪有应得。
举报/反馈

知行路上道历史

149万获赞 10.5万粉丝
把历史变为我们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