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卿助南原创

杨庆祝(1923—1949),字长生,全州凤凰乡七里村杨家村人。1944 年7 月,日寇压境,就读桂林高中的杨庆祝回到家乡,组建“全(州)县学生抗日游击队”。光复后回校复课,1946 年9 月考入广西大学,次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 月参加由中共广西省工委和中共全灌特支领导的全(州)灌(阳)武装起义,任“全灌人民自救团”团长、副支队长。9 月初,起义受挫,转移到灵川桂北游击队,并多次秘密潜回全州,为游击队北上建立秘密联络点。1948 年2 月底任中共桂北游击队北上分队党支部委员,回到全灌建立游击根据地。同年9 月,带领桂北游击队主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到全灌与北上分队会师。10 月,任桂北游击队越城部队队长。1949 年3 月5 日,在兴安田文村突围战斗中牺牲,年仅26 岁。

湘水少年

全州有民谣:“长万二乡出白米,恩建二乡出刀枪。宜乡源礼义,富贵落升乡。”依山伴水的大村落,均有自卫团队,自然民风强悍。但七里坪杨家却是一个仅百来人的小村落。乾隆盛世,杨姓始祖方从兴安滴水岩迁来此地,祖祖辈辈以种田养家糊口,少有读书之人。

杨庆祝的祖父靠养牛、养猪,家里慢慢变富,到杨庆祝父亲杨桂廷当家时,家有稻田100 多亩,在早禾田村还有一个庄屋,是凤凰一带的大户。杨桂廷虽饱读经书,但不去博取功名,只一心管理杨家的田庄。母亲唐氏,为安和乡聚贤洞首富唐润身之女。在杨庆祝出生之前,家里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养子,因而杨家只缺丁,不少钱。杨庆祝的出生,给杨家带来极大的欢乐,杨桂廷给儿子取名“庆祝”,字“长生”,意为家庭吉祥,儿孙满堂,因而对他特别疼爱,但并不娇生惯养。

1930 年,年仅7 岁的杨庆祝被送到麻市明经小学堂念书。麻市明经小学原为大塘村唐姓(全州最后一名进士唐尚光家族)私塾,宣统元年(1909),蒋任衡(唐尚光堂姐夫,蒋继伊父亲,曾任全县县长)在建乡创办青龙山高等小学堂,共有分学堂三所(即青龙山、明经、冠英),该校为其一。学校校长为清末秀才,治学极严,因而升学率也高。但学校离杨家有二十余里,必须做“住宿生”。

唐母认为儿子太小,先在村公堂私塾读两年再说,杨老先生不让,说是“根柴莫烧,独子莫娇”。村民杨怀群回忆:“1930 年, 我10 岁,庆祝7 岁,我和他过继来的哥哥杨佑文,带着庆祝到明经小学读书,他虽比我和佑文小,也没到公堂启蒙,但学习成绩比我们好,每次考试都在第一、二名。我们一直在此学校读书到毕业,后来他考取省立全州初中。”据杨庆祝的外甥女回忆:“妈妈曾对我说,每礼拜回家,外公都要两个舅舅背课文,庆祝舅舅的字写得好,每逢喜事及过春节,家里的对联都是庆祝舅舅写的。”

庆祝喜欢游泳,而且水性好。据他小学同学、后与其一起打游击的卿世友回忆:“庆祝和我们一起读小学,教我们的唐志文老师是‘老古董’,最大特长是要我们背课文,背不出就挨打手板,我很笨,不知挨过多少次,而杨庆祝每次都通过,从未挨打。学校有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出校门,我们都很顽皮,夏天最爱到到建江里洗澡,午休时,偷偷从后门溜出去,到建江游个痛快。回来时,怕被老师发现,便相互往对方身上抹口水,老师用指甲在你身上轻轻一划,如出现白痕,那一定是去河边去洗澡了,会处罚;抹了口水皮肤上就划不出白痕。庆祝的水性,就是那时练出来的。”

1934 年11 月底的一天,红军过境到全州,激烈的枪声打破了明经小学的安宁,杨桂廷带着一家躲在村后的天子岭上,而山下建江麻子渡口、凤凰嘴的湘江渡口正血流成河,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战役正在惨烈进行。1984 年,时任南京军区二炮政委、老红军陈靖将军重走长征路时,有文描写抢渡湘江的情景“: 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1935 年春天,建江发洪水,江面上漂浮着红军的尸体。据卿世友回忆:“我们在河边观看,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红毛子’造反,被政府军打死了。那年夏天,我们都不敢到河里洗澡。”

杨庆祝烈士墓

文章选自蒋钦挥主编;宾恩信,王文胜,王清荣副主编,全州民国人物( 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给作者授权刊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探秘八桂

举报/反馈

探秘八桂

16.2万获赞 1.2万粉丝
挖掘地方历史,弘扬八桂文化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