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新疆棉花事件,可以看出西方世界对待中国的态度,已普遍采取了对抗的姿态。尽管表态分明确与暧昧,但总体对华都不够友好。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外部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差,需要我们同仇敌忾。
对华很一致,具体到西方世界的内部,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文化上的激进与政治上的保守并存,呈现出非常奇特的现象。
激进的民权运动,正从思想文化领域溢出,席卷美国及巴黎的街头。“黑命贵”成为时代主题,在美国,连美国元勋林肯、华盛顿的雕像都要被推掉。
至于保守,则体现在政治领域,尤其是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就是白人至上思想的快速回潮期,美国与西欧的政坛正变得越来越保守。也因为其保守,对华才更显抵制。
这里不谈政治,回归影视。
电影是文化领域,体现的是激进的一面。别的不说,就从第9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多部作品涉及平权主题的内容。只限于黑人平权性质的影片,就有很多。而且,从时间线上,完全可以串起百年黑人平权史。
历史上真正黑人平权运动的巅峰期是1960-1970年代。本届奥斯卡也以此为轴,由点及面,以真人传记的形式串联起来,从1920年代到2020年代,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平权影像。
且让我们沿着时间线,来看看都有哪些片,又是怎么展现黑人平权的。
192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前夜,黑人毫无地位可言
体现影片是《蓝调天后》,收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等5项提名。
1920年代,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整个世界都在进入重整,世界格局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美国国内也是如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到1929年集中爆发出来。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重塑了美国与世界,导致英国彻底变成了二流国家,美国正式跃居世界第一。苏联在欧美经济危机中形成经济突破,正式成为了世界一极。此时的德国,也从一战废墟中再次崛起,等着希特勒的上台。
这种情况下,具体到美国的社会结构,由于社会需要调整的地方太多,黑人平权的问题,紧要性尚在后面,并未提上日程。此时的黑人处境,与上个世纪比起来,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变,万马齐喑,依旧是被歧视的对象,也是种族隔离的对象。
《蓝调天后》里的“蓝调天后”玛·雷尼凭借天赐的嗓音,在乐坛上呼风唤雨,成为一代天骄。但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作用与地位,不过是白人手上的一个挣钱的工具而已。她自己可以耍脾气,可以使性子,但是并不能将这种超国民待遇传导给其他人,传导性近乎为零,即便是身边人,也影响不到。
“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是雷·玛尼的配乐乐队的小号手,空有一身音乐才华,空有一身抱负,却不能够得到赏识,不能转化为唱片,也不能转化为金钱与地位,落个一个悲惨的命运。
此时的黑人,没有领袖,没有地位,没有影响力。所谓的“天后”,也只是白人的精神玩物。而小人物,则无论多么有才华,都难以脱颖而出。
至于奥斯卡,维奥拉·戴维斯获奖的可能性极小,但不妨碍她正成为好莱坞黑人女星中最伟大的一位。迄今为止,维奥拉·戴维斯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黑人女演员,即便是获得了奥斯卡影后的哈利·贝瑞也没有再一次获得过提名。加上最佳女配角提名,奥维拉·戴维斯已经四次收获奥斯卡表演奖项的提名,而且已经凭借《藩篱》拿到过一次最佳女配角。今年尽管是奥斯卡小年,但就奥维拉·戴维斯的这次表现依旧不足够拿下奥斯卡影后。
至于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查德维克·博斯曼,他倒是最有可能获得本届奥斯卡影帝的选手。目前,在各大前哨战中,已经收获满满,大幅领先其他提名选手。加上博斯曼因病去世,这还会为他获奖赢得不少同情分,毕竟只有这一次机会了,能给就给吧。
1945-1960年代:黑人平权运动的前夜,欺压依旧
体现影片是《美国诉比莉·哈乐黛》,收获最佳女主角1项提名。
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进入新的和平期,美国也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黑人平权运动已经在孕育之中。
黑人爵士乐在二战期间显赫一时,比莉·哈乐黛正是这种音乐的旗手之一。她的巅峰时期是1939-1949的10年间。他演唱的《奇异果》(Strange Fruit),正是一首对黑人权利进行控诉的一首歌曲,在当时长盛不衰,影响巨大。
《美国诉比莉·哈乐黛》讲述的就是以美国联邦麻醉品管制局为代表的白人统治者,为了阻止这首带有平权启蒙性质的歌曲的传唱,想方设法阻碍比莉·哈乐黛进行演唱。
尽管比莉·哈乐黛贵为一代天后,依旧面临着各种打压与管制,黑人权力得不到伸张。
此时,已经距《蓝调天后》里的时间过去了20余年,但黑人权利方面,并未得到太多改善。
天王歌手,还受到专门打压,普通人的境遇,自然更糟。想想现在,黑人歌手碧昂丝的影响力,那绝对是没有任何人敢对她不敬。而在比莉·哈乐黛当时,当她在台上唱歌时,随便台下一名白人都可以站起来,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
当然,《美国诉比莉·哈乐黛》一片中,讲的故事存在诸多谬误,这就值得另说。
对于比莉·哈乐黛的饰演者安德拉·戴,这是她的第一次奥斯卡提名。作为本届奥斯卡上,本片的唯一一个提名,按说不值得太多关注。但是,安德拉·戴在金球奖上,已经顺利拿下了最佳剧情片的最佳女主角大奖,爆了一个冷门,大跌眼镜。尽管如此,在奥斯卡上,安德拉·戴依旧是不被看好的一位。毕竟,她既没有入选英奥(BAFTA)最佳女主角的15人大名单,也没有提名美国演员工会奖(SAG),仅提名了本届的评论家选择奖(CCA),在其他风向标上表现也被冷落。不得不说,她在影片中的确表现不错,但整部影片实在是太烂了,严重拖垮了她的倾情演绎。
1960-1970年代:黑人平权狂飙突进的年代,太多可歌可泣的事
因为这近20年,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最激进的时代,发生了诸多大事件,也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于是展现这一时代的影片也格外多。
1.《迈阿密一夜》,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歌曲3项提名。
影片涉及的时间是1964年。这一年中,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收获了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国会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正式取缔了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平权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很多故事可以演绎,《迈阿密一夜》很聪明地选择了四位bighead聚会的一夜。
在这一年的2月份,四位对后世影响重大的黑人大人物聚在了一起,思想发生碰撞,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也对他们所处的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是黑人领袖马尔科姆·X、“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美国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四位大人物,于1964年2月25日夜在迈阿密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在这一夜之后,四个人都对后世带来了巨大影响。
马尔科姆·X成为了与马丁·路德·金并列的两大黑人领袖之一,其积极进取的平权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黑人平权运动,也影响到了至今。
“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用拳头打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对贫困的黑人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以榜样的力量吸引了大批黑人从事这项运动,并这项白人运动变成了黑人运动。而且,阿里不断为黑人及贫困人口发出呼声,成为了拳坛最伟大的拳王。
“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
,他创作出了
关于黑人平权运动的传世名作《A Change Is Gonna Come》(改变将至)
,鼓舞了后来的黑人积极投身到平权运动中去。
美国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
的总体影响力相对较弱,但他也在当年
为自己供职的克利夫兰布朗队夺得队史第一个NBL总冠军(即后来的超级碗冠军),登上个人事业高峰。后来,他成功成为了橄榄球名人堂成员,获得过3届NFL最有价值球员大奖,入选过8届职业第一阵容、1次第二阵容、9届明星碗成员,是不可不扣的大咖。
迈阿密的那一夜,马尔科姆·X鼓动其他三位改变信仰,其中拳王阿里跟从了他,彻底改变了信仰,并将自己的名字从卡修斯·克莱改成了穆罕默德·阿里,进而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了诸多体系。不过,马尔科姆·X的思想在山姆·库克那里却受到了阻碍。库克并不太认同马尔科姆过于激进的思想,他更主张先从商业领域入手,先让黑人富裕起来,然后再逐步实现权力的平等。马尔科姆与库克之间的思想冲突,恰好是黑人平权里的激进派与温和派之间的角力,通过本来,可见一斑。当然,《迈阿密一夜》的故事是虚构的,因为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四位黑人大咖都没有透露过。但无论如何,可以通过那一夜发生的故事,激荡起民权运动高潮迭起的前夜,将大幕即开的氛围营造了出来。
在过去的2020年里,《迈阿密一夜》与《犹大与黑弥撒》一起构成了两大黑人平权主题的影片,但在奥斯卡上,后者却收获了5项提名,前者只收获了3项,而且奖项的分量也颇轻。不过,
小莱斯利·奥多姆一个人就既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又收获了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算是难得的亮点。但是,话说回来,提归提,想要获奖,难度非常大,几无可能。
2.《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创歌曲等6项提名。
这部影片聚焦的是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和平抗议活动。影片的主题更宽泛一些,黑人平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的代表性人物是七君子之一的鲍比·希尔(Bobby Seale)。此君是“黑豹党”的两大创始人之一,另外一位是休伊·牛顿(Huey P. Newton)。“黑豹党”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中影响力甚大的一个组织,它奉已经去世的马尔科姆·X为师,主张更为激进的运动方式,甚至主张发动武装起义,去建立一支黑人国家。《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也没有过多纠缠于“黑豹党”的主张,而是讲作为“芝加哥七君子”之一的鲍比·希尔在法庭上所遭遇的不公正。他明明没有聘请律师,打算自己为自己进行法庭辩护。但法官却声称七君子的律师是一体的,鲍比·希尔当然有律师,于是禁止他说话。
贵为黑人平权运动的领袖,鲍比·希尔在法庭之外举行了极具象征意义的活动,而在法庭上的遭遇,正可以见证那一时期黑人权力尚未得到普及的事实。尽管此时已经到了1960年代的末期。《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去年难得的佳作,综合实力比较平均。但是,也因为过于平均,在单项上也没那么突出,所以尽管奥斯卡提名甚多,最终获奖的恐怕并不多。3.《犹大与黑弥撒》,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2个)、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共6个提名。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里的鲍比·希尔是“黑豹党”的创始人,《犹大与黑弥撒》里的弗雷德·汉普顿(Fred Hampton)则是希尔的继承者。他作为“黑豹党”的忠实追随者,汉普顿是希尔的好友,他不仅加入了黑豹党,更成为了黑豹党伊利诺伊州分部的主席。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由小凯文·哈里森饰演的弗雷德·汉普顿就惊鸿一瞥,戏份不多,但也算有露出机会。
现实中的“黑豹党”与漫威的《黑豹》没太大关系。要说有关系,也是《黑豹》借鉴了“黑豹党”然后构思出来的。“黑豹党”可不仅仅的黑人平权那么简单,他们追去的也不仅仅是黑人平权,而是主张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他们没少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毛z东思想也是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熟读《毛主席语录》更是他们的入门级行为。而作为反面,在黑人平权运动的另一面,是“麦卡锡主义”的阴影一直在的发生作用,部分白人至上者对黑人平权运动恨之入骨。于是,他们设计谋杀了弗雷德·汉普顿,时间是1969年。
由于其他几部影片我都单独写了影评,就《犹大与黑弥撒》这部没有写。是实在不想写,因为影片的改编实在太大了。影片将弗雷德·汉普顿塑造成了一位耶稣一样的神,“黑弥撒”的意思就是黑皮肤的耶稣。将汉普顿演绎成拒绝暴力、理性追求平权的圣人,这与现实中激进主义的汉普顿是不符合的。实在是没法认真看,这一点与《美国诉比莉·哈乐黛》如出一辙。哈乐黛明明只是一位单纯的歌手,其自身并没有投身平权运动的想法,但影片却将其塑造成平权的象征。这种艺术夸大,没有必要,主题先行,与现实不符,没法细究。从黑人平权运动上来说,《犹大与黑弥撒》这部片可以看到的是在黑人平权运动的最高潮时期,平权运动的领袖依旧被肆意杀害,平权运动依旧任重道远。
至于奥斯卡提名,本片最有可能获奖的莫过于丹尼尔·卡卢亚饰演的弗雷德·汉普顿,这其实明明是男主角,但偏偏申请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以这种降维的方式去竞争,胜面还是很大的,也是目前最佳男配的领跑者,距拿奖一步之遥。1970-2020年代:后平权时期的黑人依旧备受歧视《嗜血五人组》,获得最佳原创配乐1项提名。
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好莱坞最杰出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没有之一。他在好老五的地位早就是绝对的大佬,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涉及黑人平权主题,这部也不例外。这部影片的跨度很大,从1970年代到2010年代。它讲的是2010年代里几个曾经的黑人越战老兵,重回越南战场的故事。当然,他们回去可不是怀旧那么简单,而是去寻找越战时他们埋葬在那里的一批黄金。当然,也有缅怀战友的一面。而一旦回到故地,战时的情景就难免再次在记忆里复活,战争厮杀的场面也回到眼前。曾经的战场领袖,带给他们的思想震撼犹言在耳。
这样,通过旅行与穿越两种形式,将越战时期的黑人遭遇与现如今的黑人遭遇结合了起来。这种设置恰如其分。因为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在越南战役之后,也进入了平淡期,没有太折腾,也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是,在时间的慢慢积累,慢慢从量变到质变,直到奥巴马登上总统宝座,大家才突然意识到黑人平权运动树立了新标杆。回说越战,《嗜血五人组》体现的是黑人在越南浴血奋战,可是通过新闻他们却看到国内黑人被镇压,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这样的事件,这让处于战争中的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打仗?我爱我的国,我为我的国打仗,可是我的国并不爱我。这种发现很锥心,很刺痛。于是,将反战与黑人平权结合在了一起。几位黑人战士,在越南战场上,干脆将一批金子埋到了地下,拍拍屁股走人。回到祖国,等他们老去,发现当初曾经困扰他们的问题,依旧没有能的解决,黑人的处境依旧很糟糕。几十年过去,黑人依旧生活的不如意。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当初的那笔金子。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过于庸常,就是想通过两相对比,展示出两个时期黑人的在现实世界中的遭遇,但是实在太庸常了,还非常的不好看,膈营得慌。奥巴马当总统了又怎么样?“黑命贵”不也照样发起了。尽管看起来黑人在法律上已经平等了,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平等,依旧活的很艰难。斯派克·李想说的太多,但又过于肤浅,不深刻,又不生动,还显老套。奥斯卡只收获一项提名,就是这部片表现很差的直观反映。至于获奖,也没有可能。2020年代:黑人平权已结出的硕果《信条》,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2项提名;《心灵奇旅》,收获最佳动画长片、最佳音响、最佳原创配乐3项提名。
将《信条》与《心灵奇旅》说出是严格意义上的“黑人平权”电影,也是不对的,编导明显没有这样的意图。但是,要知道大神克里斯托弗·诺兰拍过那么多影片,直到《信条》才第一次启用黑人作为第一主角。
《心灵奇旅》也是如此,在皮克斯漫长的动画制作史上,这部影片才是第一次以黑人作为第一主角的影片。
何以诺兰与皮克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问题就在于“黑命贵”的高发,使得黑人为主才是政治正确的选择。所以,在时代驱使下,诺兰与皮克斯不约而同地破冰,选择了以黑人作为第一主角。这算是黑人平权运动的一种折射。不是黑人平权,却是黑人平权的结果。黑人平权已经结出了硕果,但是黑人们依旧没有满足,依旧在闹啊闹。只能说,他们的权利意识比较浓,从更宏观的角度说,是美国太乱了。乱哄哄你方唱吧我登场。实际上很没意思,过于激进了。不扯那么多,简单说,就是以上影片可以从1920年代到2020年代,整个百年,一届奥斯卡全打罗进去了,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
补遗:最佳纪录片背后的平权意识
以上各片,都是被演绎后的故事。在完整的奥斯卡提名名单里,在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名单里,涉及黑人平权性质的影片尚有《残疾营地》与《时间》两部。以上的每部我都已看过,这两部纪录片倒是没有看,也就不好多说,只简单提下。
《残疾营地》是奥巴马的公司出品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是《美国工厂》),第一部真正参与制作的片子。本片讲的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人权故事,但主要是嬉皮士运动中的人权,尤其是残疾人的权益问题。就像《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那样,尽管也涉及到了黑人平权要素,但在整部影片中不占主导地位,只是被顺带着提及到了而已。
《时间》,这部极有可能会最终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影片,涉及的黑人平权元素就多了很多。
《时间》讲述的是一个黑人版的《雌雄大盗》的故事,一对黑人夫妻抢了一家银行,然后入狱。由于男主的主谋,被判了60年监禁的刑期。女主出狱后砥砺发展,成为了一位企业家、作家和6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帮丈夫减刑,她四处奔走,熬过了漫长的20年的时间。这里提到的黑人平权的主题即是否丈夫因为是黑人才判了这么重的刑期,如果他是一名白人,是否不会这么重?
这种思考未必有道理,但编导明显是沿着这条道路去引导观众去思考的。这种思辨精神,与上述其他真人影片一样,都有一个主题先行的概念。尽管是纪录片,但依旧算不得真正的客观公正,而是富有明显的倾向性。这样的作品,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
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了。没有辙,只能选择接受。
以上,都还只是黑人平权的角度的影片。
如果再算上《米纳里》中涉及到的韩裔如何融入美国的故事,以及《波拉特2》涉及到哈萨克斯坦裔人在美国的遭遇问题,乃至于奥斯卡遗珠《毛里塔尼亚人》中涉及到的阿拉伯人在美国的遭遇问题,本届奥斯卡涉及平权话题的影片实在是太多了。多的看得人想吐。
艺术当然可以有政治主张,但一窝蜂之下,让观众看到审美疲劳,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这一届奥斯卡里,《无依之地》这种纯粹的艺术,就显得格外珍贵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不给它,简直是天理难容。
就说到这里吧。累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反馈

邑人电影院

12.6万获赞 37.7万粉丝
深度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一起涨姿势。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