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王铮亮受邀参加,自弹自唱了一首《时间都去哪了》,歌词朴实无华,却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甚至有不少人因深受感触而偷偷抹起了眼泪。此后,这一歌曲引发了一场热烈的全民讨论,很多人纷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话题,发表了自己对于时间,对于人生的看法。
01
的确,生活中有部分人柴米油盐地过了大半生,也有一些人为了生活不断地奔波劳碌,到头来却迷茫了——时间匆匆流逝,使许多人“还没有感受到年轻就老了”,许多时间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也难怪人们常说,时间就如沙子,握于手中,却又流失于指缝……
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果真存在时间“凭空消失”一事,这并不是一种玄幻的表述,而是有真实依据与具体时间的。在历史上的1582年,就曾“消失”了十天的时间——10月4日的后一天,居然变成了10月15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历法,她们是公历与农历。公历又称为阳历,是人们根据太阳在四季的变化总结出来的历法,它最早起源于西方社会,而其的发明者是一名意大利的医生。
至于农历,它又被称为阴历,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人们以月相圆缺变化规律总结而成的历法。如今,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历法为公历,各国普遍采用的是公历纪年。
“公元”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公元六世纪,在当时,西方的基督教正处于发展鼎盛的时期,基督教会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就将所有的事物都与基督教与神明联系起来。
关于“公历”,在公元六世纪时,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公元的525年,一名基督教徒在推算7年之后的“复活节”日,却意外发现大家算出的日子并不一样。原来,其他基督教信徒所采用的纪年规则有所不同。于是,他们约定,将耶稣出生的这一年设为纪年法的新起点。这个提议随后也得到了整个教会的同意与支持,就这样,“公历元年”就此成立。
公历元年得到确立后,距离建立新的历法自然更近了一步。完善的公历从何而来,结合历史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古埃及的“太阳历”,另一种则是古罗马的《儒略历》。
古埃及人以尼罗河的潮起潮落、洪水泛滥的规律,建立了一套历法,他们先是以360天为一年,再之后改为了365天。除此之外,这365天被分为了日子相等的12个月,至于多出来的五天,则作为了古埃及人的盛大节日日期。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罗马共和时期,儒略·恺撒当权,他死于7月,而后继者就将一天挪到了7月里,与此同时,2月也就变成了29天。
02
虽然后者《儒略历》要比前者古埃及人的“太阳历”要精确得多,却仍然避免不了一年11分14秒的误差,随着日子的积少成多,当时间来到了16世纪,这个误差已然变成了10天。
那么,如何抹去这十天的误差呢?
最终,教皇规定把当年,也就是1582年的10月5日之后的十天从日历上全部抹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凭空消失的十天”。
对于这种方式,虽然教皇表示了认可,但仍有一些西方人表示不能接受,当时间来到了18世纪中期,这一误差已经变成了11天,人们终于明白应当“及时止损”,于是,英国决定采用《格里历》,也就是“消失了十天”的日历。
时光无法倒流,但却可以求证。若是人们往回推算,的确会发现在1582年10月只有20天,“凭空消失的十天”并不是无稽之谈!
结语
想要准确计算时间,使其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合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可是,即便这项伟大的“工程”十分复杂而多变,人类依然在时代的进程之中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创举。在我国,农历是农业文明下催生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历法,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前人通过不断地总结气象规律,判断气候的变化,最终才达到了预示气象的目的。在公历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国独有的“农历”,相反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当熟练掌握农历的使用,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