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一个人走得正、行得端,又何惧于调查?但为啥汉代官员,一接受调查就自杀?他们在害怕什么,原因还有这么一条不成文规定。
这条规矩开始于汉代薄太后的兄弟薄昭,薄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自然身份尊贵,其娘家也因此鸡犬升天。并且汉文帝在登基前,薄昭还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外甥进京打探消息,是有功劳,因此汉文帝登基后,薄昭受封轵侯。
然而薄昭有了身份地位后,行事作风就与之前不同了,并且干涉朝政、骄纵不法,逐渐惹得汉文帝不满。公元前170年,薄昭擅自杀掉了朝廷大臣,汉文帝容不下了他,但直接判薄昭死刑又不行,汉文帝还是念及其功劳的,并且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
因此汉文帝就让大臣们陪薄昭喝酒,其实是劝他自杀,但薄昭不肯,汉文帝便又让群臣为其哭丧,于是薄昭就只好自杀了,而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皇帝下令说要调查,其实也就是赐对方死罪。
汉武帝年间,名将李广的堂弟、丞相李蔡因为私自侵占了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但李蔡一听到说要调查他,就自杀而亡了。
由此可见,“接受调查”是隐晦的说辞,这人确实是犯了罪的,并且可能还是活罪难逃,死罪难免,于是堂堂大官被判死刑,倒不如自杀身亡来得体面。不过在激进时,就算是官员是犯了小罪,但听到说朝廷要调查他,也还是会选择自杀。
但也存在有人是怕死的,是不想死的,并且没有犯下什么罪的,听到“接受调查”后又会作何反应?
汉哀帝时期,西汉平陵人王嘉官至丞相,据史记载,为人刚直严毅,因此看到汉哀帝想要封董贤为侯时,王嘉是反对的,称“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
董贤是何人?他初任太子舍人,并且人还长得漂亮,汉哀帝对其尤为宠信,董贤后担任了驸马都尉、侍中,汉哀帝每次出去,董贤就陪同乘车,在皇宫内也是随侍左右,不离不弃,一个月内所得赏赐总共达到了一万万钱。
可想而知,董贤是汉哀帝的身边的红人,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对他不满的,但碍于汉哀帝,因此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有奉承董贤的人。
而成语“断袖之癖”的典故便是源自于汉哀帝和董贤,董贤有一次白天睡觉,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但汉哀帝想起床,却不想吵醒董贤,因此用剑截断了自己的衣袖。
此外,董贤推荐了自己的妹妹入宫,受封昭仪,而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如此殊荣,董贤未必受得起,更何况有无数先例摆在前头,董贤就能够得以善终吗?
王嘉阻止董贤封侯也是有道理的,并且王嘉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从董贤的安全考虑,汉哀帝如此宠信董贤,给予他超过身份的赏赐,却是将董贤推向千人所指的位置,最终无病而死。
但没成想,汉哀帝非但没有醒悟,而是大发雷霆,对王嘉心有怨言。后来王嘉趁着汉哀帝大赦天下时,替之前的廷尉梁相等人求情,因为他们是德才兼备之人,是可以用的人。
然而王嘉又驳回了汉哀帝给董贤增加封地的诏书,于是汉哀帝就以梁相等人为借口,把王嘉问罪了,光禄大夫孔光更是趁机弹劾王嘉,汉哀帝因此下诏:“令谒者持节通知丞相到廷尉诏狱报到。”
而当谒者来到丞相府时,丞相府正在调配毒药,但王嘉并不想,他认为自己无需以死自证清白,主簿则劝道:“将相不面对法官自陈冤屈,这是世代相沿的作法,君侯应当立即自尽。”
不过王嘉还是没有喝下毒药,后被带入了诏狱,据史记载,王嘉在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最后还是死于“自杀”。
那么董贤是何结局?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董贤就受到了外戚王莽指使的尚书弹劾,董贤因此自杀在了家中。
举报/反馈

历史潮河

194万获赞 81.1万粉丝
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橱窗里都是本人精选书籍,喜欢可以选购。
乘风计划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