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去世前有过两个请求。
第一个便是遗体火化,不保留骨灰,将其撒向中国的大地。后人不可为其建造如衣冠冢之类东西,不可为他的悼念仪式大张旗鼓铺张浪费。
图│周总理 之所以提出这个请求,是因为和传统中国人讲究厚葬的观念不同,周恩来认为人死了就没有贡献了,不应该再占地盘,兴建陵墓是私欲的体现。所以他出任国家总理之后,不仅没有像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一样为自己的先人大修陵墓纪念,还平掉了自己老家的几处墓地,甚至包括自己父亲的坟,将这些土地还于当地的农户耕种。
而另一个请求便是希望媒体不要公开报道他的家人,就让他们隐姓埋名当好平民。周家子弟不可过于招摇,要保持低调,做好自己的本分,当好老百姓。
虽然贵为开国总理,但是周恩来一直认为他和他的家人就是普通的平民,和全中国的老百姓没有什么不一样。
图│周总理 周总理和爱人邓颖超一生无子女,和他们最亲近的后辈莫过于三弟周恩寿之女周秉德。
周秉德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37年,周家男丁众多女性稀少,所以一出生的她立刻成为了周家的掌上明珠。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秉德一家来到北京,在那里12岁的周秉德,第一次见到了她的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
因为在大家族中排行老七,所以周秉德喊周恩来为七伯。
图│周恩来和邓颖超 和七伯父的第一次见面是开心的,因为周恩来一见到周秉德就开心地把她拉到身边,热切地跟她打招呼,周秉德第一次见到了自己传说中的总理伯父,内心激动不已。但和七伯父的第一次见面也是短暂的,因为周恩来在安置好了他们之后就忙工作去了。新中国刚刚成立,身为开国总理的他,还有很多事物需要处理。接待亲弟弟和他家人的这段时间还是他之前好几天的连夜加班挤出来的。
虽然周恩来每天都很忙碌,要处理很多事务,但是他还是专门抽时间找到了自己三弟周恩寿的领导,叮嘱他在给自己弟弟的工作安排,职位和待遇一定要足够低。
图│周总理 当时人家都听傻了,别人当官给家里人开后门都是找一些不用怎么干活就可以捞钱的肥差事。这还是他头一次碰见当官的给家里人开后门,找一些更苦更累的工作,而这个当官的当的还是大官,是国家的总理。
但他还是严格执行了总理的亲自要求,安排了一个很低的职位给周恩寿。因为职位低,所以他们家的房子就很小,几个儿女住不下。周恩来知道后,就把周秉德和周秉宜接到了他那里去。
于是周秉德就开始了在中南海的15年岁月。
在七伯家待了不到两周,周秉德便发现了自己这位伯父不一样的地方。
图│周总理 因为周秉德上学是住校的,只有周末回来住,所以上学的时候她只有周末才能见到自己的七伯周恩来。在第一个周末,她穿了一件很漂亮很鲜艳的新裙子,周恩来见了之后连声夸她好看,还专门问了她是在哪儿买的。她回答说是她的七妈,也就是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在她刚来的时候专门带她去街上裁制的。
在下一个周末,周秉德又穿了一条新裙子,周恩来看见了之后就皱起了眉头说,上一条裙子还那么新,怎么这么快就换了一条?
周秉德回答说,那是因为之前去的时候裁了两条呀。
图│周秉德 周恩来摇了摇头说,一条裙子就已经够穿了,何必要买两条呢?这样太浪费了。我待会就去说你七妈,怎么能这样教小孩子呢?会被惯坏的。衣服脏了就洗洗,破了就缝缝,不要换太勤。
周恩来的话让周秉德感到十分羞愧,从此她开始勤俭节约,把两条裙子换着穿去上学,一直穿了很多年。
周秉德去的是国家专门为干部子女准备的学校,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条件还比较艰苦,很多干部的工资都发不下来,没钱给自己的子女上学交学费。中央便专门为这些干部的子女开了一个班,让他们在一起上学,学费暂由公家承担。
图│年轻时的周秉德和伯伯周恩来合影 因为学校里的都是一些干部的子女,到了周末便有很多家长开车来接送孩子。但周秉德他们几个姊妹却只能乘公交车返往,平日里倒还好,但是学期末的时候需要把住校时的被褥带回家,乘公交就变得非常麻烦。
于是周秉德她们几个姊妹便理所当然地给七伯母邓颖超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大致意思就是请派车来接她们回去,因为有被褥。
但是她们在校门口并没有等来想象中的车,邓颖超只派了骑着自行车的人来接她们。因为被褥拿不下,她们不得不叫了一辆三轮车装着回去。
图│周秉德 姑娘们觉得很委屈,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学校里很多同学平时就有人开车接送,自己只是学期末的时候想接一下。
姑娘们的抱怨声被邓颖超给听见了。她很生气地把她们召集到一起,严厉批评道,你们就是普通人,没有任何的特殊的待遇,车是给你伯伯工作用的,不是给你们拿来干别的事情。
周恩来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着周家人说,我周恩来是国家的总理,而不是周家的人。
图│周总理 正如周总理的这句话所言,在他任职为总理的期间,他从来没有利用过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家人谋求过任何的私利。
相反,他对于自己和对于自己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在周秉德的回忆中,周恩来曾经说过,如果他连自己身边人都管不好的话,那还有什么能力去管理好这个国家的事务呢。
周恩来对自己家人的严格,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里看出来。
在周秉德的印象中,伯父周恩来一直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哪怕是之前说自己也是用一种比较温和的语气,来起到教育的效果。 但是没想到,其实伯父也有着非常严厉的一面。
图│周总理 那是一个周末,周秉德好不容易结束了在学校的辛苦学习生活,想着回去好好休息。于是到家之后她便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本书开始阅读。
周恩来这个时候刚好从外面回来,走进院子里边,看到了正坐着看书的周秉德。他立刻变了脸色,质问周秉德道,外面的解放军战士正在给院子打扫卫生,你有手有脚的,坐在这里干什么?
周秉德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合上书,乖乖地拿起扫帚,里里外外打扫起卫生来。周恩来看到了她的表现后,这才作罢,变回了那个宽厚慈祥的伯父。
图│周总理 周秉德她们在周恩来刚开始住的那几年,有些人在议论时说,她们一点都不像是周恩来的亲戚,不然哪有当官的亲戚要和他们一样天天干活的。
周恩来的平民教育的“严苛”还可以从子女用餐方面体现出来。
周秉德回忆道,那时候,周恩来每一周都会要求孩子们吃上几次的粗粮,因为原来在长征的时候根本吃不上东西,捡到什么就会往嘴里塞。他认为让孩子们吃得差一点,能够提醒他们不能忘本。餐桌上没吃完的东西就留着下一顿吃,绝对不会选择倒掉。就算有一粒米饭掉到了地上,也要赶紧捡起来吃掉,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而周恩来对自己的严格更是可以用残酷来表示。
图│周总理 在周秉德对伯父的回忆中,他似乎永远都是那那身简朴的衣服,看上去整洁,但其实里面的衬衣和内衣都是补了又补,打满补丁。他的皮鞋,穿了又穿,洗了又洗,那些年就没有换过。更为离谱的是那条毛巾,洗了不知道多少年,中间都破了几个大洞,只有两头是好的。当时伯父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给他重新买一条,被他断然拒绝了。毛巾中间破了就缝上点纱布,还能继续洗。
周恩来一家是住在中南海的西北角,地板用的都是青瓷砖,比较潮湿。而且因为装修得比较早,样式已经比较老,天冷的时候根本不抗寒。周秉德这些年轻孩子还好说,像周恩来和邓颖超这种上了年纪的,根本受不了这种潮冷。尤其是周恩来,他的手臂曾经在抗战中受过伤,还因此在苏联疗养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受了冷之后经常是举都举不起来,只能别在身后。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着心疼,就在一次总理外地开会的时候,偷偷把房间里的装潢给变了,重新装修了一番。但是周恩来回来的时候知道了,立马大发雷霆,坚决不肯入住。并且两次在大会上主动检讨,最后在多位领导人员的劝说下,他才作罢。
图│周总理 除了这些以外,周秉德对周恩来的最大印象就是忙了。
周总理的忙是那种不分昼夜的忙,因为他始终认为今天的事情就要今天解决,不能留到明天去,所以时常深夜里还看见他的房间里灯火通明。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俱兴,他的繁忙和劳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的时候警卫提醒了他好几遍该休息了,但他还是不为所动,放不下手里的工作。
这个时候,作为周恩来的爱人邓颖超就会想些办法强行让他休息。比如让周秉德喊起正在睡觉的六岁妹妹,让她跑到办公室里面去喊伯父出来散步。办公室里常人是不让进的,但这可管不着那些小孩子。周恩来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得放下手里头的工作跟着他们出去走一走,走着走着就被她们拉回卧室休息去了。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一来二去,周恩来就把休息的时间定在了上午。
周秉德认为七伯父就是她见过全国睡眠最少的人了,经常是睡前的时候伯父那边灯亮着,醒来的时候那边的灯还没有熄灭。有几次透过窗,她看见七伯父站在那里工作,一时间还不能理解,后来询问了才知道七伯父是困得不敢坐着,因为他怕他一坐着就会睡着。
周恩来这番艰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周秉德,让她在之后的工作学习生涯中,都时刻以自己的七伯父为榜样。
之后院子里的姊妹们慢慢长大,周恩来开始操心他们的工作问题。
图│周总理 但是这个操心并不是替他们找好工作,而是避免他们利用与自己的关系去获得工作上的便利。因为在他眼中周家的子弟就是普通的百姓,应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取工作,而不应该依靠和自己的关系。
周秉德有一个堂兄,是周恩来的二弟周恩溥的唯一儿子。家族里,周恩来这一家一共三个兄弟,周恩来是老大,周恩溥是老二,周秉德的父亲是老三。老二周恩溥1945年便去世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留了下来。
周恩来一生无儿无女,二弟留下来的唯一儿子,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即使是这样,周总理也没有用自己的职位给自己这位侄子任何好处。
图│周总理 在周秉德堂兄20多岁的时候,周恩来说周家的人应该不畏艰辛,去艰难的地方工作。所以他把这位侄子派到了河南焦作工作。时间一长,这位周家子弟便在当时环境还很艰难的河南焦作扎下了根。
周秉德的父亲,也就是周恩来的三弟周恩寿,身体一直不好,经常腹部剧痛难耐,无法工作。在安排了几次治疗效果不佳之后,周恩来便主动劝说他退休。
可是负责周恩寿退休的领导办了几次都没把事情干好,周恩来火了,便主动找上去,责问道:为什么周恩寿的退休手续这么多天了还没有弄好?
图│周总理
负责领导支支吾吾,不敢说话。周恩来其实自己也明白,退休之后收入必然锐减,这样一来,身体不好的三弟将难以供养家里这么多的子女。负责领导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迟迟不肯给周秉德的父亲办退休。
但是周恩来说,身为国家的人,一定要出多少力才能拿多少钱。现在三弟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持他工作下去,那就他就不能待在那个岗位白拿工资。
周恩来这么一拍板,周秉德父亲的退休手续自然就办好了。
周秉德的父亲很听兄长周恩来的话,说退休就老实的退休了。但是他的妻子也就是周秉德的母亲,却颇有微词。丈夫退休之后没了工资,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大一家子?
图│周总理 周恩来自然是想到了这一点,他从自己每个月的微薄工资收入里拿出了一大部分给周秉德父母。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也希望他们能好好的继续生存下去。为了不让弟弟和弟妹心理上有什么负担,他特意还安排周秉德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周秉德的父亲退休之后,因为年纪大了,所以特别想家,便有了回乡的想法。但他将这一想法告知哥哥周恩来时,却遭到了拒绝。周恩来说我们的身份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你现在是总理的弟弟,回去住了肯定会有很多人过来找你,巴结你,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图│周总理 但周秉德的父亲并没有死心,他说我不回去住,我就回去看一看,去几天就行了。但周恩来还是拒绝了他,说你就算回去几天,当地政府的人也会来招待你,到时候又是一番铺张浪费。
周恩寿这才没了办法,但他还是不甘心地问道,你离乡比我早八年,如今已经五十年没有回去了,多少人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衣锦回乡,你难道就不思乡吗?
周恩来长叹一声说想呀,我怎么不想家?听说我们的老家房子都要塌了,我也想回去看一看老家有什么变化。但是我现在是中国的总理,绝不能搞一些什么周恩来故居之类的歪风邪气,所以房子要塌,就让它塌了吧。
图│周总理 这番话打动了周恩寿,从此他没有在周恩来面前提出要返乡的话。这位老人逝世前的遗愿,便是让后人带着他的骨灰撒葬在家乡。
周秉德初中毕业后,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决定不考高中转读师范学校。周恩来对她的独立思考结果表示了支持,期待侄女在教师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过周秉德在教师的岗位上并没有工作多久便被调到了区委参加工作,是最基层的职务,没有任何特殊权力。周秉德谨记着伯父的教诲,踏踏实实工作,没有将她与总理的关系透露给任何人。
图│周总理 之后周秉德遇到了他的爱人沈人骅,在伯父的支持下他俩结了婚。然而结婚没过多久,丈夫便被调离北京工作。根据当时北京的政策,夫妻一方如果有一方不在北京,另一方也要跟着调离北京。所以在北京待了15年的周秉德,将不得不随着丈夫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西安。
纵使心中万般舍不得这个亲女儿一般的侄女,但周恩来并没有干预周秉德的离京,而是选择放手。在临走之前,他告诫周秉德以后生的孩子从小就要严格教育,不能宠溺,让他在普通人的家庭里获得成长。
来到西安之后,没有人知道周秉德与周恩来之间的关系,周恩来也没有刻意安排熟人去帮助照顾自己的侄女。他们两口子靠着自己的力量在西安站稳了跟脚,成为了西安的一户普通家庭。
图│周总理 这么多年来,周秉德一直牢牢记着伯父周恩来对她的平民教育——你们都只是普通人,不能搞任何的特殊化。
在特殊时期,周秉德被标为了反动派,天天被拉去做批斗关禁闭。但她全都咬牙忍了下来,心中一直牢记着伯父对她说的正义必终将到来。
有些知道她身份的人非常不解地问,你干嘛要受这些苦呀,只要你说出跟周总理的关系,他们肯定不敢再为难你了。
周秉德笑了笑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平民罢了,吃点苦头又怎么了?
图│周总理 几年之后,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回了北京,周秉德也随夫入京。周恩来知晓之后,见面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质问道,你是不是凭借与我的关系才调回来的?
七伯母邓颖超在一旁解释道,你看你说的,人家秉德是跟着丈夫工作调动回来的,又不是靠你的关系。工作调动那是部队里的事情,关你什么事?
周恩来知晓原委之后,这才放了心,拉起这个亲侄女的手不停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特殊时期,动乱导致中央部委工作室都瘫痪了,周恩来不得不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周秉德回来之后去见伯父,到了他的办公室,惊讶地发现这个地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堆着纸的杂物间,七伯父就在这些纸里头不停的工作,经常是几天几夜的不合眼。
图│周总理 周秉德常有感触地说,特殊时期这些年的劳累让我的伯父起码少活了10年。
1972年,因为膀胱癌,周恩来不得不入院治疗。这件事情他没有跟除妻子之外的任何家人说,就连周秉德也是两年之后才知道。
患重病休养期间,周恩来也没有停止对组织的操劳与挂念。在此期间他接待了如邓小平,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或各部门负责人近130人次。
因为总理一直担心工作而没有得到好好休养,周恩来的主治大夫不得不打电话通知了周秉德,希望她能好好劝一劝她的七伯父,让他积极配合治疗。
图│周总理 在电话里,周秉德一再恳求,希望伯父能甩掉思想包袱,好好休养,以身体为主。
一周之后,周秉德便跑去西花厅见到了七伯父。当时的伯父气色还可以,见周秉德来了,不停的询问她工作和孩子的近况。临走之前周秉德提出了合影的想法,但当时来探望的人太多,周恩来便婉拒了。
谁也没有想到,那竟然是他们之间最后的一次见面。
周总理去世之后,他的妻子邓颖超,按照他生前的嘱托吩咐秘书,告知在京的亲属坚守岗位,不在京的千万不要回京,不要影响工作。同时要求媒体不要报道有关周家亲属的事情。一来是出于保护,因为当时的特殊时期。二来是遂了周恩来平民教育的理念,让周家子弟归于普通,好好做好平民。
图│周总理 周秉德谨遵伯父的教诲,坚守岗位,成为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平民。同时,她还将伯父当初的平民教育理念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女,让周家的平民理念得以世代相传。
多年之后,周秉德将她过去与伯父的相处的点点滴滴出版成了书籍——《我的伯父周恩来》,从常人的角度重新刻画了周恩来这个形象,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到了这个为国为民奉献终身的好总理。《我的伯父周恩来》之后改编成了影视剧《海棠依旧》,该剧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众多人为周总理的伟大而感动,在荧幕前流下了泪水。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