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对于乌克兰来说,是极不平静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风云变幻的总统竞选,使这个东欧小国瞬间成为全球聚焦之处。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竞选一波三折跨入2005年,直到元月中旬才终于尘埃落定,最后胜出者是维克多·尤先科,他更是成了2004年世界风云人物之一。
尤先科曾被乌克兰公认为“最性感的男人”,可后来据说遭受投毒,命是保住了,可却来了一次大变脸,由俊面小生变成了丑脸大汉。
他曾说“我这张脸就是乌克兰的真实写照”,可谓一语成谶,在尤先科执政期间,乌克兰大踏步“西进”,却最终演化成民主之殇。
尤先科不但有一张疤累累的脸,他还大力推行“全盘西化”,这种不切实际的民主造成乌克兰更为分裂和混乱,成为乌克兰一道难以治愈的伤疤。
1、从牛郎猪倌到“下岗”总理
1954年2月23日,维克多·安德烈维奇·尤先科出生在乌克兰苏梅州东部日鲁夫卡村。父亲是一名教书匠,家境困难。尤先科从小历经磨练,他常和身边人津津乐道当年放过牛、养过猪的趣事。
尤先科大学就读于捷尔诺波尔财经学院,毕业后应征入伍,两年后复员进入前苏联国家银行苏梅州一个镇上的分理处工作。
尤先科凭着他的天赋、实力和奋斗精神,从银行经济师起步,一个接一个台阶地升任乌克兰国家银行董事长。同时,他还成为经济学博士和乌克兰经济科学院院士。这对于一个寒门出身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平步青云。
尤先科性格极为坚毅,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每年都会攀登乌克兰最高峰格维尔拉山,一年一度,风雨无阻,从不中断。
乌克兰独立后的每个独立日,就固定成为他登临最高峰的日子。即使途遇狂风暴雨,也从不改变习惯。通过登山,他不但锻炼了身体,更是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从他“登峰励志”观其人生目标,当然不会止步于一个卓越的大银行家。
1996年,尤先科主持乌克兰的货币改革,起用新货币格力夫纳,有效地抑制了乌克兰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从3位数下降到1位数。
1997年,尤先科以骄人的业绩出任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而且他还成为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的关键人物,并被当年的《全球金融杂志》评为世界六大杰出银行家之一。
1998年,在尤先科领导下,成功化解了金融危机给乌克兰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在国家银行创下的辉煌,为尤先科夯实了转身从政的根基。
1999年尤先科进入了乌克兰的政权中心。当年11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成功连任,12月尤先科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这有点出人意外,但亦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尤先科在政府总理的位置上,凭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奇迹般地迅速扭转了乌克兰一直不景气的经济局面,实现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增长。
然而,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在推动能源改革计划实施的问题上,尤先科内阁与议会之间发生严重分歧,并由此导致了政府与议会的权力纷争。
2001年4月2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尤先科当天就向库奇马递交辞呈,辞去了政府总理的职务。
尤先科初登政坛转眼就栽的这个跟斗,不但没有使他摔下低谷爬不起来,反倒激发了他更强烈地登高欲望,唤起了他更大的政治雄心。
尤先科退出政府高位之后,就把自己打造成反对派的领头羊,迅即联合了十余个不同派别,组成右翼联盟“我们的乌克兰”,与库奇马总统以及亚努科维奇总理领导的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较量。
在尤先科的推动和领导下,反对派力量日渐壮大日愈活跃,对乌克兰政坛不断造成地震。2003年3月,在乌克兰举行议会换届选举,“我们的乌克兰”夺得乌克兰议会450个议席中的 112个席位,一举成为乌克兰议会最大的党派。
事实上,尤先科下野之后,仍深受国民的欢迎,尤其在乌克兰中、西部颇具魅力,声望甚高。
据乌克兰 2001年至2004年间的民意调查显示,尤先科的民望比时任总统库奇马还要高。当年12月出版的乌克兰《记者》周刊,把尤先科评为“乌克兰2003年风云人物”。
2、橙色革命催生“变脸”总理
2004年夏天,乌克兰总统竞选活动拉开帷幕。总统库奇马的任期即将届满,尤先科作为总统候选人之一,为入主乌克兰总统府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
他将在大选中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任总理维克多·亚努科维奇展开角逐。这位反对派的领军人物,凭借攀登乌克兰最高峰的劲头和冲劲,向乌克兰政坛的最高峰挺进。
2004年10月31日,乌克兰开始进行总统选举。两个维克多的民意支持率几乎势均力敌,谁能坐上乌克兰第三任总统的宝座,实现人生登顶,举世予以密切的关注。
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乌克兰发生了一件奇事。曾被称为乌克兰“第一美男子”的尤先科,据说因为中毒,一向风度翩翩、潇洒英俊的形象陡然消失,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张布满疙瘩的丑脸和无尽的谜团。
他前后对比明显的脸一经出现,就大大触动了乌克兰女性那颗柔软的心脏,激发了她们的悲悯情感。
她们来到独立广场上,打出横幅:“不管怎样,你永远是最漂亮的!”乌克兰女性不但一如既往地支持尤先科,并且对他的崇敬与爱戴热忱依旧。
为此,尤先科那位生长在美国的夫人叶卡捷琳娜感到坦然而骄傲:“我自豪,因为我丈夫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更自豪,他每天晚上都会回到我的身边”。
叶卡捷琳娜·丘马琴科来历也非同凡响,她先后在美国白宫、财政部、参议院等要害部门任职,两人在飞机上相识并一见钟情,旋即闪电式地举行婚礼,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空中姻缘,成为尤先科的第二任妻子。
因为娶了这位乌克兰裔的美国美人,所以尤先科被反对他的批评者戏称为“美国女婿”。两人自从1998年婚后,叶卡捷琳娜从美国“下岗”回归乌克兰,两人生了三个孩子。
虽然叶卡捷琳娜放弃所有的工作,转做全职太太专心持家相夫教子。但是仍无法躲避来自丈夫对立面的质疑、追问和传媒舆论的困扰,她的来路及身份,总是被盯住不放。
俄罗斯的两家媒体甚至掷地有声地指认她是“美国间谍”、“美国佬的卧底”。她的身世背景在总统竞选活动中,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锐意冲击乌克兰政坛的尤先科,主张在经济上实行透明化,鼓励公平竞争并“打击无处不在的贪腐现象”,因为颇受美国人欣赏,一直被对手指责为“亲美改革派”,再加上老婆因素,因而很是令人侧目。
第一轮投票结果,尤先科领先于亚努科维奇,但因为两人的得票均未过半,还得进行第二轮投票。
11月24日,当乌克兰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亚努科维奇获得49.48%的选票,虽然仍未过半,但却以2.28个百分点略高于尤先科胜出时,尤先科拒绝接受这一结果,指控大选存在舞弊,号召他的支持者举行全国政治罢工。
他的支持者身穿橙色衣服,打着橙色的旗子,手中举着橙色的栗子花,与军警对峙。他的政治“情侣”季莫申科和他把臂而行,更是将一束康乃馨插在警察的盾牌上,婉转地劝说警察不要阻挡游行。
从此,尤先科的脸成为了乌克兰大选风波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不时闪现在其支持者面前。
在演讲时,他总是不忘强调自己那张伤痕累累的脸,他的苦肉计让更多的人站在了他的一边,特别是乌克兰西部民众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年轻人更是近乎崇拜地支持他。
这场由“橙色革命”的反对派掀起的竞选风波,最终导致了后来乌克兰总统大选跨入2005年的大逆转大翻盘,被世人嘲讽为“美国女婿”的尤先科在2005年1月23日如愿当选总统。
尤先科之所以能够历经三次波折最终上位总统,主要原因是:
首先,西方欧美国家的强力支持和帮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在橙色革命前后两年时间里,一共向乌克兰反对派提供了至少6500万美元的政治献金资助,这些资金除了为尤先科与美国领导人会面提供方便之外,还用于支付总统大选前后的各项政治开销。
在总统选举关键时期,美国更是开动各类媒体来诱导舆论支持尤先科,肆意攻击亚努科维奇。
而在尤先科不服第二次选举结果,发动橙色革命时,美国政府给予了坚定的支持,认为选举“不符合国际标准”,拒绝接受选举结果,欧盟、北约各国也召回驻乌大使,进一步向乌克兰政府施压。
最终迫使乌克兰进行了第三次选举,尤先科终于获胜,而亚努科维奇要求再次选举的要求最终被驳回。
这次选举风波的收场,就是势力强的欧美一方把自己满意的结果认定为最终结果,而势弱的俄罗斯只得妥协,本应是国内事务的乌克兰总统选举,最终却没能逃过国际强权的干预之手。
于是在尤先科的就职典礼上,人们理所当然地看到了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等国际政要的身影。尤先科在宣誓就职前还曾与鲍威尔举行会谈。鲍威尔明确表示,美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尤先科。
其次,尤先科的亲西方政治倾向和作为金融专家的既往政绩,是他获胜的自身基础。
尤先科在政策取向上,强烈亲欧亲美,使得那些长期受西方宣传灌输民主思想的乌克兰民众,特别是那些更渴望自由、公平、富裕的年青人极为拥护他,这些人都成为他坚定的政治拥趸。
在乌克兰中西部地区,因为他在一年多总理任期内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使得他的支持率非常高,一度超过时任总统库奇马,被他们视为利益代表,中西部地区成为他的大票仓。
其三,经济精英集团也就是寡头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在橙色革命中,尤先科获得了乌克兰“油气女皇”季莫申科的全力支持,代表着中西部政治精英集团的通力合作。
这个以尤先科---季莫申科为核心的“橙色联盟”还包括控制着矿业集团的日瓦戈,控制着冶金工业集团的塔卢塔和维塔斯·盖伊杜克等人。
他们在经济上支持欧洲一体化,在政治上偏向民族主义,这些经济寡头利用自身遍及乌克兰的企业和巨大影响力,为尤先科多方造势,网罗了大批支持和拥护者。
尤先科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真正执掌总统权柄,从2005年开始,乌克兰开启了尤先科的“西进”时代。
3、民主褪色:从样板到鸡肋
尤先科上台后,开始大踏步向西方迈进。其治下的乌克兰,几乎做到了西方“民主化”的所有要求,被欧美等国奉为独联体各国的“民主样板”、“最自由的国度”。
当时乌克兰拥有一百多个政党,街头政治等自由放任的思潮在乌克兰国家政治中不断生长。可是内在矛盾是那样的无可调和,各自利益是如此的无法妥协。
于是,尤先科上任7个月后,就将橙色革命中与他心心相印的政治“情侣”总理季莫申科解职。
而转过身来,季莫申科又放弃前嫌,与政治对手亚努科维奇联手在议会里限制尤先科的权力。其后,尤先科又与亚努科维奇联手,阻挠季莫申科组阁。
乌克兰政坛一系列合纵连横,就如同中国的战国时代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纷纷扰扰,没有理想,只有利益,合适就干。
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乌克兰经济继续大步走向私有化、自由化,只不过是再次催生了一系列借助权势谋取利益的经济寡头。
显而易见,橙色革命没有给乌克兰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乌克兰政坛依然充斥着达官显贵,寡头依然垄断经济命脉,官商勾结贪腐成风。
而乌克兰人民的日子却是越过越穷,库奇马时期能买五块面包的钱,到尤先科时期只能买到一块面包,物价飞涨了5倍。
乌克兰国内企业受腐败和政局动荡拖累,更是纷纷倒闭,要么因执行的产品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无法与国际企业接轨,只能静待俄罗斯的订单。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使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创,国家濒于破产边缘。
尤先科上台以后,公开提出“脱俄入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乌克兰化”,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大民族主义言行没有弥合地区分化,相反加剧了民族的分裂和对立。
俄罗斯等其他民族感到被边缘化,在极为不满的情况下,也开始利用民主的工具,要求公投独立。这进一步催发了民族矛盾和地域不和,加剧了族群分裂。这使得本来就危险的乌克兰雪上加霜,本来就虚弱的乌克兰更是增添了一块深深的伤疤。
为什么明明是一块响当当的“民主样板”,在尤先科执政的几年的时间里就变为一块食之无味的“民主鸡肋”;为什么那种“自由、博爱”的美好民主愿景,在乌克兰却产生了一枚苦涩得无法下咽的“恶果”,主要原因是:
首先,各民族缺乏一致的国家认同,导致无法形成前进合力。在今天的乌克兰,西部乌克兰族群倾向于欧洲,东、南部的俄罗斯族群理所当然地亲俄,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国家认同分歧,双方在国家发展道路等问题上至今纷争不断。
“东西”之争成为阻碍乌克兰国家认同的首要障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先科根本没有认真考虑乌克兰东西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而是盲目地推进民主化改革,因而触发了一系列积蓄已久的矛盾,使国家的政治转型面临巨大的风险。
他本着“民主”和民族进步为出发点的只尊乌克兰语,摒弃俄语的去俄罗斯化政策,最终却演变成了煽动族群冲突甚至国家分裂的工具。
这种族群的差异和隔阂,使得双方在国家认同这一基本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内乱和分裂在所难免。
其次,国家制度不健全,导致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乌克兰虽然照搬了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宪法、总统、议会样样俱全,但却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在尤先科时期,因为总统与政府、议会之间的权力分配格局没有明确界定,导致三方围绕权力的斗争持续不断。
尤先科之前,乌克兰实行的是总统议会制,2006年,在国内外压力之下,调整为独立之初的议会总统制,政府由对总统负责转为向议会负责。
尤先科作为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虽然被大幅削弱,但是当他与季莫申科出现矛盾时,总统与政府之争使得更换总理成为必然结果。
而在议会内部,支持总统和总理的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也在不断加剧。由此,总统、政府和议会之间无休止的斗争伴随着尤先科政权的始终。
期间,尤先科、季莫申科与亚努科维奇之间的三角恩怨反复循环上演,仿若一场场宫廷剧。
同时,各党派之间的利益争夺使宪法的实行受到制约,对国家权力几乎无法进行有效限制。
乌克兰看似繁荣的多党制局面却难以选拔出胜任国内建设的执政党,因而民主在此时此地也只能局限于成为一种投票的工具,看似健全的民主形式却没有收到民主应该带来的化解矛盾、繁荣经济和稳定政治的结果。
当遇到危机时,乌克兰不同的势力只会运用所谓民主的手段来加快国家分裂的步伐。但事实上西方民主理论在乌克兰缺乏本土适应性的基础,这种纯粹凭空移植过来的民主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从尤先科时期的政坛翻覆来看,乌克兰所谓的民主政治,其实更应该界定为对抗政治、帮派争斗、清算政治和复仇文化,这就导致乌克兰街头民主、暴力民主盛行不衰。
其三,政治文化非常恶劣,导致乌克兰踏入“民主化”陷阱。在现代民主政治中,良好的政治文化的关键,在于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宽容与妥协。
可是,在乌克兰的政治转轨过程中,政治文化却是表现为政治精英之间过分强调权力的争夺,从2005年秋季莫申科被罢免开始,其后的每年都至少发生一次政局上大的变动。
尤先科、亚努科维奇、季莫申科三巨头分合不定,通常是其中两人组成临时搭档抗衡第三者,然后两人失合分化后,重新组合制约另一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才暂时停止。
他们的这种利益组合,完全忽视以国家和民族为基础的宽容与妥协精神,导致国家政局陷入持续的混乱无序之中。
同时,尤先科治下的乌克兰,5年时间里,其经济是江河日下,百姓生活更是跌跌不休。普通民众对政局混乱、腐败盛行极度不满与痛恨,他们已不再热衷于“何时加入北约”等遥远的话题,而是更关心“怎样发展经济”、“能否提高民生”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当橙色革命的英雄尤先科褪尽鲜亮的民主颜色时,乌克兰民众不再愿意为他提供民意支持。民众与尤先科等政治精英之间短暂的良性互动彻底消失,国家政治也就理所当然地陷入周期性动荡的怪圈。直至今天,乌克兰的局势依然混乱不堪。
世人都已看到,乌克兰不过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中的一颗棋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着民主的旗号,向乌克兰输出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导致无休止混乱与无序的“劣质民主”。
天真的乌克兰人民在冀望民主时,却被民主闪了一下腰,至今还直不起来,局势混乱、经济崩溃、种族撕裂、人民贫困,使乌克兰伤痕累累。
在乌克兰这块巨大无比的伤口上,最突出的就是尤先科在橙色革命中频频上镜的那种丑陋的脸,可以说,他就是乌克兰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