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无声胜有声,古琴发展知多少,紫色百合香一文使您读懂古琴的发展历史,了解千年琴音特色及深厚的古琴文化。
一、古琴知识概述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有四千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记》记载,最早的琴出现在尧舜时代,战国时期非常盛行。
汉代以前的古琴形制大多有所争议,但是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相关古画所描绘,魏晋时期的古琴与现今通行的古琴在形制上已基本相同。
二、唐五代古琴发展特色
唐代古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多肥而浑圆。
唐代古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灰胎皆为纯鹿角灰。
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厘米至125厘米之之间。
唐代的制琴名家有很多,一般最为著名的莫属雷氏家族所制作的琴。
五代时期古琴的形制因为距离唐代并不遥远,因此必有唐代遗风特色。
二、宋代古琴发展特色
宋代古琴的形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的琴身更加扁而长,尺寸一般大于传世的唐代古琴。
南宋古琴除仿古之外,体形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尤为突出。
宋代古琴的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
宋代皇室中的皇帝皆好琴,而且宫廷中设有琴招待。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更是嗜琴如命。他曾搜罗当时南北名琴,并设有“万琴堂”来收藏这些名家名琴。其中最为名贵的是唐代制琴名家雷威所斫的“春雷”琴。
由于帝王的特殊喜好,上行下效,当时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也极为盛行。即使不会娴熟地弹奏古琴,家中陈设也有摆设古琴,以此展现自己与帝王有相同的爱好,从而得到重用的机会。
传世的北宋名琴有“松石间意”,南宋的传世名琴有“万壑松”等。
宋代在古琴的整体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
三、元代古琴发展特色
元代制琴名家并不多,皇家也并未设立专门造琴的机构,但是这丝毫并不影响元代文人爱琴的兴趣。在这些文人之中,有著名的耶律楚材、大书画家赵孟、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等人。他们在隐居的住所中抚琴作诗,远离世俗的纷扰,好不惬意。
四、明代古琴发展特色
明代帝王、士大夫中好琴者依然很多,因此明代古琴传世品较多。
除了宋代的宋徽宗赵佶,明代嗜琴成癖的皇帝也有很多。如明宪宗(成化)、明思宗(崇祯)等。不仅帝王好琴,藩王造琴也出现在明代,明代藩王造琴之多,堪称空前繁荣,尤其是宁王、衡王、益王、潞王,皆好琴,所斫古琴也流传甚广。
明代古琴式样不断创新,在传世的明代古琴中,多仿制唐代古琴和宋代古琴,其中以仿宋代仲尼式古琴最为多见,但是明代所仿的仲尼式古琴,与宋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此外,明代新出现的琴式很多,如成化御制的“洛象”、“洞天仙籁”,潞王制的“中和”琴,均为历代古琴图式中所未有的。
明代最有名的新造琴式,是嘉靖、弘治年间的祝公望所制的蕉叶式古琴。
五、清代与民国古琴发展特色
清初,古琴制作风格基本延续了明末时期的遗风。
清代中期以后,整体的制琴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精品出现,但是制琴名家依然很少。
民国时期以后,人们对古琴制作仍然饶有兴趣,如吴浸阳用明代屋材制成了不少古琴,这些古琴多为仲尼式,琴体扁平宽大,音色十分洪亮。
我是紫色百合香,请您点击关注,每天为您分享各类精华收藏知识。感谢您的每一次浏览、转发及收藏文章!
举报/反馈

紫色百合香

6.8万获赞 2.5万粉丝
每天为您分享各类精华收藏知识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