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女子嘴角的一抹微笑至今都充满神秘。专家称,蒙娜丽莎是一个没有眉毛和睫毛的女子,所以整幅画看起来十分和谐,少了许多突兀的地方。另外,若是单看蒙娜丽莎的嘴巴,会发现她并没有露出笑容,只有当眼睛下方的阴影和嘴角结合起来时,才能看出她微笑的表情。
然而,《蒙娜丽莎》的笑容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微表情专家仔细研究后得出一结论:在看似简单的微笑中,其实隐藏着高兴、厌恶、恐惧、愤怒等多种情绪。达芬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将这些因素巧妙结合到一起,无论是蒙娜丽莎的坐姿,还是远处的景物,都出自于他“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但是,对真正看过《蒙娜丽莎》的人来说,却免不了滋生失望的情绪,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出这幅画妙在何处。
实际上,达芬奇的艺术观点很好解释,他只是想利用绘画完美地再现自然,对他来说,绘画就是创造出“第二自然”。可是,达芬奇的想法却在现实中遭到了迎头痛击,他曾在笔记中哀叹:画作永远不可能有镜子中人物那样的立体性。尽管如此,达芬奇仍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一大进步,对于空间感的把控,他完全上了一层新的台阶。
可以看到,蒙娜丽莎的面部边线是模糊的,虚化了与背景之间的界限,可以造成一个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空间效果。在近景的处理上,达芬奇采用的是较为明亮、鲜艳的色彩,而远景,他用的则是低调沉稳、存在感很弱的蓝灰色,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达芬奇的这种画法被称为“色彩透视”。说白了,这种画法很像照相机的“对焦”技术,只不过,他将其运用到了画技上。
不得不承认,达芬奇开辟了一个绘画新时代,500多年前的欧洲是一个宗教盛行的社会,当时的画家几乎没什么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千篇一律,无非是目视远方,亦或是表情庄严。不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却打破了这一规律,画中女子目光柔和、嘴角似笑非笑,不仅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色彩,还吹起了一阵文化新风:原来女子也可以拥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和睿智的思想。
1852年,一个法国艺术家跳楼自杀了,他曾表示自己被《蒙娜丽莎》的微笑深深折磨,只有一死才能解脱。2003年,哈佛神经科专家用X光对《蒙娜丽莎》进行了照射,结果发现,画中女子的嘴唇上涂抹了约40层颜料,它们分布均匀且薄厚适中,不像是画笔所为,大概率是用手摊开的。2015年,意大利一个叫温切蒂的研究员在观察《蒙娜丽莎》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画中的秘密。
原来,将画扭转90°之后,会在蒙娜丽莎的右眼中发现LV字样,而她的左眼则有些模糊,不知是CE,还是BS。此外,温切蒂还在蒙娜丽莎背后的拱桥上找到了数字72,其周围还藏着4种动物,它们分别是:狮子、水牛、猿猴和鳄鱼。由此可见,《蒙娜丽莎》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达芬奇想传达的信息都隐藏在了画作之中,若想揭开谜底,也许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了。
举报/反馈

历史战争

83万获赞 58.3万粉丝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