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2岁的符惠全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工作,成为一名公益林护林员。今年刚好十年整,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大山。现在,他是分局南开片区管理员,管着3个护林员小组。
这位黎族小伙子是海南护林员中的学霸:能准确识别300余种动物;担任鹦哥岭多套图鉴编委与摄影;2018年获得林业助理工程师职称;不久前,考到了无人机驾照。
热带雨林是一所大学,符惠全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以专业姿态守护着祖辈留下来的绿水青山。
符惠全带队,高校师生在鹦哥岭展开生态研学。受访者供图
一、“它们就在我眼前蹦跳”
鹦哥岭分局最新图鉴数据统计,辖区热带雨林中共有510种动物,符惠全认识其中300多种,占一半儿还多。
“没当护林员前哪懂什么分类呢,山里人把水中不认识的鱼统称为虾虎。”符惠全中等身材,眉目俊朗,虽清瘦了些,却极精神,吃饭快走路快,收拾上山的装备快,动作干净利落。他与人说话时,总是笑意盈盈的,为人乐观幽默,是护林员信赖的人。
“当初上山,只想着谋一份工作。”回忆起过去,符惠全坦承最初的想法。鹦哥岭就在自家门口,他上山成了一名公益林护林员。
想拍到一张满意的图片不容易,符惠全经常这样长久地等待。受访者供图
在鹦哥岭,接触的科考队在业界名气响当当。香港公益组织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下称嘉道理)的专家、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海南与全国的科研单位、高校及公益社团经常上山科考,与他们同行,符惠全边工作边学习,揭开热带雨林神秘的面纱,独特的美深深吸引着他。
海南拟髭蟾。符惠全 摄
对动物的喜爱,源于红外线相机。符惠全入职之初,恰逢嘉道理资助鹦哥岭安装红外线相机。第一次上山放置相机时,符惠全陪同上山,以后只要有放置相机的任务,领导们都会派他参加。渐渐地,管护片区内有关红外线相机的工作,符惠全有机会深度参与,定期查看保存拍摄资料,更新相机内存。
红外线相机监测,为他打开另一个生动的世界。
镜头里,有黄猄,水鹿快速闪现,有漂亮的孔雀雉,还有凶猛的豪猪。相机监测并不难,难在它们罕见露面。通过镜头捕捉到它们时,符惠全格外惊喜,“每次看到就像抽中大奖”。
背条螳臂树蛙。符惠全摄
“小时候,跟大人一起上山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长大后,它们被猎杀得越来越少。通过镜头,再次见到它们,鲜活的生命就在我眼前,那场景谁看了都会激动。我第一次意识到,护林员岗位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第一次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符惠全负责红外线相机工作已9年,现在是确定相机放置点位的高手。放置高度、角度要讲究,选择动物必经之路,尽量避免人与动物的破坏,还要易于更换内存卡。
2016年至今,符惠全管护班组持续监测油斑树蛙。最初在树洞里发现有4只,后来放置人工水盆,它们果然入盆繁殖。2018年数量增长至13只。
黑眉晨蛇。符惠全摄
“北部湾棱皮树蛙也喜欢进盆繁殖,我们巡山时会放置水盆帮它们营造更好的生境。”鹦哥岭有蛙39种,符惠全对它们的习性很了解。
护林员们一边巡山,一边宣传,“山上的东西碰不得”,随着山里人保护意识的增强,没人干扰的雨林生态正在慢慢变好。
2020年,鹦哥岭最新的图鉴数据显示,辖区内共有鸟类250中;两栖爬行动物119种,包括蛙、龟、蜥蜴、睑虎、蛇类等物种;哺乳动物49种;鱼类92种。
十年巡山护林,符惠全苦学了十年,聚焦动物观测,他坚持拍摄图片查阅资料自学,向上山的科研人员与专家请教学习。每一个上山的科考队都会成立一个群,每一个群都是符惠全的学习群,300多种动物就这么日积月累熟悉了。
2020年5月,符惠全在观测水中生物。受访者供图
二、“与科研工作打配合,让我很有成就感”
依惯例,我国自然保护区每隔几年要出图鉴,记录动植物数量。这几年,符惠全担任鹦哥岭多套动物图鉴编委,《海南鹦哥岭两栖及爬行动物图鉴》《海南鹦哥岭鸟类图鉴》《海南鹦哥岭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图鉴》《海南鹦哥岭淡水鱼类图鉴》……还为每一部图鉴提供图片,拍摄手法专业,长期跟踪拍到难得的镜头。“拍出的图有人用,有人看,自己在踏踏实实做事,感觉很充实。那些图鉴上有我的署名,确有一番成就感。”
“我要感谢鹦哥岭分局对护林员群体的培养,尤其是喜欢科考的队员们会得到很多的学习机会。”符惠全道出这种操作的必要性,护林员野外经验丰富,对动植物很熟悉,鹦哥岭230名护林员,与上山科考、搞研究的专家学者形成互补,提供必要的配合。
平胸龟。符惠全摄
说起上山,鹦哥岭对护林员的考核有一个硬指标,每个月必须在雨林中住宿,三天两晚。每年三月至六月是护林员最喜欢的季节,没有台风雨水也少,山上格外凉快。而七至十月是最难过的日子,台风天带来丰沛降水,人在雨林中行进艰难,危险重重。
2014年盛夏,符惠全带队上山,有天傍晚在鹦哥嘴好汉坡溪水边搭灶做饭,吃完饭打着手电返回帐篷准备休息。走出几步后“突然吓出几身冷汗”,原来,他刚跨过一条蛇,这蛇名叫“越南铬铁头”,剧毒!
“手电不经意扫到它,当我感觉到它的存在时,已经跨了过去。”当时蛇身已立了起来,呈攻击状。
很快,大家找来一根长棍将它挑到远处,化解了危机。
好在,符惠全与队员们基本没被毒蛇攻击过,只是难免被毒虫咬。
三、护林员单兵装备 驴友看了都羡慕
说起雨林中的蚊虫叮咬,符惠全呵呵一笑,打开手机点开朋友圈,找出2018年10月的一条图片推送:一双高帮登山鞋上密布几十条蚂蟥,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或扎堆或正在努力向上爬,吸饱血的涨至身体几倍大,瘦小的正在拼命往鞋里钻,不少已爬至符惠全小腿处。那场面看得人头皮发麻。
在山上,还有比蚂蟥更令人胆寒的蜜蜂,它咬人后,相当于做了标记,会一直跟着你,不停地攻击人。还有黑盾胡蜂,“它吃肉,被它咬一口,相当于挨了一记重锤,非常痛。”符惠全不仅熟悉动物,对植物也有了解,马上对记者展开科普:剪一段滴水观音茎秆,用切口处涂抹伤口,马上就止痒了,“记住,平常没事别碰它,碰上会非常痒。”
与恼人的小动物比,护林员上山工作时最怕三件事:下雨、山洪暴发、毒蛇。尤其是碰到台风天,那滋味真不好受。
有一次,符惠全与队员们穿越鹦哥岭腹地去完成一项科考任务,撞上了台风天,雨大到无法工作,大家在山上浑身湿漉漉地熬着 。“雨林中很潮湿,再加上大雨,生不着火做不了饭。大家饥肠辘辘地躲在帐篷里,里里外外都是水,人挨人整晚蹲着,又冷又饿又困却睡不着。那种难受形容不出来,大家看到蚂蟥爬到腿上来,都不想管它,随它咬吧,又死不了人。”
“每当熬得辛苦时,我们就讲那些退休护林员的故事。想想他们,我们现在的条件好太多了,自然也不觉得苦了,添了坚持的动力。”退休的老护林员跟符惠全讲过,几十年前上山巡护时,支起一张塑料膜遮雨,身下面再铺一张塑料膜用于防潮,躺上去直接睡。在溪水边过夜时,会睡钻进麻袋睡,旁边生一堆火。不生火的话,蚂蟥与蚊子能把人吃了。
近年来,海南护林员的装备越来越齐全,符惠全向记者展示了单兵装备:帐篷、睡袋、睡垫、水壶、背包、砍刀、手电筒等;服装有速干衣、冲锋衣、全套冬装、T恤、登山鞋,帽子等。“我们这些装备都是专业户外级别的,让很多驴友眼馋。”符惠全笑眯眯一一展示着。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康景林
责任编辑:林鸿伟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3万获赞 137.3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