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字茂宸,深受少帅张学良信任。虽然郭松龄一直都是张学良的副官,可张学良是一个甩手掌柜,因此,实际的军权掌握在郭松龄手中。张学良也常对人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这也给郭松龄反奉,创造了有利条件。
郭松龄曾加入过同盟会,原本就倾向于南方革命党。这就导致他跟张作霖等旧军阀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获胜,郭松龄作为镇威军第三军副军长,功劳巨大。原本郭松龄想争取江苏军务督办之职,可是,张作霖却把江苏交给了镇威军总参谋长杨宇霆。张作霖此举,引发了郭松龄的强烈不满。
镇威军第一军军长李景林,也因为直隶军务督办的职位没有正式给他,同样不满张作霖。
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冯玉祥,也宣布支持国民革命,自称国民军,并暗中支持正在反奉的孙传芳。张作霖就命令郭松龄率第三军,李景林率第一军进攻冯玉祥。张作霖的命令遭到了郭松龄和李景林的共同反对。郭松龄趁机联合李景林,冯玉祥,组成了“反奉三角联盟”,起兵反奉。
郭松龄手中掌控了7个师,2个炮旅,1个工兵团,共计7万余的兵力,其中的5万军队还是奉军的核心精锐部队。
当时,奉系共有6个军团,李景林带走了1军团,郭松龄掌控了3军团的绝大部分兵力。奉军的其他兵力,2军团张宗昌部在跟孙传芳的五省联军作战;张作相5军团的一大部分被冯玉祥牵制在了热河一带;吴俊升的6军团远在黑龙江;4军团军长姜登选被郭松龄枪杀,副军长韩麟春在率军撤往奉天的途中。这直接导致了张作霖在直隶、奉天几乎无兵可用的状况。
因为郭松龄突然发动进攻,张作霖没有兵力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所以,郭松林前期势如破竹,杀出山海关,突破锦州之后,陈兵新民,直逼奉天城。
张作霖虽然英雄一世,面对如此状况,也突然变得惊慌失措。他甚至命人打包好了大帅府的财物,准备了大量的炸药,准备焚毁大帅府之后逃跑。幸亏杨宇霆等人的安抚,张作霖才算镇定了下来,开始组织防御反攻。
张作霖镇定了,郭松龄的末日很快就到来了。新民城外的巨流河一战,郭松龄大败,在逃跑的途中被俘。张作霖听取了杨宇霆的建议,枪杀了郭松龄夫妇。
为什么郭松龄在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突然兵败巨流河,被俘身死?原因并不复杂。
一、反奉三角联盟并不稳固,郭松龄的盟友成了敌人。
冯玉祥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掉头与李景林开战,准备夺取京津地区。冯玉祥此举,直接导致了李景林背盟。原本被冯玉祥和李景林所牵制的奉军,就可以抽调一部分用于防守巨流河一线。
同时,冯玉祥攻取热河后,按兵不动,在观察郭松龄战况的同时,准备趁机夺取东三省。
冯玉祥和李景林的背盟,迫使郭松龄不得不分出相当一部分兵力防御冯玉祥和李景林,防止冯玉祥和李景林背后偷袭。
正所谓此消彼长,郭松林和张作霖在奉天的兵力差距,开始缩小。
二、张作霖在联日的前提下,开始调集所有能用的军队,实力大增。
张作霖以同意“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为诱饵,取得了日本的支持。奉天的治安、防务全部交给了日军,张作霖有了底气。同时,日方宣布郭松龄的军队不得通过南满铁路,在铁路附属地20里以内禁止作战。进一步确保了奉天城的安全。
张作霖则以奉军的种子部队,军士教导队为基础,很快招募组建了一个旅的兵力,开赴巨流河战场。又将张学良、韩麟春,以及张作相手中能够动用的兵力,全部集中巨流河。
军火库中还有大量的火炮、弹药,可是缺乏炮兵。张作霖又将东北兵工厂的火炮技师、东北陆军讲武堂的炮科教官全部调往了前线,阻击郭松龄的大军。
张学良还调来了奉军中仅有的空军,对郭松龄的部队进行狂轰乱炸。
同时,驻守黑龙江的吴俊升也率骑兵师千里驰援,正是这支骑兵师,俘虏了准备逃跑的郭松龄。
据说,驻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也参加了巨流河之战。
因此,在巨流河之战打响后,张作霖并非完全的劣势。
三、郭松龄军队士气低下,后勤补给困难,而张作霖的军队士气高涨。
原本,郭松龄的军队就是老帅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的嫡系。他们本就对奉军打奉军持有怀疑态度,士气低落。而且,他们中很多人的家眷还在东北,存有很大的顾虑。当张作霖、张学良对他们展开心理攻势,进行策反时,很多人都放下枪,倒戈了。
郭松龄在失去冯玉祥、李景林之后,失去了大后方。郭松龄储备的弹药、冬装,甚至粮食,原本都放在李景林控制的直隶区域,结果全部被李景林扣押。这一下,军队的补给困难,军队只能抢老百姓的粮食、冬装、棉被等物资。这导致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而张作霖则让五姨太寿懿带着牛羊肉等食物,棉服、冬被等物资,还有数万现大洋,前往前线犒军,鼓舞士气。张作霖手下军队的士气高昂,战斗力自然会增加。
在巨流河战场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奉军的两个炮兵旅都在郭松龄手中,可是辎重部队运送炮弹时,竟然忘了带炮弹的引信。这……巨流河战场之上,只见炮弹从郭松龄一方的阵地呼啸着飞向河对岸,吓得守军直往战壕、掩体里面钻。可是,当炮弹落下来之后,守军都乐了,不爆炸呀。
没有了炮兵的强力支持,郭松龄军队的进攻受挫。而对方却有飞机、大炮的支援,对郭军是一顿狂轰乱炸。据说,日本关东军给了郭松龄最后一击。然后,郭松龄战败了。
我们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不一定就是道义,还包括方式、方法等诸多因素。郭松龄原本在奉军中的根基就不稳,再加上盟友背叛,日军威胁,缺乏补给等等困难,他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举报/反馈

奕天读历史

3.6万获赞 2644粉丝
笑看风云往事,数尽沧海英雄,读史悟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