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今天主题依旧是“宋朝那些事儿”,我们继续跟随司马光探究其笔下的大宋名臣。宋朝缺什么都不会缺文臣、名臣,因为文人治国的国策决定了这个朝代的“主导者”就是扛着笔杆子打“嘴仗”的大宋文人!
《千里江山图》局部 2020年上半年宋朝题材电视剧《清平乐》备受争议,很多小伙伴不明白宋仁宗作为宋朝的皇帝怎么能过得那么“压抑”?也不明白平时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大臣们怎么那么会抬杠?一次朝会就如同大型辩论会现场,争得不可开交,事后不服还得“请对”,揪着官家的袖子不撒手,这便是宋人风骨吗?
《清平乐》剧照 说到仁宗朝的名臣,人们会先想到范仲淹,然后是晏殊,或许还有韩琦,然这些人在吕夷简的面前不过是几个“小辈”,毕竟这位“弄权”的好手可是搅动了仁宗年间前朝后宫风云!今天奉上“司马光笔下的吕夷简图鉴”,让我们通过“同事”视角,认识这位宋朝名相。
《清平乐》吕夷简 因郭皇后一句话罢相
宋真宗去世之后,吕夷简临危受命,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这个时候他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没有约束渐渐独断专行的章献太后、慢慢想要收权力为己用的宋仁宗以及国家的大小政事。
《清平乐》刘太后 作为宰执处理国家的大小政事对于吕夷简来说只要勤勉便能解决,可面对太后和小皇帝两个主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章献太后过世之前,宋仁宗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可面对渐渐专权的“母亲”,小皇帝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
《清平乐》宋仁宗 这时候吕夷简在中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约束太后刘氏,还默默为小皇帝争取了很多权益,厚葬仁宗生母李氏便是其中一件,这件事赵祯是记得他的好的。
章献太后去世之后,朝中局面也发生着变化,摆脱了太后刘氏的压制的宋仁宗开始“清算”了。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上与吕夷简谋,以夏竦皆荘 献(章献)太后之党,悉罢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宋仁宗是仰仗吕夷简在朝中影响力的。
《请平乐》剧照,夏竦 退朝之后,宋仁宗将朝中的局势告诉了自己的妻子郭皇后,结果郭氏说了一句话,直接“送”走了吕夷简。
郭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巧机,擅应变耳。”由是并夷简罢之。
女人要是狠起来是没有男人什么事情的,看看郭皇后这话说的,先是一个反问,朝中那么多人都是郭太后的党羽,难道吕夷简还独善其身了?!接着又点名了她认为吕夷简的为官做事风格,投机取巧,特别善变,说白了就是在皇后郭氏那里老吕就是根墙头草。
老吕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二天押班,听见唱他的名,说是罢相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陈州,吕夷简“大骇”,他简直无辜地想哭,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
《请平乐》剧照 梨白认为这里宋仁宗其实早已经有了想要罢免吕夷简的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郭皇后是章献太后为他选的皇后,他一向不喜,没必要将朝中之事说与她听;其次,我不认为郭皇后的话能够影响一个等了好久才掌权的皇帝,何况两人关系并不亲密;最后,郭皇后都能看出吕夷简为官的表面策略,宋仁宗只能比她看得更深。借助吕夷简大换血,再把吕夷简支出京,培养自己的势力应该才是赵祯的初衷,郭氏的话只不过是一个幌子。
《清平乐》郭皇后 “反扑”终至郭氏被废
《涑水记闻》记载,吕夷简一向和內侍副都知阎文应交好,久而久之,他也终于知道自己罢相的原因是郭氏的一句话,于是“夷简由是恶郭后”。
这次罢相时间不久,很快因为张士逊罢官出京,吕夷简再次回京,官拜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
吕夷简“报复”郭氏的机会也很快来到了。刘太后在的时候,郭氏仗着太后势非常骄横,后宫的嫔妃都敢怒不敢言。
《请平乐》郭皇后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颇为宠幸的尚、杨美人对郭氏有“不逊语”,皇后没忍住准备“揍”这两个不听话的美人时,被宋仁宗“恰巧”给救了,完事宋仁宗被误伤了脖子。再好脾气那也是皇帝啊,宋仁宗就怒了!
《清平乐》皇后“家暴”宋仁宗过程 这时吕夷简的好友阎文应就“撺掇”宋仁宗把伤口给执政大臣们,其实这点我觉得他是已经和吕夷简通过气了。吕夷简想想之前郭氏一句话的影响,就开始频频劝宋仁宗废后。当然这些都有个前提,就是吕、阎两人已经洞悉了宋仁宗不喜郭氏。
《清平乐》剧照 这时的宋仁宗其实对“废后”还是动摇的,觉得如果废后会动摇自己的贤名。此时的吕夷简认为和郭氏的“梁子”已经结下了,还是“送走”比较安心。于是就给宋仁宗举了汉光武帝的例子,且又加了一把火,郭氏怨怼之心对待仁宗,更存在“家暴”皇帝的嫌疑。
这时的宋仁宗依然还在犹豫,却不曾想“废后”的事走漏了消息,以范仲淹为首的谏臣们开始请对要求上陈不废后的理由。眼见事情越闹越大,宋仁宗还是下定了决心,十二月,称皇后郭氏“请入道”,赐号“净妃”,居别宫。
《清平乐》吕夷简和范仲淹 因为“废后”一事,刚正不阿的范仲淹对上了审时度势的吕夷简,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让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吵吵闹闹”。
废后郭氏在宋仁宗气消之后,两人有了和好的迹象,就在此时郭氏因病薨逝。历史上对郭氏之死是有疑问的,很多人认为就是吕夷简和阎文应害怕郭氏再得恩仇,反过来报复他们,就真的永远地“送走”了她。
《清平乐》郭皇后 吕夷简对待“政敌”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对待郭氏也应了他审时度势为官之道,郭氏不比前朝的大臣,她是皇后,本身自己就有一定的“话语权”,他的第一次被罢官已经说明这一点;如果郭氏一直在宋仁宗身边,得到恩宠或者诞下皇子对他是有潜在威胁的,所以他也就不再心软了。哎,只是可惜了郭氏,从嫁给宋仁宗到去世都只是各方势力政治牺牲的筹码。
殿前失仪终致仕,临终仁宗送关怀
《涑水记闻》是司马光亲自经历或者是听说别人言论随手记录的笔记,生前并未成册,是死后被人整理成书的。
关于吕夷简除了第一次罢相和再次复相着重描写之外,再就是吕夷简不念旧恶推荐范仲淹以及吕相公殿前失仪的信息了。
《清平乐》剧照
吕夷简和范仲淹的第一次交锋在刘太后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之后郭氏之废更让人明白两者性格和为官之道的差异。景佑三年,两人矛盾上升到了有“朋党”之争一说,范仲淹被贬,吕夷简次年罢相。
康定元年,范仲淹复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后改陕西都转运使。此时再次复相的吕夷简上书,“范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邪”?之后天下人便都称赞吕夷简不念旧恶,范仲淹更是当面致谢,表示自己作为晚辈之前因为国事在语言和行为之上对他多有冒犯。吕夷简表示“岂敢复以旧事为念邪”?
《清平乐》剧照,范仲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夷简其实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人,他虽然在为人处世和为官之道方面和范仲淹有着很大的分歧,但却非常惜才,同时做事也不像范仲淹一样绝对,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
吕夷简去世后,消息传到了正在大宋、西夏汴京戍边的范仲淹那里,范仲淹还着实哭了一场,这便是宋朝文臣之间非常微妙的君子之交,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十分有魅力的。
《清平乐》剧照,是对手也是知己 这段笔记是司马光听张安寿说的,吕夷简生平朝会进止皆有常处,不差分毫。庆历中期为相的时候,却“误忘一拜而起”,于是吕相公殿前失仪的事情就开始被传开。这时一个叫作余时举的人正因为“制科”在京师,听闻此事,直言吕夷简为相太已久,并不是那种不周详审慎的人,现在殿前失仪,是因为“天夺之魄”,命不久矣。
尽管这话有点迷信,听上去不中听,但吕夷简殿前失仪十四天之后忽感风疾,之后就上书致仕了,再之后病就一直不好。
吕夷简对宋仁宗是有恩的,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是吕夷简无形中规劝、化解着刘氏的专权,保证权力和平交接到宋仁宗的手中。看过《清平乐》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宋仁宗对于没有为自己生母养老送终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历史中也是如此,而吕夷简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宋仁宗的负罪感,他规劝刘氏以“后礼”厚葬李氏。
《清平乐》吕夷简 同时,作为君臣的两人之间有“摩擦”、有利用更有相互成就,宋仁宗曾故意让吕夷简和范仲淹两人作为新旧势力的代表互相牵制,这些吕夷简都懂,但也乐在其中。仁宗一朝,吕夷简三次为相,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这一点宋仁宗是认可的。
吕夷简生病不起之后,宋仁宗听闻古代人以胡须入药引可治病,便剪自己的胡须作为药引赐给吕夷简希望他能够痊愈。同时有手写诏书征询他关于宰执继任者的人选。
《清平乐》剧照 尽管现在看来,这一行为非常荒唐,可在当时却是天大的赏赐,宋仁宗是真龙天子,他的胡须就是龙须,是宋仁宗对于吕夷简的祝福,询问他宰执人选,更是对他的信任。
梨白叨叨叨
关于吕夷简,很多人认为他这个人是非常矛盾的,有弄权被弹劾的一面,也有不念旧恶推荐人才的一面。梨白看来,上面所说的关于吕夷简的“矛盾点”其实也说明他为人的“真”,政见不同就吵,觉得你是人才就推荐,这和他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并不冲突。
三次为相的吕夷简确实会审时度势,也会揣摩圣意,更会弄权,但不得不承认在他的“保驾护航”之下宋仁宗也成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
《清平乐》吕夷简 排除功过一说,我认为李焘对其评价中有一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关于吕夷简,梨白写过不止一篇小文,每次都有新的感想,小伙伴们对吕大相公又有什么评价呢,赶快在评论区留言吧,期待大家的关注、评论、点赞哦~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涑水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