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仙剑奇侠传》登上荧屏,创下了收视神话。
即使时隔三年,《仙剑奇侠传》在河北卫视取得独家上星权,开播仅一周,就以最高4.6%,平均3.8的收视率,超越往常收视近130%,创下河北卫视开台以来最高收视率,短短两个月内又在同一黄金时间段回放三次。
有人评价,《仙剑奇侠传》登上荧幕,便是巅峰,就算15年过去,它依然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和剧集一起成为经典的,还有其配乐。
网友封为神作的《莫失莫忘》就出自《仙剑》。
当时,导演李国立希望《仙剑》有一首很中国传统童谣式的音乐。
麦振鸿便创作出《莫失莫忘》,旋律简单,容易令人印入脑海。
这首音乐虽然是为月如而写,但之中加入女声哼唱,是为了要带出一种“母爱”的感觉。
世间上只有“母亲的怀抱”才是最安全最温暖的,这正是童谣背后的意义。
借《仙剑奇侠传》的东风,麦振鸿迎来事业的高光时刻。
从《仙剑奇侠一》《仙剑奇侠传三》《古剑奇谭》到2015年度收视之王《花干骨》,麦振鸿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仙侠音乐浪潮,被乐迷们誉为“仙侠音乐之父”。
麦振鸿身上,有着浓浓的传承印记。
1957年,33岁的金庸在《香港商报》挥笔写下《射雕英雄传》,一经登出,大受欢迎,风行香港,波及东南亚。
每天的报纸一出来人们会先翻到副刊去看《射雕英雄传》的连载。
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多半关乎《射雕英雄传》。
金庸先生掀起的这股武侠之风,其后半个世纪不衰。
80年代,麦振鸿已上中学。
在英式的教育底下,并没有什么机会学国学。
他的中国文学启蒙,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
老师在台上讲课,他就把金庸的书放在膝盖上偷偷看。
看到黄蓉与郭靖初遇,黄蓉点了一桌子奇珍美味:“花忺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盎前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又看到黄蓉给郭靖讲的南方风土人情,麦振鸿心中暗暗称奇,向往得不得了。
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打通了麦振鸿的任督二脉,让他懂得原来人的幻想空间可以很广阔。
198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为对抗亚洲电视台,成立豪华班底筹拍《射雕英雄传》。
黄霑作词,顾嘉辉作曲的电视剧主题曲及插曲,风靡香港和大陆,词曲之妙令人称绝。
麦振鸿在电视机上看到书中的人物鲜活跃于荧屏,在音乐的烘托下,故事震荡人心,顿时对顾嘉辉崇拜得五体投地。
金庸是用文字写出绝招,顾嘉辉是用音乐表达出绝招。
年少的他并不敢想,日后他会和这位了不得的前辈有饮茶、论音乐的机会。
而另一位年长麦振鸿几岁的少年,也沉浸在武侠的世界里。
这位叫姚壮宪的少年,长于理工,写得一手好文章,美术成绩也数一数二。
其它同学用计算机做作业或打游戏的时候,姚壮宪不休不眠用计算机写出一个个游戏送给同学玩。
后来,姚壮宪因为制作游戏结识心爱的女孩,又因为忙于制作游戏,失去了心爱的女孩。
悔恨和悲伤之下,他将自己的感情凝聚在手头的工作中:晚上写剧本和画图,白天写程序,创作出了PC游戏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仙剑奇侠传》,被业界叫做“仙剑之父”。
麦振鸿也不曾想,往后他会乘着《仙剑奇侠传》之风,开启事业新篇章。
麦振鸿1993年入行。
这年,金庸已宣布封笔,退出侠坛有21年;顾嘉辉与黄霑在联手创作诸多经典作品,成为香港乐坛一大金字招牌,称作“辉黄二圣”;
姚壮宪将感情全部投入于《仙剑奇侠传》,于1995年正式发行《仙剑奇侠传》,影响巨大,开创了中国90年代的游戏潮流。
麦振鸿入行的时候还是胶卷拍片的年代。
胶卷拍片不是同步收声,况且那个年代影片要卖很多不同国家,后期总要配音的,为了省时间,演员有时随便说点对白快点拍完。
音乐制作人等于是对着一部没有对白的默片配乐,在那种环境下,麦振鸿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最初,麦振鸿做的是现代配乐。
香港90年代,黑帮电影盛行。
麦振鸿创作的了第一张电影原声,梁朝伟和李若彤主演的《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
为了契合电影的江湖味,麦振鸿在音乐中加上摇滚风。
后来在《天外飞仙》配乐中,他也大胆尝试过用过摇滚元素。
麦振鸿的每一个作品都让甲方十分满意,业内口碑很好。
2000年,唐人电影与成大国际欲联合出品一部古装神话电视剧,于是把明代传奇故事《鱼篮记》搬上荧屏,改名为《天地传说之鱼美人》。
彼时,台湾电视剧都是用的“罐头音乐”,顾名思义,“罐头音乐”是调配好的现成音乐,像罐头食品那样开罐即食,省钱省心。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贯穿始终,贴合剧情的音乐主题。
制片人雄心勃勃,不但希望剧情好看,还希望配乐出彩。
于是找到香港电影音乐制作人麦振鸿,直言他们很想拿收视冠军,问麦振鸿是否可以帮他们创作音乐来提升电视剧。
从时装片突然到古装片,乐于挑战的麦振鸿二话不说答应了。
音乐万变不离其宗,不会的地方就马上学,这是麦振鸿一贯的观点。
后来电视播出,很多人为电视配乐惊叹“怎么突然有另外的一种味道出来!”麦振鸿在电视配乐界一战成名。
这件事对于台湾电视的意义显得更重大,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剧原创音乐。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对麦振鸿来说是个试验田,他率先以制作电影音乐的方式创作电视剧配乐,试验结果很不赖。
于是次年,《杨门女将之女儿当自强》也找上他。
看完《杨门女将》的故事大纲,麦振鸿创作了第一首主题曲,叫做《女儿当自强》。
拿给制片公司听,制片公司满意得不得了,他们当即就将这首音乐带去横店,在员工的宿舍循环播放,让演员和整个制作团队感受从音乐中感受氛围。
后来麦振鸿每做完一首新的,制作公司就拿去横店给大家播放。
《杨门女将》播出夺得了收视冠军,当时主题音乐《女儿当自强》被作为台庆的音乐。
因为成绩大好,制作公司破天荒把这些原创音乐制作成专辑,推向市场发售,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这也令更多的电视剧制作人愿意投放更多资源,使用原创音乐。
因为这些电视剧,麦振鸿开始接触电视剧市场,并且将道路一路拓宽。
最重要的一年是2005年,《仙剑奇侠传》的游戏被改编成电视剧。
《仙剑》总监原本的意思是,用游戏版的音乐编排一下用到电视剧上即可。
麦振鸿觉得,只有重新创作才能够帯出一种更深的味道和层次。
电视播出后,掀起一阵收视狂潮,麦振鸿的音乐也和剧中的爱恨别离一样,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从1993年投身这个行业,麦振鸿已经完成了80多部电影作品和50多部电视、动画作品,超过1000首电影音乐。
《仙剑奇侠传一》到《仙剑奇侠传三》《古剑奇谭》总播放量近100亿次。
2015年暑假仙侠大剧《花千骨》开播12集就破30亿;经典偶像剧《薰衣草》等作品至今仍为广受热爱。
除电视剧外,麦振鸿为《拆弹专家》《叶问终极战》等电影制作的原声音乐,也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提名。
麦振鸿之所长,还在于新旧结合。
他喜欢研究科技,于是用电脑音乐的形式去重新构建中国式音乐的世界。
譬如笛子,受长度限制,高音和低音区域都有限。但是用了电子音乐,音域变得无限宽广。
电子化的好处是可以把麦振鸿很多天马行空的概念实践出来,但又并非易事。
“电子乐器要做出来还要让人觉得更有质感,更真实,其实是更加困难的。如果某首音乐,需要真人来演绎才有更好的效果,那就用真人,我会真假混合,两种一起要让人分不出来。”
在使用笛子、古筝、萧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并糅合大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演奏的基础上,运用电子合成等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一方面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古典美,同时又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有乐评人将麦振鸿的作品视为中国新浪漫主意音乐的诞生。
这样一个有天份,有创新精神的人,无比勤奋。
麦振鸿写音乐的速度很快,“一般来说每天3首,状态好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写7首”。
最高纪录发生在一次给电影写音乐,什么也不想,拼命地写,一个晚上写了十五六首音乐。
直到现在他每天还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没有热爱支撑是熬不过来的”。
当麦振鸿和他的音乐大红之后。
很多人猜他是长着长长的胡须,白发飘飘,身着道袍,大约六七十岁的老者。
其实他只是生于70年代,工科男一般外形的人。
或许精神里,他和观众心中仙风道骨的老者有相似之处。
麦振鸿喜欢道家和天地人的观念,“水永水远都在下流,无论怎么跑都是汇到大海里面。”
这个观念对他作很有启发,所以创作上他随意而来,随心而动。
入行很多年后,麦振鸿有机会和顾嘉辉前辈成为朋友,那时顾嘉辉已宣布退休,两人并没有合作的机会。
但麦振鸿常常会约顾嘉辉出来喝茶,向他请教音乐。
有次麦振鸿听到一首顾嘉辉的歌,觉得厉害极了,某个地方说变调就变调。
他问顾嘉辉在创作时,思维是怎么转换的。
顾嘉辉说,好听就行了。
麦振鸿从他身上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简单就行了,不用那么复杂。
他自己的音乐原本也很简单,但是刚入行的时候,写得太简单怕人家觉得没有交足货。
直到听到顾嘉辉的一句话,才更坚定自己的想法。
因为做音乐,他后来有机会来内地。
麦振鸿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踏足内地是广州,在90年代。
他总记得黄蓉和郭靖在街头吃的那些小吃,来到广州,他专门去街头找饺子吃。
终于在街边小摊贩那里吃到了饺子的那一刻,他觉得很奇妙。
许多年前在书上看到的情景,忽然就成真的。
一切对他来说像是一种奇遇。
他在香港长大,没想过将来会做这么多中国元素的音乐,这是他从第一天接触音乐都没有想过的。
郭兰英多会唱啊!一点洋味儿都没有,红了将近一个世纪!
为了这部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刘德华亲手写了一封信
举报/反馈

淘漉音乐

1762万获赞 18.8万粉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北京淘漉音乐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