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为李白脱靴”,是进过学校的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栩栩如生,引人遐思。
这则故事,强化了大诗人李白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的形象,为他的离开长安宫苑找到了最契合的理由,也让权重四海的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首领高力士从此背负上了弄臣的恶名。
但是,高力士脱靴真有其事吗,事实果真如此吗?我阅读中见到的几乎所有正经的论述,都是对此深致质疑的。
1,这则故事的原始记录,来自两本“稗官笔记”,不过是文人快意书写的小说家言而已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故事,现存文献,最早来自晚唐李濬《松窗杂录》与段成式《酉阳杂俎》这两本书中。
且不说这两位作者距玄宗朝都已近百年,记高李事犹如我们如今清宫剧揣摩慈禧光绪,且这两部书,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不被列为“正经读物”,更非正史,书中所录“历史”多荒诞不经,虽是极好的笔记小说,文笔绮丽,寄托遥深,有风人之遗也,但绝不能信以为据。
对于此中分寸,历代也都有提点,也并不会轻易为段成式们所哄骗。如明人钟泰华《文苑四史》中明确说,“出稗官小说,不足信也”。
2,故事中所述的时间、背景等完全对不上号,几乎等同于“关公战秦琼”
该事在最早的文献来源,即李濬《松窗杂录》中,时间上说是“开元中”发生的,还说吹捧杨贵妃美貌的《清平调》三章也是写在此前一点。
但这一点,显然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因为“开元”总29年,所谓“中”,折算起来就是在开元14年前后,而杨贵妃受册封实在开元24年,李白怎会有“兴庆池东沉香亭前”捧“太真妃”的《清平调》之作?又,李白是天宝年间入京的,这一史实在他自己的《代宋中丞作自荐表》,及在一些与李大佬来往密切的知友——比如李阳冰、魏颢、刘全白等人的文字记述中也是确凿无疑的。
也就是说,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说是开元年中事,而李白要晚到天宝年间才奉诏入宫,关公战秦琼,如何穿越才行?
3,作为太监首领的高力士,本身不是奸邪之徒,与李白也并无仇怨,甚至交好。
在这则故事中,为了烘托李大佬的牛逼,也可能是因为太监身份的“原罪”,李白和高力士被消遣成为了死对头:一个反抗强权,一个迎上取媚。这实在是中国士大夫一贯傲慢的文字伎俩。
事实上,高力士在历史上风评一直甚佳。他本姓冯,名元一,是我岭南华阀豪族子弟出身,其父因世袭潘州刺史为官家不容,被诛,冯元一时年9岁,不得已入宫,改名高力士。他为人谨慎正直,素为张九龄、李邕、张说等贤臣名相所称道敬重,《全唐文》亦累累提及,推许备至。
晚年的高力士,也是因为反对奸邪李辅国,走上了颠沛流离的悲壮结局,所以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他“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因此,他和李白,本就是一个“朋友圈”中,也没有利益冲突,双方都不大可能无端启衅,互致灾祸怨诽。
而在实际中,李白和高力士也许交情甚好,只是因为文献散失或者语焉不详之故,流传到现在的材料过少了。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从信而有征的文献上去勘验,高力士和李白的往来,倒是正面的论述。比如,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道,“天宝初,........,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仍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云云。
在这份记载中,高力士作为权臣,甘心扶李白醉上龙舟,殷勤调护,不能不说有所爱惜的,可能是高力士本身也是家学渊源诗人身份之故,对李白是有敬佩之意的吧。范传正是李白通家子侄,此序也是真实不虚,堪称信史的。
所以,高李脱靴故事,应该是后人向壁虚造,并没有这个事情。过去,自媒体网红教授于丹在某次讲座中,就说过此事子虚乌有。
而清人王琦在其著《 李太白集辑注》——这本过去最好的李白诗注,其“跋”中曾更进一步提出,“后人深快其事,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然核实其事,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可谓中允不二的谠论。
总之,高力士好端端官二代良家子弟出身,遭逢家变,不幸被阉,也算正直了半生,死后还要被段成式这些“无良文人”编排,只为了满足他们膨胀的文字欲,真挺冤的。
举报/反馈

刘宅宅哦

34.7万获赞 4.9万粉丝
瞎写文史,乱评人物,品鉴好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