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动物世界才遵循“丛林法则”,儿童世界也有“弱肉强食”,回想起我们的童年,很多都有被欺凌的经历,被人打,被人在衣服里塞鞭炮,以及各种恶作剧,打两下挠两下这还算轻的,但有的小孩别看他们年轻小,动起手来比大人还狠心。
01
处理期间再犯错
一群小孩欺凌低年级的小男孩,不,应该是围殴,用脚猛踹,拿鞋子打头,打得小男孩蹲在地上,双手抱头痛哭,这还没有完事,拿鞭炮点着放入上衣口袋,看着就心疼。如果被孩子爸爸看到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收拾这一群熊孩子。
他们还拍了视频,作为炫耀的资本发到班级群内。随后校长携几名打人孩子的家长去看望被打孩子的家里,他们想赔些钱私了,结果第二天小男孩的家长看到了那段视频,还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后教育部门出面进行了内部处理,很多领导到这个男孩家里。
这件事还没有结束,结果那几个熊孩子仍不收敛,把欺凌了另外一个小孩,把人家打进了医院。虽然校长紧急调离了该学校,但是处理的结果并不理想,事实证明没有根本上扼制儿童触犯法律的行为。
02
处罚小孩按年龄合适吗?
熊孩子这么小就无法无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阻止和震慑,他们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可能会给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在处理这些打人的小孩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往往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低年龄不管是16岁,还是14岁,都不能阻止他们心理上的“恶”。
其实,上面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不管校长出面道歉,还是有关领导出面协调处理,如果这样有效果,就不会出现熊孩子再次伤人的事情了,可见这种软处理的方式,有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约束。
一群小学生能有多大年龄,6岁上小学,小学毕业的年龄不过12岁,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小学不管犯了什么错,法律对其无可奈何,反而成为法外之地的一群人。
管教孩子时,“文”不能约束,“武”不能介入,监管也变得形同虚设了,小孩的“毒牙”无法有效拔除,他们会走向更大的“恶”。等到亡羊补牢的那一刻,谁还吃掉的“羊”一份公道。
03
孩子,你不要太善良
现在很多家长都教育孩子出门要善良,孩子像被圈养起来的温驯小绵羊。可是有些人专找“软柿子”捏,第一次被打你选择忍气吞声,以后就会引起更多欺凌。
不但这样,其他人也会跟风,等你想要反击时,发现你要面对的是一群人,他们已经开始站队了,这时已经势单力薄了。如果遭遇第一次欺凌,选择狠狠地揍回去,对方会觉得惹你要付出代价,下次他就不会轻易出手,其他围观的人一样会考虑后果。
其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打得一拳开,免得十拳来。
这就像澳大利亚不断叫嚣,想要跟风老美对付我们,好吧,你家的矿石我们不要了,你家的棉花我们也不要了。做人何尝不是这种道理,这样一类人,必须把他们打疼,付出一些代价,才知道我们平时有多么和蔼可亲。
04
子不教,父母的错
十三岁男孩终结了十岁女孩的生命,一年多过去了,终于等到了男孩家长的道歉,他们承认没有做好孩子的父母,疏于管教造成女孩及其家庭成为受害者的事实。造成无可挽救的局面,是他们父母的责任,既失职又失败,后悔、忏悔、道歉、赔偿、弥补、乞求原谅……
虽然公开道歉了,但是为何要等到一年以后呢?可事发后为何不主动道歉?家长这么傲慢无理,可想而知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出于压力,还是出于内心愧疚?
事实上,男孩的父母并没有履行赔偿责任,随后被关起来半个月,他们的房产也被拍卖,虽然无人愿意买下他们的房子,但是法律开了一个好头,很多人认为做得对。
05
熊父母有何特点?
1、特殊待遇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受一点委屈,好吃好喝的享有优先权,其他人可以没有,但小孩必须要有,久而久之,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缺少关心别人,也没有同理心。
2、当面袒护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是帮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袒护过错,有一句经典的话:他还只是一个孩子!有的是父母教育孩子,老人不愿意,孩子太小,什么也听不进去,等长大了什么都懂了。
结果长大了,变成了熊孩子,当犯错没有惩戒时,他们会犯更大的错,这源于家人溺爱的功劳。
3、轻易满足
小孩想要得到什么,父母就急于满足他们,有时会给很多零花钱,感觉只要张口伸手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但不懂金钱背后也有等价的劳动,这样就不知道珍惜,合理利于金钱,更不知道金钱背后的吃苦付出。
4、生活懒散
纵容小孩的生活,生活、学习、玩乐没有规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该吃饭时看电视,该睡觉时玩耍,该起床时赖床……小孩形成懒散的习性,长大易缺失好奇心、思考力,做事无所在意、有头无尾。
5、祈求央告
家长哄孩子不当,通过一些利益交换哄孩子做一件事,容易孩子做事讲条件的不良习惯。以后再做一件事时,故意怠慢、是非不分,父母在孩子面前无震慑作用,难以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们会有斤斤计较的表现。
6、包办替代
我们一直强调劳动光荣,但是父母由于疼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参与劳动,宁可自己苦一点,让孩子少参与,感觉孩子做还不如自己效率高。
劳动教育缺失,小孩就远离了勤快、善良,缺乏同理心、上进心。孩子三岁左右就需要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还可以帮父母收拾碗筷。
7、大惊小怪
有的小孩进幼儿园哭哭啼啼,笔者送孩子时,送进校门,孩子就会大摇摇大摆进入学校,极少出现不舍得父母离开的情况。
父母在遇到小孩疼痛时,往往表现出神色慌张,这会传染给孩子,越是这么宠溺,孩子就越脱离不了父母,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8、剥夺独立
每次摔倒在地,只要不是特别严重,比如摔出血之类的,都是鼓励他们爬起来,刚听到哭一两声,就马上爬起来了。
有一次,孩子手中的纸片掉地上了,我帮她捡了起来,结果吃力不讨好,引起了孩子的反抗,她一把夺过纸片,自己重新扔在地上,再拣起来,在孩子眼里,过程比结果重要。你剥夺了好捡东西这个过程,当然会引来孩子的不满。
后来想想也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也是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父母随时介入,反而帮了倒忙,成为孩子走向独立的障碍。
9、担心哭闹
有的小孩把拿捏住父母的脾气,经常通过哭闹、撒泼、打骂父母跟父母讨价还价。父母一让再让,采取哄骗、将就、妥协等方式,这其实是父母的无能。
父母在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在大街上,孩子撕扯妈妈的头发,对父亲拳打脚踢,背后少不了溺爱的影子,最后还要自己享受这个“因果”。
讨论话题:校园欺凌屡发,你认为应如何有效预防呢?你在儿时遇到过欺凌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
举报/反馈

可馨育儿说

83.8万获赞 4.6万粉丝
关注家庭教育,轻松养好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