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条例》实施后的进展情况。
半年来,北京垃圾分类成效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几门“必修课”你都做好了吗?
北京垃圾分类实施半年 成绩如何?
自5月1日《条例》实施到10月31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10月份,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11.7倍
北京市的其他垃圾减量十分明显,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其他垃圾量同比去年下降32%
北京市垃圾分类设施达标率得到快速提升,桶站、密闭式清洁站、收运车辆三方面的达标率由5月份的7%上升至84%
《条例》实施半年来,在多种措施和宣传作用下,市民分类意识提高,但仍需久久为功。
“出工不出力、劝不动、不听劝” 如何解决?
守桶人员出工不出力 怎么办?
新条例正式实施后,北京市开展了志愿者守桶行动。目前北京市已招募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志愿者26万余人,服务时长386万余小时。
部分守桶人员能尽职尽责,但也出现了守桶人员碍于情面、不尽职履责,值守垃圾桶的守桶人员只会“站着看”、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表示,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守桶人员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视情况取消值守人员身份
守桶人员“劝不动”怎么办?
守桶人员队伍没有执法权,遇到居民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守桶人员说了不听、“劝不动”的情况时常发生,如何解决?
北京市将引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加强社区与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动,支持守桶人员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助力撑腰。具备条件的小区,在桶站旁可以安装摄像头,为守桶人员提供技术监督手段。
北京市还鼓励各区以购买服务、补贴奖励等方式,建立以物业保洁人员、小区楼门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垃圾分类专职巡回值守队伍。
小区居民“不听劝”怎么办?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改变居民群众日常习惯养成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循循善诱。
针对小区居民“不听劝”,不按规定进行垃圾投放,不积极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问题,北京市计划研究制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分换实物等奖励办法,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居民,研究制定社区曝光、上黑名单等措施。
11月1日至今年年底,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将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个人不分类”等行为
垃圾分类减量 这些小区有妙招!
住宅小区是垃圾分类的主阵地,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治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不断增强。
北京市多个社区发动群众出谋划策,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措施,形成了自己的分类小妙招↓
丰台区王佐镇沙锅村:“门前两桶+一袋回收”
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置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两个分类垃圾桶,收集员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村里给每家每户发放了蓝色的可回收垃圾袋,定点回收并实时结算。
“门前两桶+一袋回收”新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定时定点完成垃圾分类,解决了农村地区垃圾分类难题。
朝阳区光辉里小区:“无废”空间生活馆
光辉里小区“无废”空间生活馆是朝阳区首个社区“无废”公益平台,它不仅能将厨余垃圾变成堆肥的原材料,更是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分享课堂”。小区居民在这里参与旧物改造、环保酵素制作等垃圾变废为宝的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大兴区枣园社区:厨余垃圾不出院变有机肥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引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第一时间处理厨余垃圾。3380户居民,每天产生约1.5吨厨余垃圾,不必运出小区,24小时就能变成150公斤有机肥,供居民免费取用。
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居民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家庭前端自觉分类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对此,北京市要评选出一批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对亮点特色及经验做法进行推广,通过典型和先进来带动其他社区。
此外,北京市正考虑选取一定数量的社区进行试点,细化垃圾分类达标的要求,探索调动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
北京垃圾分类“四门功课"
北京生活垃圾是怎么分类投放的?小编带你再温习一遍,一图get,看完秒懂↓
这“四门功课”,你给自己打几分?
(来源:央视新闻 综合《北京日报》、《新京报》、网易新闻等)
监制丨唐怡 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主编丨文雅
策划丨何肖南
编辑丨丰树琪
视觉丨邢程
举报/反馈

央视新闻

1.3亿获赞 3128万粉丝
重大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总台首发账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