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北京大院里的孩子,是建国后北京党政军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女,因此大院里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特殊的,使得他们略带些优越感,也使得许多人误解了他们,实际上他们善良、勇敢,对军装有一种炙热的痴迷。
这份痴迷,源自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源自于那个年代的红色浪潮,源自于他们的思想意识。
那些年里"大院里的孩子"从小受军事文化熏陶
1949年,北平(也就是如今的北京)被认定为新政权的首都。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干部、军人、文教人员因此汇聚而来,在老城的西边和北边建立了办公楼和宿舍楼。
大院建成后,院门高大,门前站着哨兵,哨兵身后是个绿色的木头岗楼,在当时很显眼。在大院里则是家家户户都挂着红旗,总能看到穿着军装的孩子在院子里乱窜。
大院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孩子们单纯又爱玩,在儿时爱玩气枪,听些革命故事,小伙伴们有同样的志趣很快就混熟了。
在那时出去玩若是差一个小伙伴,大家便会聚在那家的楼下一起喊他,那势头像极了要去行军打仗,青春热血十足,而形成这样的性子离不开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
孩子们从小生活得像小军人,大院的系统更是像小社会。
大院的生活设施非常完善,从理发店到小卖部,再从食堂到卫生所一应俱全。父母那辈的人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到全国各地去军训,因此在孩子们的童年里见不到父母是常有的事儿,但并不影响孩子们怀有军事崇拜。
许多孩子们从小经历着类似军营的集体生活,从幼儿园到中学他们一直在一起,早上一起听着起床号起床。在院里还有礼堂,那里几乎天天演电影,放的是《渡江侦察记》等电影,当时看电影总是人山人海,孩子们爱凑热闹,慢慢地也被那些电影中的革命人物感染,而想离那些英雄距离更近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穿上军装。
对于大院的孩子而言,军装像是一种身份标识。
曾经有人笑言当年海陆空各院儿的孩子,是通过袜子的颜色和懒汉鞋底的颜色来区分彼此的。这话听着滑稽,实际上有一定道理。
那时海军的孩子爱穿一身蓝、白袜子,他们会把球鞋擦得雪白。空军的孩子上半身像陆军下半身像海军,也就是上绿下蓝。
陆军的孩子则比较简单,他们爱穿一身绿。曾有人说"大院的孩子没文化",但其实不是这样,这群小孩从小接触更多的是军事文化,崇拜的也是手拿枪杆子的军人,因此北京大院的孩子们喜欢穿军装是很自然的事情。
二、那些年里军装是时尚的象征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血色浪漫》再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这些描写六七十年代大院子弟们生活的影视剧里总能见到无数大院的青春少年们穿着军装耍酷,在现实中当时的情形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是个绚丽的年代,那是套让人心潮澎湃的着装。
1966年8月19日,伟人在庆祝大会穿绿军装的照片传遍全国,因此军装成为了最潮流的服饰。
在当时,军装就是时尚的象征。那时的社会因为新中国的胜利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股对革命组织强烈的归属感,军装的统一性和组织归属感正好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在这方面的需求,再加上伟大领袖"出人意料的宣传",军装成为潮流无疑是社会趋势发展必然的结果。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是个有些桀骜不驯的大院子弟,他一直妄自己想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在玩弄望远镜时,他哼着《英雄儿女》里的英雄赞歌。
追求时尚可以凸显大院子弟的与众不同。大院子弟的父辈大多是军政相关人员,更是国家的支柱。父辈的非同凡响也让大院子弟对自身有了更多的期许,因此他们也会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而跟随潮流穿上军装正是他们凸显自我的一种方式。
有人会奇怪,凸显自我为什么要穿军装这样跟随大流的服饰呢?
要知道,军装在当时是潮流但也并不容易得到,更有人为了穿军装,干出抢军帽的傻事。
有许多人误解大院子弟,说他们总是带着优越感,说他们穿军装是为了凸显自己比普通子弟高级,说他们带有阶级差异的有色眼镜,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鲜少有人愿意浪费大把时间来思考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许多大院子弟回忆那时的生活也都说大家相处是不论出身的,会玩的才是硬道理。
因此,追求时尚是每个大院子弟的权利,也是是他们期许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群热血青年罢了。谁年轻的时候愿意承认自己平凡呢?谁年轻的时候没做过几场拯救世界的梦呢?
三、"大院子弟"始终怀有红色情结
服饰是思想意识的体现,大院子弟始终怀有红色情结。
大院子弟对主旋律的向往非常浓烈。像王朔自己本身就是这些红色艺术的生产者,像铁血硬汉姜文曾经还说他很想演一次伟大领袖,这足可以看出"革命"对于那个时代的吸引力。
因此也能够揣摩出,崔健习惯戴的那顶五角星帽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摇滚叛逆,更有潜意识里表达的红色深情。
红色深情源于他们的生命轨迹。
五六十年代,大院子弟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红色情结一直伴随着他们。他们的父辈是掌权者,有着红色身份,生活中总是充满军事文化的熏陶社会上总是在宣扬伟大的革命事业,崇拜伟人更是年代热潮。
所以他们从小就把自己当成是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有许多人怀揣着伟大的理想,觉得自己能在新世界大展拳脚,成为革命英雄。
著名导演陈凯歌曾说:"他们大多为父辈的业绩感到骄傲,以天生的革命者自居,自以为血统高贵,思想纯洁,堪当国家大任,热烈地向往辉煌的业绩。"
或许那个遥远的时代已经离现代越来越远,但那群大院子弟的红色梦想早已深深埋藏在军装下慢慢发芽,一直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