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人的许多智慧,往往都包含在一些俗语之中。
当然,也有很多人,把这些俗语当成老生常谈,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读不懂这些俗语背后的真意而已。
三岁看老,培养爱好与志向很重要
也就是说,很多俗语,其实都被人们误读误解,甚至偏离了它原先的本义。
如古人常讲“三岁看老”,就是如此。
那么,三岁看老,到底什么意思呢?
其实“三岁看老”,并不是讲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看清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或者命运,而是讲三岁以后的小孩,就可以开始培养其爱好与志向,因为这些爱好与志向,大都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所能达到的成就,乃至于年老之后的最终归宿。
三岁看老,培养爱好与志向很重要
我们先举一个王阳明的例子,据说王阳明在11岁那年(尽管不是3岁,但11岁也是仍是属于培养的阶段),在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探讨人生志向甚至人生的终极价值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竟然出自于一个仅有11岁的小孩口中,于是老师吃了一惊,然后习惯性地回答道:“读书的目的,当然当大官啊!”
但是王阳明并满意这样的答案,或者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于是他正色地跟老师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三岁看老,培养小孩自律也很重要
也就是说,从11岁那年开始,又或者更早,王阳明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追求就是“圣贤之道”,并为之努力,最终也成为圣贤式的人物。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爱好以及志向的重要性。
因此,所谓“三岁看老”,讲的是一个人在三岁之后的爱好以及志向,事实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他往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如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三岁看老”这句俗语,所强调的其实是培养爱好以及志向的重要性,而不是彰显迷信或者命运。
三岁看老,培养小孩自律也很重要
所谓“老”,并不是指年纪,而是讲一生当中最高的成就,即三岁之后所培养的志向,大都会影响一个人今生的成就。
正是有鉴于此,古人才非常重视少儿的教育,有条件的人,往往都会聘请老师在家里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家族的小孩,即培养小孩的认字能力、爱好以及志向。这也是学校最初的原型。
那么,为什么培养爱好与志向如此重要呢?
因为有爱好,才能有效的调动一个人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而志向则是意志,也是方向,也唯有如此,人才会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做到意志坚定、少走弯路,从而有所成就。
三岁看老,培养爱好与志向很重要
而这些实际上,才是“三岁看老”这一说法,所表达的真正意思。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年谱》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