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开封,还是民国时期的北平,亦或是现在的北京,都带给人一种先进而繁华的感受。早在八十年前,有一群女子松开了她们的陋习布,披起华服,抹上胭脂,徜徉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她们,便是中国最早的摩登女郎
解除束缚,彰显女子风采
为了限制女子的活动,并让她们遵守"三从四德",陋习由此展开。脚的陋习之风始于两宋,一直跨过几千年历史来到90年代初,可见此行为和藏在其中的封建思想已在国人这里根深蒂固,不可易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追求中国女子的独立,有一批女人率先站出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出现了颠覆传统女性形象、崇尚自由与追求自我的摩登女郎。与小脚女人相比,摩登女郎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摩登女郎这种新式女性形象,是一种代表,一种示范,是女性走向解放的一种表现。
摩登女郎为什么会出现?
时代环境
1930年伊始,中国正处于新旧接替万物勃发的好时节,主张维新,倡导西化
西风渐东的社会环境、商业文明、娱乐文化,以及思潮运动的发展共同构建了一派摩登的奇特环境,使得西式流行、中式改良、中西结合的文化风潮共存并此消彼长,交融合一地构成30年代独有的文化风貌。
文化在不断进步,到后来发展到女性也可以走出深闺接受教育,正是这样,才导致下面要说的女性思想发生变化。
女性思想
古代讲究"男尊女卑",给女人扣上陋习从而拔高男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争取到上学的权利后,女人们为了进一步消除性别的不平等,重新拾得消失在远古时的,母系氏族才有的女性尊严,从而为女性争取一定的社会地位,首先要做的,便是一改卑微的封建女性形象。
身着旗袍,手拿团扇,浓妆艳抹,风姿阔绰——如此一来,摩登女郎就这样华丽丽地出现了。
人们眼中的"摩登女郎"
当然,以上所描述的摩登女郎的形象只是最早期的形象,并不符合现代人对这个词的认知。"摩登女郎"的文化也一直处于发展状态,直到人们一提到这个词,脑海中首先蹦出的是"旗袍窈窕,风姿婉约,巧笑嫣兮,美目盼兮"的民国美人形象时,这段文化才收了尾。
"摩登女郎"一词最早出现在陶晶孙的小说《音乐会小曲》中,1929年徐霞村又以"modern girl"为题创作了一部小说,但那是日本人的创作,与中国无关。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摩登女郎",出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一位叫做刘呐鸥的人所创造。他笔下的"摩登女郎",便是大家所认识的那样:"闪光光的"、"红的,白的,黄的,夜光的一极,从细腰的手里。"……
这类高度概括感官印象的语词,在刘呐鸥出版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中会大量出现,此刻他要引出一副具体的画像—— "艳光四射的、颓废的中产阶级消费者,通过她的衣着、抽烟与喝酒在城市游乐场中公然反抗传统"。——这就是他笔下著名的"摩登女郎"。
一瞬间,"摩登女郎"一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潮流,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各种报刊书籍上,都传播着这一新鲜而时髦的词语,并且把影响带到了如今。
虽然八十年已经过去,但如今一提起这个词,上海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场景又清晰了起来,"夜上海"的歌声也仿佛轻轻唱响——它成为了触发人们怀旧热情的一种索引。
最早期的摩登女郎目的单纯,仅仅是为了改变女性地位而诞生,但随着她们意识到样貌不仅可以获得地位,还可以得到钱财的时候,试图得到更多的她们自然不会满足在角落里散发光芒。
于是渐渐地,摩登女郎们因志向的不合,一部分把她们的眼光放在了歌舞厅的舞台上,吸引着上流人士的注目;而另一部分则把眼光望向了更广阔的地方……
中国式"摩登女郎"
曾有一部叫《良友》的杂志,从1928年9月发行的第30期开始,一个题为"妇女"的专栏出现在其中,专门用来刊登全球各地华人女性的风采。
不同于上述由利益出发的摩登女郎,此档杂志上记载的全是行业精英、中国及海外华人名流之女,这些卓越的女性之所以被认为美,不仅是因为她们的家室,更是因为她们的才华和底蕴。
杂志上记载的,多是中国女子合唱班的表演获得了什么奖项、哪位女子在国外获得了双学位且成绩名列前茅、又有哪位女子因爱国而抵制同胞购买洋货……
与此同时,国人也在奋力书写她们的风采。譬如鲁迅笔下为国事而死的刘和珍君,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存在。与沉醉于灯红酒绿的摩登女郎相比,或许她们才更值得被称为"摩登",也更值得被国人传颂和称赞。
她们出现的意义又是什么?
第一批摩登女郎出现后,外界男性越是诋毁,接连着就越会有更多不甘奴役的女性加入。风韵十足的外貌已然赢得广大女性的相互欣赏,与封建作斗争的思想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城内肆意生长起来。
走过漫长80年,从当初的摩登女郎不被社会认同,到如今所有人都愿意为女性发声,摩登女郎的出现,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命运。"摩登女郎"所指的,不仅是女性形体的姿态,更是她们思想的姿态
摩登女郎的文化从兴起到衰弱已有将近80个年头,到如今也还会在老电影中看到她们身影。这段曾经风靡一时的文化,终还是成为了一代人意犹未尽的回忆。
举报/反馈

知行路上道历史

149万获赞 10.5万粉丝
把历史变为我们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