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4亿资金的《花木兰》为何评分如此低?从这部影片放出消息到还未上映,相信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收到过关于《花木兰》的种种消息。
作为一部历史古装剧,国内观众对《花木兰》的评价却很不友好,截至目前为止,它已经在Disney+上放映了3天了,但是《花木兰》在豆瓣的评分仅有4.8。这样的成绩连及格线都过不了。
综合众多评价来说,之所以网友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主要是外国创作者对中国文化故事的曲解。
当然了,除了文化方面,整个影片质量也受到了吐槽,总结来说的话,这部影片给观众的感觉很差。截止目前为止,豆瓣给出差评的人数已经超过3万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地步,乐枫认为,其中简单可以总结为三点原因。
巩俐在剧中的造型
其一:
对中国文化的曲解,从祠堂的灯笼到军营前的雕像,这是在随意捏造想象我国的现实情况,对于一位中国人来说,这是非常不礼貌不严谨的一件事。
其二:
从国外流传到国内的电影资源台词翻译不准确。作为一部由中国名人改编的电影,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女巫”“魔法”等词汇?
其三:
迪士尼对于宣传拿捏的不到位,有点过了,过度宣传如果未能达到观众的期望,那么观众会更加失望。
在这里和大家说一个真实发生的小故事,一位导演在没看这部电影前期待万分,表示价格再多一倍都能接受,看完之后呢?这位导演后悔了,他觉得自己被骗了。
为何有这么大的落差感?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前期的宣传太猛,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句话放在《花木兰》身上一点不错。
之所以这么多人打差评,观众反应如此激烈,主要是因为营销做得太过。
从2016年放出消息到现如今整整4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消耗了庞大的资金,做了大肆的宣传,甚至不惜动用《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做报道,这只是在国外。
作为一部由众多华人演员主演的电影,国内的宣传更猛,不仅仅是媒体报道,就连不知名的小编都长篇大论发文章宣传。说得夸张一点,电影中一些小镜头和小动作都能连着好几天上热搜,如果你打开手机随便翻翻新闻,肯定能看到关于《花木兰》的一些新闻。国内的宣传就更别提了。
这部电影给观众带去的潜意识是“必须看”。
然而满怀期待观看完影片之后呢?相信很多人会随口说出这样几个字:“这是啥呀?”
电影最终要面对观众,观众是最有权力评价其好坏的。对于一些极度失望之人,他们只能选择去一些评分区去打低分,对于一些认为花了冤枉钱的人来说,他们只能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泄心中的不满。
斥巨资打造的影片,在狂轰滥炸的营销下,最终成为了差评者的狂欢节日。
这算是营销过度吧?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国内上映还有3天的时间,这3天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人因为看盗版而不去影院?又会有多少人因为低分而直接选择不看?
客观来讲,这部电影在4天上映之后,如果不是忠实粉丝和对大荧幕有感觉的人,其他人都应该不会走进影厅看这部影片了。
现如今社会很现实,能够不花钱看盗版,他们绝对不会花了钱看正版,更何况这个影片的口碑早已崩塌,很多人都会随大流。
《花木兰》还未上映,其实就已经败给现实,败给观众了。
顺其自然的,作为主角的刘亦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败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吗?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讨论!
最后,不要忘记关注一下乐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