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上经常对臣下、皇亲国戚、普通百姓进行赏赐,这种恩惠和奖赏,是肯定与回报他们为朝廷作出的贡献和功劳,也能增强彼此的认同感,缩短君臣间心理距离。
赏赐在封建社会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是皇帝统驭臣属的重要手段,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宋朝时期的皇帝也极为重视对臣属的赏赐,对象极其广泛,包括那些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皇亲国戚,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武大臣,以及积极生产的平民百姓等。内容上更是包罗万象,包括赐金银钱币、物品、宅田以及赐名、赐家庙、赐谥号等。
在众多的赏赐物品中有一类是章服,就是服装和装饰物,而宋代为何流行赏赐章服?因为这些东西隐含身份、地位、使用价值等因素,不过是一种维护其专制统治的手段。
一、赏赐制度由来已久
赏赐制度古已有之,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就经常赏赐有血缘关系的宗亲和有功绩的勋臣。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征战不休,诸国君主除对宗亲封赏外,逐渐盛行军功封赏,通过赏赐鼓舞士气。
汉唐时期更是不断发展和完善赏赐制度,逐步使之成为政治及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及至宋朝,则凡有重大庆典、皇室发生重要活动等都可能进行赏赐。这些赏赐既是君上对臣属的奖励,丰富臣属的财富,也是一种驾驭手段。
通过赏赐可以团结统治集团成员,增加封建王朝的凝聚力,换取臣属对他们的效忠,也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维护赵宋王朝统治的目的。
服饰赏赐是赏赐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服饰很早就被统治阶级赋予极为特殊的文化含意,闪现着浓重的象征色彩,《易传》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经过历代统治者的规范,服饰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成为古代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显性文化符号特征,因而统治阶级常把服饰赏赐作为重要手段使用,赐予臣民以皇家的荣耀和恩赏,以示优遇。
二、花样繁多的章服赏赐
服是官吏的服饰,主要是紫服和绯服。章是指官服上佩戴的鱼袋、革带等佩饰。章服制度的建立,目的在于区别官职之高下,地位之贵贱,"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
章服制度化始于隋、唐,隋炀帝巡游时,确定紫衣、绯衣、绿衣、青衣为命服,唐时成为定制。宋初因袭隋唐制度,规定阶官至四品穿紫服,至六品穿绯服。宋代章服赏赐,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实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面相。
宋朝赏赐章服的对象,是那些官品较低不能穿紫服、绯服的人员。朝廷特赐紫、绯服,并配以相应的金、银鱼袋、革带,以示恩宠。
1、多样化的赏赐内容
首先,服装赏赐为绯服、紫服。宋代赏赐绯服、紫服主要依据年龄和事功。依据特恩赏赐紫服、绯服,最初范围较小,主要是对个别大臣的赏赐,后来逐步扩大到某类品官。
原来宋初官员改转服色一般需20年,后来时间缩短,资格也逐步降低,通过特恩获得赏赐的队伍在扩大,以至于宋哲宗时期,上朝的官员"衣紫、朱者极多"。其次,赏赐鱼袋。鱼袋一般为金、银质地,但也有玉制的。
最初鱼袋只是出入宫禁的符契,唐玄宗时规定,穿紫服、绯服的官员必须佩戴鱼袋,于是鱼袋成为章服制度的一部分。宋朝鱼袋内已不放置鱼符,只是在袋上用金、银装饰成为鱼的形状,垂挂在公服的后面,仅用来表示尊卑和高下之用。
再次,赏赐革带。宋朝革带制度很详细具体,有玉带、金带、银带、犀带的等级区分,更下的等级还包括铜、铁、角、石、墨玉一类,上面按规定都刻有花饰图案。
宋代官阶三品以上才可佩玉带,佩戴在公服上必须经过特许。宋代玉带大多赏赐给皇族的亲王,以及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人。金带的品类很多,而银带因制作价格低廉,赏赐范围更加广泛。至于更加贵重的通天犀带,一般仅赐给真正的高官显贵。
2、层面广泛的赏赐对象
宋代章服赏赐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赏赐,主要针对官员,规模相对较大。一种是临时赏赐,涉及层面较广,但规模相对较小。简要归纳起来,对象大致分为八类。
首先是皇亲贵戚。为保证天之骄子的尊贵地位,朝廷赋予其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他们是受赏赐最为经常、规格最为高端的一批人。
其次是高中级文官。高级官员在朝廷的重大节日、活动,以及自身的生日、致仕等特殊的日子和场合,还会得到特别的赏赐。宋代对中高级官员的赏赐,次数多数量大。
其三是一般文官。其队伍数量庞大,多为事功赏赐。宋朝对那些因治绩、上谏、修书、献书、讲学等事功的人也都会给予章服赏赐,
其四是将帅与士兵。宋朝战事连绵不绝,为鼓舞士气,提高将帅的忠诚度,宋朝中央政府经常进行大规模的赏赐活动,其中就有不少属于章服赏赐的内容,作为奖掖战功的赏赐。
其五是外国使节。宋朝沿袭西周以来中原王朝惯例,常赏赐使节服饰,以之彰显国威、宣扬儒家礼仪。
其六是降臣。北宋对臣服之君及其子弟,大多采取优待政策,大加赏赐,其中多有袭衣、金带、玉带等精美的章服。
其七是归明、归正人。宋廷对归明、归正人的行为大加鼓励,多赐予土地、钱物等,章服更是必备品。
其八是高年。宋朝时有对高寿之人进行赏赐的活动。
宋朝章服赏赐的对象社会层面广泛,领域众多。其中皇亲贵戚、高中级官员获得的赏赐价值高、次数多、数量大,其他人员则等而次之。政府以服饰赏赐的不同,体现出封建等级制度上的差异,以及地位上的尊卑。
三、章服赏赐功能作用强大
服饰赏赐属于物质激励的一种方式,是统治者激励臣民勤于职守、保家卫国、恪守封建伦理纲常等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的最终目的。
首先,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臣民的忠诚度。
按照章服制度,官员只有达到一定官阶才能配有相应的服饰,如果能够获得超出身份以外的服饰,那则是一种极大的恩宠和荣耀,统治阶级巧妙利用这种心理,将章服赏赐作为提高臣民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手段,给他们一种特殊的政治殊荣,使之归心。
其次,礼遇士人,营造以文治国的氛围。宋朝对儒臣极为尊崇,多次奖掖、提拔文士,营造"重文抑武"的政治环境,向世人昭示,崇信儒学,埋首经卷,会有更好的前途。
其三,树立典范,引导民众的思维方式。赏赐的一个重要功用是政治教化和导向,宋朝统治阶级通过树立崇高的道德形象,建立理想的人格标准,控制和影响民众的心理与行为。通过对典范人物及时表彰奖励,以期有效地激励后来者为统治者尽心尽力。
宋朝统治者将章服赏赐作为维护其专制统治的驭人术,但由于使用的过于泛滥,给宋朝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宋代章服赏赐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服饰的颁赐和发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然赏赐对象不断扩大,可以将皇恩推及到更多的臣民,增加忠诚度和凝聚力,但赏赐过多过滥,失去奖赏本身的意义,导致公信力降低。
南宋时只要拥有足够的资产,就可获赐金带,泛滥程度使其象征意义大打折扣。朱服、紫服泛滥的结果,更是导致章服自身价值不断降低,应有功能逐步丧失。赏赐发放的数额、次数、类别难以控制,金带的大量赏赐,不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且也大大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四、结语
宋朝统治者的章服赏赐多以心理情感为纽带,有着较为浓厚的人情味,拉近君臣心理距离,使大臣感恩戴德,进而尽心竭力地为国效忠。
获得赏赐者又会为后来者树立榜样,通过比照、激励和矫正,其社会影响力十分深远,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内心的信念,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比空洞的伦理道德教育更能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宋廷通过章服赏赐,对有利于朝廷的各类行为进行积极的宣传、表彰与强化,将更多臣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导向其精心设计的标准范式,从而有力地维护其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