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曾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颛顼,故云:“帝高阳之苗裔兮”,可见楚人是有日神崇拜的,所谓高阳,即崇大的太阳。巧的是,在山海经各处出现的颛顼,其一生轨迹也无不与太阳的运行规律所重合,这是为何?

01颛顼之事

颛顼的相关事迹,在《大荒经》之东、南、西、北以及《海内经》中均有记载。但是却各有区别:
1、大荒东经
《大荒东经》主要记载了从东南角到东北角之事物,主要是东南角,一开头讲到少昊之国的时候,提及了颛顼曾被少昊孺养,在此长大,也就是说东南角是成长之处。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此外,在这里最重要的一座山,叫做大言山,是日月所出之山,这点很重要。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2、大荒北经
《大荒北经》主要是从东北角叙述到西北角,这就和《大荒东经》从东南到东北角,有重合的地方,即东北角所在,此处提到了颛顼埋葬之所以及洗浴之地。
《大荒北经》:“东北海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3、大荒西经
《大荒西经》主要叙述从西北到西南事物,主要是西南角。这里同样有颛顼的记载,讲述了他化为鱼妇,死而复生的神奇事件。
《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4、海内经
可以看到,在大荒东经、北经、西经中,都分别记述了关于颛顼成长、埋葬和复生之地,唯独缺少了他出生的环节,这在《海内经》中就恰好将其补齐。
《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这里说韩流生颛顼,是在若水,而若水与若木有关,其位置应该是在西南。《海内经》:“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如此一来,我们会发现,大荒世界的西南角,是颛顼出生/复苏之地;大荒世界的东南角,是其长大成人之地;大荒世界的东北角,则是颛顼死后埋葬之地。

02太阳运动

那么,将这些大荒世界的方位和太阳视运动结合起来,我们又会发现什么玄机?所谓“太阳视运动”是指人们在地球上肉眼观测的太阳运动,比如最直观的太阳东升西落,但这并非是太阳真正的运行轨迹,只是人们感觉太阳是在绕着地球转。
而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人们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也有所区别:简单说,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会发现太阳自东南升起,自西南落下;而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会发现太阳自东北升起,自西北落下
既然,颛顼是古人信仰的崇大的太阳,即太阳的人格化象征,我们把他事迹和太阳运动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北半球昼短夜长,是太阳能量最微弱的时候。而从冬至日到春分,太阳逐渐北移,白昼渐长,意味着热量也越多,此时体现在大荒世界中,便是颛顼在东南角的少昊之国逐渐成长
而从春分到夏至日,太阳继续北移到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太阳光线最为充足炽热,而颛顼也从一个少年到达人生顶峰,但盛极则衰,继而会步入死亡,所以大荒东北角便描述了颛顼与九嫔的埋葬之所
为何西北角没有叙述颛顼之事,暂时不得而知,但很明显西南角才是重中之重,从秋分到冬至日,太阳逐渐南移至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渐短、长夜将至,而这种黑暗之中,同样孕育着重生的希望,因为过了冬至,阳气便又逐渐回升,所以在大荒西南角颛顼化为鱼妇,死而复苏。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颛顼居于北方、为黑帝,本身就和冬至日关系密切,所谓“冬藏”,表面上看是一片肃杀、万物蛰伏,但这背后充满了勃勃生机,是新一轮自然生命周期的准备,以及万物复苏的萌发。
往期文章参考:
山海经:颛顼之子多为厉鬼恶兽?只因颛顼即为贯通阴阳两界大神
山海经:颛顼为何能够死而复生,是因为他具有阴阳二元属性之故?
山海经:颛顼为何斩断天地之途使神人永隔?死而化鱼妇又是何意?
关注并私信我,私信发送文字“山海经”即可获取15本精选山海经研读书籍
举报/反馈

阳Sir的考古之眼

17.8万获赞 9.2万粉丝
考古学之眼,看大千世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