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这是元祐太后,也就是赵构的伯母,发布的高宗继位诏书中所说之言。
她将高宗描述成是汉朝的光武帝刘秀,又比作晋国的重耳,意思就是赵构即为赵宋的中兴之君。
因为徽钦二帝北狩,康王泥马渡南江,又在杭州重整河山,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是为南宋。
对于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的。"昏耶?明耶?",关于宋高宗赵构的双重面相,应当从他在位的种种行为来判断。
(一)、俯首称臣,残害忠臣良将
"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宋高宗的软弱无能,那在历史上都是远近闻名的。早在南京应天府称帝之时,高宗就一直以怯懦的态度示人。
而且,一昧的启用那些主和派,从未想过真的要为父兄报仇。这才引发了苗刘之变,后来到了南方,又让金国的军队一路追赶到海上。直到后来,才于行在杭州定居下来。
1. 卑躬屈膝,甘愿沦为敌国之臣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在他和金国皇帝的书信之中,每每都是臣如何如何,臣如何如何。
要知道,普通百姓如果直呼皇帝名讳那都是大不敬的罪过,而面对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赵构却对金国如此的趋炎附势。
而且,每次在处于战争优势状态时,赵构总是拿出这幅样子,来讨好金国人。他想的是模仿祖宗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那样,与金国划江而治。自此,两个国家互不侵犯,而且自己失去点尊严,失去点主权,那都是无所谓的。
绍兴十一年,金国正式册封赵构为大宋皇帝。这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滑稽。那个号称中原正统的大皇帝,竟然需要外族政权来册封。
而且,每年还要向金国进贡大量的金银珠宝。所以,后世有很多人戏谑的称之为"完颜构"。
认为他就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小人,只想着暂时的图求安稳,却胸无大志。金国把北宋给亡了,还俘虏了徽钦二帝,赵构不去想着报仇,还拿出那幅谄媚的样子来讨别人欢心。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2. 任用宵小,随意祸害朝纲
"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还在北方的时候,赵构就与投降派的汪伯彦、黄潜善为伍。
臣子们都看不下去了,这才有了苗刘之变。幸得有韩世忠相救,否则赵构很有可能都到不了南方。
碍于形势所迫,赵构会启用那些主战派的将领。就像岳飞和韩世忠这样的忠义臣子,不过对于岳飞,赵构始终是排斥态度。
用的到的时候,怎么都行,用不到的时候,就放在一边。毕竟,这些主战派的武将,不是高宗的基本盘。
他所信任的人,就是秦桧等能够顺着他心意的。而且,赵构还不断的央求金国"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见哀而赦矣",可以说是毫无半点帝王之气。最让他丑名远播的,莫过于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忠臣良将岳飞。
"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岳飞的功绩,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自他去世以后,很多人为其感到惋惜,也愈发的痛恨赵构。就连脱脱都在《宋史》中愤懑的写道"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有人认为赵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功过参半,不可全盘否定
谥法"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历史是由后人评定的,从赵构的这个谥号高宗上看,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把他直接定性为昏君。
此人的确是有些执拗和懦弱,站在他的角度上看,他知道岳飞是忠臣,但是岳飞太过于心切,而且还总打着迎回二圣的旗号,那高宗自然是心怀不满。
1. 通晓忠奸,但有自己的想法
《宋论》"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
孰忠孰奸,赵构本人其实比谁都清楚。不过,忠于大宋江山的那不是真正的忠,只有忠于皇帝,那才是真正的忠诚。对于赵构而言,岳飞之于赵构,自然是后者要忠诚一些。
因为他不和自己唱反调,都按照皇帝的部署来做。赵构本身就是一个主和派,他不希望去付出很大的代价收复中原失地,能拿回来最好,拿不回来,也罢。不过拿回来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他想做的就是要维护好现有的统治,所以他不需要岳飞那样的激进派。整日说要迎回徽钦二帝,要直捣黄龙府。以秦桧为代表的奸佞之臣,对于赵构而言,不过就是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说白了,就是给他背黑锅的。
就像残害岳飞一事,赵构和他的子孙把责任完全都推到了秦桧身上。秦桧夫妇,至今还在那里跪着。所以,虽然赵构软弱,但是他并不无能。
他对于很多东西,都是十分明晰的。只不过,他要根据自己的用途,来取舍启用谁或者舍弃谁。可以说他昏庸,也可以说他是"明君"。
2. 复国之功,重新恢复秩序
赵构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建立了南宋。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偏安政权,不过也给了北方流离失所的中原百姓,一个好去处。
而且,他绝对不是像司马睿那样朝政大权都在他人手中把持的君王,任由世家大族们胡作非为,跑马圈地。
而且他也不是一昧的只知道称臣求和,在早年间的富平之战还有和尚原之战以及饶凤关之战,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等时局安稳以后,赵构开始着手恢复北宋的统治体系。他定期的临朝听政有时候也会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致力于组织御前会议,和大臣们共同商议国是。
此外,他还表现出仁宗那样开张圣听的态度。谏官们随时都可以入宫请对,而宰相以及枢密使每天都必须到他面前汇报工作。
每逢出现重大事宜,就召集文武百官,大家一起商量。如此一来,才有人称这是中兴之治;称韩世忠,岳飞等四人为中兴四将。因此,不能直接说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三)、曲线救国,并非无才无能之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说赵构俯首称臣就是因为他懦弱,也可以说他是给予治下百姓以稳定的社会环境。反正历史是由后人评述的,至于如何表达,就完全看自己心中的理解。
朱熙瑞教授曾说"高宗在内政建设上,经过不断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因此他还是南宋的"中兴之主"。
1. 竭尽己能,还天下一太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至于收不收复中原,那不是大多数人该考虑的问题。既然皇帝都不想着拿回属于自己的江山,其他人再议自然没有多少意义。
而且,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什么民族自尊心,什么死社稷,都不如活着,来得更为实在一些。
当时北方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赵构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北伐可以,那兵马和粮草从何而来?自然是从底层百姓的手里。
所以,倒不如安心建设好自己的领土。北方的汉人,如果受不了金国的统治,那他们还有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绍兴十二年,高宗设经界所。归正之人,于各乡领田地;再贷以牛马。流民亦可贷以田种、农具,安家置业。绍兴三十年前,免于一切租赋。"
从北方来的人,赵构给他们钱,给他们地,而且没有利息的为他们添置农具和家具,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大一统王朝的君王,都没想到这些。所以,赵构可以给他定性为一个明君。
2. 振兴经济,重开科举
赵构俨然已经把南方,当成了自己的基本盘。他想方设法的给民众创造福利,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
而且,很多时候,并不是土地越多越好。丧失了中原,父兄被人俘虏, 那自然是莫大的耻辱。赵构可以冲冠一怒,竭尽全国之力去对抗金国。
可是,打赢了,又该当如何,还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金国携灭辽之威气势汹汹。赵构能够保住江南国土,难度犹如乾坤再造。要是想再取得更大的胜利,怕是难上加难。倒不如好生经营自己所辖之地。
所以,赵构开始不断地发展海洋经济,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他又把耽搁多年的科举制度,重新恢复起来。让那些寒门子弟,也能够入朝为官。
结语:
赵构是昏君还是明君?其实,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每个人也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人们可以把赵构屈辱称臣看成是莫大的耻辱,也可以看成是他在为治下的百姓着想。所以,不能片面的认定了赵构就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