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先生穷尽一生,只为唤醒民族灵魂,哪怕百年!
一.家道中落感世间冷暖,奋进拼搏培育抗争精神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更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的一书香门第之中。家庭殷实,但后来由于祖父入狱、父亲去世而家道中落,这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在《呐喊》中也写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自幼出生在书香门第,日日接受正能量的传统文化熏陶,与家道中落后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相去甚远。我想,过早的接受人情世故,体会人情冷暖,才使得鲁迅比同龄人更早的成熟吧,同时也为其后期的批判与抗争精神打下了"恶"的基础。
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也让鲁迅有机会接触到农村的淳朴与真诚,他把这种美好当做社会中难能可贵的财富终身铭记、怀念,也为鲁迅的批判提供了早期的蓝图与方向。
鲁迅在冷与暖的交织下走完了他的童年。
1898年,18岁的鲁迅,拿着母亲想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选择了当时世人们最看不起的"洋务派学校",就连自己的叔父也瞧不起他!
但他坚定的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像西方列强那样强水师!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期间,鲁迅更是不顾老师们的反对,拜读《天演论》
这么看来,鲁迅先生这整个的童年到青年时期,充满了不幸与苦难,也正是这些苦难埋下了抗争的种子,而在其求学过程中,接受到了物竞天择的斗争精神,这更是像一股生命之水,为抗争的种子输送养分,深刻的影响了鲁迅,为他后期文字中充满的批判与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日本求学愿治病救国,毅然弃医拿笔拯救灵魂
1902年,鲁迅来到日本求学,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本意是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人们,摘下戴在中国人头上的丑陋"帽子"。
这种凭一己之力拯救一个国家的志向确实伟大,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身体上的病根真的就是中国落后的病根吗?显然不是的!
治病救国的梦想在鲁迅留学日本不久后便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鲁迅看来,心理上的病根比身体上的更为致命!只有全体国民的意识觉醒,才能使中国真正站起来,于是毅然弃医从文
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与弟弟周作人共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与朋友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讨论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通过这些思考与实践,鲁迅彻底地将自己的人生信仰与国家信仰相统一,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这也是他真正的扛起文化战线抗争大旗的标志性时刻。主席称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但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终究逃不过金钱的难题!可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三.月入400拿下"豪宅",若为现在恐难实现!
1909年,鲁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28岁的他,此时不得不又再次因为经济原因改变人生轨迹
刚刚回国的鲁迅工资不算很高,名气也不是很高,经常写一些文稿来赚取外快。直到《狂人日记》的发表:他语言的火辣炙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获得了大量的认可,销量很好,稿费也随着变得丰厚
后来鲁迅与周作人等一起创办了《语丝》周刊,算上当时学校的工资补贴,杂七杂八加起来一个月差不多有400左右大洋,年收入大约有5000大洋左右。1919年,年仅38岁的鲁迅用3675块大洋,在当时的北京买下了一座32个房间的四合院,现在看来也就是鲁迅大半年的工资。
很多朋友或许会问,如果换到现在还行吗?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分析鲁迅先生如果出生在现代,会不会和以前一样名声大噪那,具有对等的地位?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且不谈鲁迅先生写的文字适不适合当下这个社会的政治需求。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中国民众的精神发展是没有完全与经济发展做到一致同步的,众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问题接二连三的发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记者也在揭露这些问题,鲁迅先生完全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
同时,当前传播手段日趋丰富,也为其名声大噪提供了物理基础。所以鲁迅先生极具讽刺意义的文字不仅能够直观地揭示出一些社会所暴露的问题,同时能够比以前更快、更全面的在这个社会得到传播。
就算现在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仍是激情澎湃、眼含泪水,所以我相信鲁迅先生笔下炽热火辣的文字在现代也可以名声大噪
既然有了一样的名气,那么收入也就可以画个等号
看看这月入400大洋,在现在还可以用半年的时间买下一座四合院吗?
以粮食作为换算单位。在当时的民国,1大洋可以买100斤小麦,现在小麦价格大致为1.5元一斤,买100斤小麦是需要150元。
因此算下来,民国时期1大洋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到200元左右,折中也就是150元,那么鲁迅先生一个月400大洋的工资折合到现在大约为60000,年薪720000元,这样个工资真的不能算高,对于现在北京的房价而言,半年的时间买下一座四合院简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以最低生活标准作为换算单位。1918年北京当地居民最低收入为每月1.66个银元,而如今北京最低工资是2000元,这样换算下来当时的1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250元人民币。
这样推算的话,鲁迅一个月400银元的工资,相当于现在小50万人民币,这样看工资确实算得上高工资收入人群,但是想在北京用半年工资买一套四合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以黄金作为换算单位。民国初,500克黄金可以换到39块半的银元,也就是说一克黄金的价格大约是0.8银元,放到现在来看一克黄金的价格大致是420元,这样换算下来,鲁迅一个月的工资400大洋也就相当于现在的26万多人民币,这么算下来工资也不低,但依旧无法完成民国时期买房的壮举!
综上三种换算方式,鲁迅先生的工资都不算低,但奈何如今的房价存在虚高的现象。
鲁迅先生买下的四合院,大约400平米,共花费3675大洋,约合一平米8.75大洋,但是同等地段的四合院,在现在最少也要10万人民币一平米,这样看来现在的房价是民国的11764倍。
这样的几何式增长,完全与物价、工资等的增长不在一个等级,所以鲁迅先生这样一个教育部门的公务员,再怎么赚取更多稿费,也是无法负担的起这样的房价啊!
虽然鲁迅先生在当代没有办法像民国时期一样用半年的工资买下四合院,但工资也可以说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就像民国时期的鲁迅先生,有人说鲁迅这一生对金钱看的重,因为他这一辈子一半多的时间都是拮据的。
也有人说他对金钱看的也轻,因为3675大洋的豪宅二话没说便留给了弟弟周作人。据统计,鲁迅先生一生共计挣的12万大洋,其中买书占用了九分之一、资助有志青年后辈又占去一大部分,用在自己身上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只能说这便是鲁迅先生的金钱观!就如鲁迅自己所言: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每天过的扎实,过的舒坦,钱用的恰到好处便是鲁迅的眼中的惬意生活。
文/平南
举报/反馈

知行路上道历史

149万获赞 10.5万粉丝
把历史变为我们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