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的上影节(以下简称SIFF)影迷到底有多疯狂?
数据显示,开票 5 分钟售出 9.8 万张。而这还是排片减少,上座率控制在不超过 30%的前提下 ;回看上一届,开票 5 分钟也“仅”售出近 15 万张影票。
实际上,这一届的上影节,还被赋予了承上启下的价值。
这不仅体现在,整体缩减之下,创投单元、大师班等向产业上游发力的环节依然分量不小;其于短视频环节的进一步加码,已经透露出明显的行业指针的意味:不仅短视频为电影产业的赋能,正进一步被“学院派”、电影行业与更广泛的层面所认可。
环顾四周,短视频已经从抖音快手的“局部战争”,到今年逐渐演变成为一场诸侯混战。从 1 月微信视频号开启内测;5 月知乎发布视频创作者招募;7月微博重启视频号;爱奇艺的随刻宣布品牌升级……短视频赛道似乎一夜间再度成为风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过三四年前,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大鱼号、企鹅号、大风号……补贴、流量倾斜共同掀起了一波内容红利。但如今回望,无论内容生态、用户体验还是都未曾因为竞争而进入上坡路,反倒是内容同质化迟迟难以改善。
在我们看来,具体的运营路线只是一方面,当下短视频形态已经榨干了 4G 网络的性能潜能,无法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增量与玩法,才是如今创作者不得不“一处水源供全球”根本原因。如何破局?押宝 5G,围绕短视频生产链条进行系统化升级。
而要看懂这一趋势,作为 SIFF短视频单元官方战略合作伙伴的咪咕,为加速短视频产业升级加速打出的这一波组合技,成为了最好的切入点。
01
SIFF加码短视频,咪咕打出组合技
实际上,咪咕与 SIFF 结缘已久。
早在 2018 年,咪咕便于 SIFF 开启了合作。彼时,咪咕作为线上展映专区的落地产品,实现了 20 部独家影片与线下影展排片的同步放映,更将消费场景延伸至 OTT大屏。
可以说,这一次合作的成绩为后续打下了基础。2019 年,咪咕与 SIFF 签订了长达五年的战略协议,不仅完成了全球首场 5G+真4K 直播,更联合发起了首个短视频单元。
从线上影展,到高清直播,再到扶持创作者,咪咕与 SIFF 的合作基调一直沿着“从提供服务到赋能产业”的路线在走。而从今年的合作内容来看,这一路线依然处于加速状态。
其一,通过技术,咪咕进一步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体验边界;
不只是媒体们可以通过“云采访”,弥补现场采访规模有限的遗憾,将业内人士专业权威解读第一时间带给观众;广大影迷还可以通过依托 5G云包厢技术的私人云影厅、24小时永不落幕的“云上影院”、电子电影票等新奇有趣的玩法,在线上获得社交满足感与仪式感。
其二,咪咕进一步强调短视频对于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咪咕搭建起了一个5G语境下的VR超高清内容优质展播平台;不仅在前期为此次“四分钟凝聚影像力量”短视频单元,线上征集了千部短视频作品;吸引了更多优质PGC、UGC作者参与其中,推动 SIFF 进入沉浸观影时代;
更通过向《5G上珠峰》授予咪咕特别关注荣誉,《烈山氏》咪咕最佳VR作品荣誉,《椰枝乱舞 尘沙飞扬 360度观“胖五”发射》最佳VR效果荣誉,启动了“千人5G创作合伙人计划”和“万众视频彩铃创作大赏计划”,进一步加码创作人才的挖掘和培育。
重点聊一下“万众视频彩铃创作大赏计划”,其背后所代表的,并不能与 4G 时代的短视频平台们简单地划上等号,而是下一个具备想象空间的全媒体传播场景。一方面,通话前,本质上是一个高效触达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与电梯分众传媒有相似之处。在亿级用户的强势流量推动下,能在短时间里在公共社交场域中形成“环绕声”,在短时间能占领用户心智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这一场景在社交化、游戏化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包装下,拥有了分众广告所不具备的双向互动能力,能通过后台用户数据分析实时反馈,帮助咪咕用户进行数据化、科学化的视频内容生产,进一步激发创作活力。
从中不难看出,在战略合作来到第二年后,SIFF 和咪咕在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有了更加清晰的打法:基于咪咕的资源与技术,加速短视频的产业升级,最终实现赋能电影行业。
02
5G+4K+VR 成为“第二引擎”:加速短视频的消费升级
正如 SIFF 的活动现场,曾斩获金马奖的导演周子陽表示,自己的电影之路就始于短视频,大学时期创作的一部 5 分钟影像作品让他坚定地走上了影视创作的道路。
换言之,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生产和消费门槛最低的媒介,短视频的价值不只在于 to C 层面更强的 kill time 能力,更在于为更多具备潜力空间的从业者提供通向未来的试炼场。
在我们看来,咪咕通过 5G、4K、VR 等技术创新加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赋能短视频生态的转型升级,无疑是整个电影产业下一个阶段极为重要的“第二引擎”。
其一,5G 能加速短视频的消费升级;
如果将 2017 年抖音的全面爆发作为“短视频元年”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发展三年有余的短视频已经走入了一个拐点。一方面在于内容,段子等 Kill Time 内容依然是平台的流量大户;另一方面在于形式,时长、清晰度、互动形式的升级,在 4G 带宽限制下,都仅限于浅尝辄止。
而相对的却是优质内容难以在现有的短视频平台呈现。以《烈山氏》为例,这部 9 分 41 秒的作品由国内的 Pinta Studios 制作,早在 2018 年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VR 单元,却迟迟无法在短视频平台上线。
一边是内容生态走入瓶颈,一边是优质内容缺乏曝光渠道,原因何在?
不妨举个例子:2G 时代含有图片的新闻门户网站们都会在标题里加上“多图”字样,到了 3G 时代微博/朋友圈都默认加载图片,而 4G 时代的抖音,启动 App 便会自动播放短视频。
流量费用高、加载时间长等因素,在消费心理层面叠加出了更大的负担。5G 能带来什么?大带宽、低延迟、广连接,4G强加于短视频头顶的枷锁由此被打开。
比如上文提到的《烈山氏》,4G 基本处于无法播放的卡顿中,而在 5G 网络中则不仅能实现“秒开”流畅的 4K 原画播放,帧率更是能提升到 50,并支持画面动态范围更大的 HDR 效果。
而由于 4G 动辄 50ms 以上的延时无法满足投影设备的解码需求,用户的动作与反馈到眼前的画面“脱节”,将会造成严重的眩晕;只有 5G 理论低至 1ms 的延时,才能满足 VR 的需求。
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年初的咪咕与 CBA 全明星赛的合作。在 5G 大带宽、低延迟、广连接支持下,现场 16 个超高清机位取景下,球迷只需要通过“自由视角”功能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滑动;
不仅球场画面即可围绕赛场任何视角与距离自由切换,不错过任何动作与战术细节;高达 8K 的分辨率,为 VR 提供了更充足的数据量,为用户开启了现场观众都没有的上帝视角。
简单来说,基于 5G 的底层推动,与 4K、VR 等技术的呈现,短视频终于迈进了沉浸时代。
03
让创作者专注创作,5G赋能短视频生产升级
上文提到了为球迷开上帝视角只是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同样的功能早已在 NBA 等职业赛事领域,被用于科学训练等领域。为何直到如今,梦想才逐渐照进普罗大众的现实?
以往,实现类似场景不仅需要多台摄像机,还需要在其间安装多个微博中继系统,并铺设长距离光缆进行画面上传,仅投入成本和难度就远非一般人能够承受,更不用提后期的剪辑制作。
而在 5G 加持之下,不仅可以实现设备小型化,更能做到生产效率的提升。
比如通过 5G视频编码传输背包,摄像机就能与附近的 5G 实时传送信号,只需要极少的人力就能完成多机位拍摄的布置与维护,而基于 5G 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切换、转码、修复、存储、剪辑、发布等功能,都能借助云端的 AI 能力与工具高效完成。
比如上文提到的“自由视角”,用户手指切换的时候,实际是在不同机位的高清摄像机切换,高清摄像机捕捉到画面的图像,拍摄后合成一路4K流,在云端进行拼接、转码、裁剪,再回传到用户的手机端。
而早在 2018 年世界杯期间,咪咕的“AI直播剪辑官”就能做到识别球队、球员、场景三种维度,并通过智能剪辑实时推送给用户;彼时,第一轮小组赛中由 AI 剪辑的 C 罗进球短视频观看人次就破亿仅花费了不到 24 小时,可用性已经及格线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CBA 赛场上,“AI直播剪辑官”能力再一步升级,能识别突破、投篮、罚球、三分球、扣篮、庆祝等多种动作,剪辑一段时长 1 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只需要短短 10 秒。
从咪咕在 SIFF 公布的“千人5G创作合伙人计划”——面向5G、超高清、VR等领域招募5G创作合伙人,借助平台资源,为作者带来资金、技术、IP、商业等多方面的创作空间。不难想象,短视频制作无疑能进一步剥离繁重的重复性体力工作,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创意之中。
04
未来已来:5G赋能短视频的生态升级
正如咪咕视讯总经理王斌表示,在移动设备上享受视频内容的机会越来越多,短时间内打动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清+VR的发展解放了视频表现张力,让用户享受更沉浸式的体验。
从 SIFF 与咪咕合作积极拥抱短视频不难看出,短视频体现出的价值,更像是一条鲶鱼一头扎进了电影业的沙丁鱼群中,从某种意义上间接促进了电影质量和院线终端技术的提升:
站在这一视角上,5G+4K+VR 这一套技术组合拳,对于短视频转型升级至少有两方面价值:
一方面,激活消费端,树立下一代短视频内容标杆;
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电影、电视技术的诞生,真正催生了如今的影视形态和产业。但如今看来,互联网只是通过拓宽渠道,让视频内容的消费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但反观即将迈进 5G 时代短视频,基于 4K、VR 等技术的原生内容风口已经有了雏形。
比如咪咕的“9秒短视频”就是一个例子。基于 5G 网络,用户可以将 9 秒的 60 帧高清视频设为自己的视频彩铃。在与朋友双屏同时显示的基础上,实现点赞、抢红包等双向社交玩法;而要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彩铃也很简单,借助咪咕的AI智能剪辑 1 秒钟就能搞定。
为此,咪咕推出了“万众视频彩铃创作大赏”,面向全球用户征集优质超高清视频彩铃作品。底气在于,从 2018 年推出视频彩铃后,咪咕已经目前已经与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支持终端近 4 亿部,用户规模突破 1 亿。
另一方面,消费端的将反过来加速上游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在拍摄中,动辄数倍于普通视频的灯光等器材使用量,成倍提升了原始素材的体积,往往几分钟视频就能达到数 TB,这对于处理、传输、协作都有着极高要求。
5G 的技术优势,将为超高清视频行业的采、编、存、传、播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改变。而咪咕之所以能实现高效采集和分发,离不开其一直以来通过加码研发,在编码技术和网络覆盖等底层优势上领先了一个身位。
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一众互联网公司还在 4G 形态下的短视频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咪咕在几年前便牵头成立了5G多媒体创新联盟(5MII),更是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CUVA)的副理事长单位、内容组组长,4K上线内容更常年位居行业第一。
不客气地说,咪咕在 5G 短视频上的布局和探索,很有可能颠覆下一阶段的行业格局。
联系&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ID:spymagicv
转载开白、加入社群,请联系ID:techsuoma01
举报/反馈

唆麻

8.3万获赞 3.5万粉丝
科技唆麻,不吐不快。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