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本国,简称“日本”,位于东亚,总人口约1.26亿。因其比邻中国,曾于历史上多次派遣使者至我国学习、交流、贸易等。而现在,两国之间也已保持着多年的良好关系。故此,日本与中国在传统、文化、饮食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日本的国歌更是十分有特点,整首歌歌词翻译成中文仅有28个字,令每一个听过该歌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
1999年,日本有关方面通过了《国旗国歌法》,分别将“日章旗”与“君之代”定为本国的国旗与国歌。歌词翻译成中文大意为: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一目了然,与当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秦始皇所言类似,是即: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只可惜令始皇帝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大秦帝国仅历二世便江山易主,而这番豪言壮语也因事实的反差使其如戏言耳。然其本意虽相同,但歌词中采用了很有特点的比喻,通过描述大自然中的现象巧妙地表达出“我皇”统治时间之长,“直至小石变巨岩,直至巨岩长青苔”。妙哉妙哉,此番描述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让时间回到明治维新时代1868年,日本还是刚刚开始迈向现代化国家之时。纵观历史,每每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之时,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确保社会的稳定以及思考未来的发展等眼下亟需改变的问题,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当时的日本虽已有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模型,却并没有任何可称为“国歌”之物,甚至于不知道国歌为何物,以及为何需要国歌。
一年后,当时尚在日本横滨工作的英国军乐教师约翰·威廉·芬顿得知日本在国歌方面的空白时,他向当时的日本新政府介绍了英国国歌,并普及了国歌的意义。他还建议,日本若能提供歌词,自己可以帮助谱曲。日本政府当即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令日本军乐团协助编词。军乐团成员们在进行商议之后,决定请精通日语、中国历史并具有较好文学修养的步兵军官大山岩参与选择歌词的任务。大山岩取公元十世纪日本的两本俳句诗集中的一首古诗,即:
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
再加之约翰为之谱曲,这便是初代日本国歌“君之代”及其由来了。
02
然而,倘若听过这第一代“君之代”,不难发现其旋律与现在版本的“君之代”完全不同。虽然歌词大意基本一样,但初代版本旋律轻快活泼,而现代版本庄严肃穆,两首歌的风格截然不同。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才使得两个版本前后差别如此之大呢?
1870年的一次军队游行演出中,首次在公众场合演奏了此曲。但当时的人们听过后,大都认为其旋律缺少庄严感,并一致同意加以修改歌曲。但修改过程十分艰难,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需要表现出民族的特色,因而众口难调。
1876年,当时的海军乐队指挥中村祐庸(也称永仓祐庸)向海军部提出了修改的建议。在他建议的基础上,政府终于决定新旋律所采用的风格。又是四年后,日本组建了一个四人的委员会以修改该曲,委员会包括当时的海军乐队指挥中村雄助、陆军乐队指挥四元义豊、日本宫廷雅乐指挥林广守及德国乐团教师的福浪子·埃克特。经修改后,歌曲使用日本传统宫廷乐曲的音阶基础上,选择了早弘盛所作的旋律。埃克特则将歌曲演奏划分为四个部分。这次修改之后,一直沿用至今,为现版本的君之代。在日本明治天皇的生日那天,即1880年11月3日,宫廷内首次演奏此修改后的国歌,修改后的国歌和声悲伤,于日本国民深入人心。
此外,君之代的歌曲版本其实不止一个,有:初代-君之代、二代-君之代、小学唱歌-君之代、保育、君之代。初代及二代的版本是修改前后日本公认的国歌,而余下两个版本则为日本文部省编订的官方教材曲目。四个版本创作的动机和时间均不一,然其目的都为教育国民忠君爱国的思想而创作。
结语
今天,日本在其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仪式及传统公共节日或是外国宾客的迎宾礼上都会悬挂国旗、演奏国歌。另外,日本民众还有逢特殊的节假日或节日时将国旗置于门外的习惯,以及各类非正式场合的比赛、运动会等,也有演奏国歌的习惯。
文|南书房|杂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书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举报/反馈

南书房

405万获赞 77.5万粉丝
以专业的眼光让文字更加有趣
乘风计划作者,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