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所谓香港三级片,也就是1988年电影分级制开始以后被定为三级上映的片子。
其实三级片的本意,就是上映时被定为三级的片子,或者说未满18岁不得观看的片子。这句并不是废话,因为好多人提到“三级片”就会先入为主地在脑中把它划入“咸湿片”的范围。
香港三级片可远远不如那样简单。而且,很多观众搞错了缘由。香港三级制,不是为了拍摄成人片而设计的,而是为了让成人片上映而设计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收紧尺度,后者是放宽尺度。在1988年三级制诞生之前,香港市场风月时期,除了邵氏风月片外,牟敦芾和桂治洪两大邪典电影大师的重口味电影已经充斥市场了。
那段群魔乱舞的时代会给很多现在的小年轻产生一个错觉,就是香港作为资本主义乐园,应该十分注重言LUN自由,所以才有了百花齐放,血腥与肚兜齐飞的邵氏风月时代。但其实这是个误解。
根据我查到的历史,香港最早的电影婶查出现在1919年,出处是一份出版于1919年5月2日的报纸《华字日报》。而香港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片子叫《生命线》,1935年上映,导演关文清,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吴楚帆,由大观声片有限公司出品。
主要内容是爱国工程师历尽艰辛修筑铁路的故事。这样一部妥妥正能量的作品因过于左翼,内容暗含抗日主张被禁。注意,香港沦陷日是6年后的1941年12月25日。本片被禁据说是因为港英殖民当局不愿意得罪日本所致。而后,导演关文清去法院上诉,指出影片并没有指明入侵中国的敌人到底是谁,赢了。本片才上映的。
而在战后的1953年11月,港督才会同行政局制定《电影检查规则》,设立影视及娱乐管理处,香港电影婶查才算形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政治才是电影婶查的重头戏,而不是色情。
香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一直是左右两派必争之地,在电影界也一样。50年代香港左翼电影人大放异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当局把香港变成了西方反共宣传的桥头堡,左右两派在香港的斗争十分激烈。但在1951年,左派工会在九龙东头村聚集时发生火灾,正赶上永华公司左派电影人罢工,以此为起点,港府一口气对20名左派电影人发出了终身驱逐令。左派电影人势力一落千丈,这才开始回归商业。
直到20多年后,1972年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中英两国才达成默契,不再利用香港成为反共基地。1973年,电检处公布了《电影检查标准指南》,正式放开拥护左派意识形态的电影。但是注意,同时收紧了与大陆意识形态相反的部分电影,本土的例子唐书璇在同年制作的《再见中国》,以及大量台湾拍摄政治意识形态浓厚的电影(如白景瑞的《皇天后土》公映一天后遭禁)。
因此,不能说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言lun自由,所以就认为人家拍电影没有婶查,其实是有的,而且还非常严,只不过对性和暴力的尺度放得很宽而已。
那个年代因为色情元素被婶查的例子也是有的,1966年一部粤语片《舢舨》,就因为床帏戏“大胆而惊人”,全本166分钟才演了一场,狂剪至105分钟才得以上画。前文提到了,50年代后因为政治原因,大量劳动力涌入香港,使得在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成为可能,但大量的工人到来的同时,大量的工人运动也应运而生。“六七暴动”之后殖民地当局出于扑灭工运的考虑,开始大肆放开娱乐事业,放松婶查制度,当时正值张彻的暴力片大火,那些血气方刚,荷尔蒙爆棚的年轻人被张彻拳拳到肉的的残酷镜头吸引到了影院。然后,就是风月时代了。
那个年代,香港电影正在进行一场“新浪潮”运动。以两位邪典大师桂治洪的《临街凶杀案》和牟敦芾的《捞过界》为前奏,后面诞生了徐克、谭家明、麦当雄等知名导演。其中徐克就吃过婶查得亏,他的代表作《第一类危险》据传因为“恐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被勒令重拍部分镜头,删改大量暴力场景才得以上映。还改了名叫《第一类型危险》。谭家明的《烈火青春》也引发过巨大争议。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因为“歪曲精神病人形象”被禁则彻底点燃了广大电影人的怒火。
当时大家的怒火主要来自电检制度的含糊不清,尤其是双轨制电检尤甚,据网上资料,当时外语片是允许粗口对白的,国语片婶查就要严的多,“参考潘金莲骂的那句骚蹄子”,而粤语片对粗口是零容忍的。这种不一碗水端平的模糊标准引发了影艺界人士的不满。1987年3月,华尔街日报捅了马蜂窝,撰文指出香港电影婶查没有法律基础,这下炸了锅了,殖民地行政当局才想起拟定《电影婶查条例草案》。
综上所述,香港三级制的诞生,是服务于政治,而不是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