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在诸多军阀中,奉系军阀是独特的存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根溯源,奉系军阀的形成,与清政府在东北改设行省制度有密切相关的联系。那么,清政府为何在东北改设行省?东三省改设行省,对奉系的形成又有何影响?
东三省在行省制度未建立之前实行的是军府制度,分别由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奉天将军代为管辖,管理统军、治民、防边等,管理主体也是清朝皇室宗亲近支,直接对皇帝负责。与之配套的制度,是旗民分治制度,即旗人和民(汉)人分而治之。这一套制度的建立初衷,是防止龙兴之地被毁坏,可在清朝末期数次重大变故中,并无多大用处。北洋大臣袁世凯嫡系徐世昌,曾直言"以治兵之职……其终乃无一利之能兴,无一弊之不出"。
实情如此,由于军府制度属于军事性质,各方统筹协作多有不便,而同时期的东北三省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却已发生深刻变化,严重掣肘东北三省的开发利用,从而难以有效维护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取外东北,进而染指东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势力由朝鲜窜入东北;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沙皇俄国集结十几万军队控制东北;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占据东北三省主导权,东北三省出现了三方共治情况,国家主权岌岌可危。
基于此背景,在徐世昌的建议下,清政府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1907年,清政府任命徐世昌为东北三省总督,决定裁撤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奉天将军,改设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各省设巡抚一名,地方设道、府(州)、县,三省军政归由东北总督管辖,确保东北三省军政分开有序展开。与此同时,徐世昌大搞新政作为改设行省的配套措施。徐世昌在东北改设行省期间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对奉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东北改设行省奠定了奉系的势力范围。东北行省制度不仅仅是行政区域的简单划分,更是多方势力平衡的结果。清朝末期,北洋六镇对关内势力范围瓜分殆尽,关外的东北三省却出现了一个势力范围的空白。徐世昌趁着东北改设行省的机会,在北洋系统内部对东北三省的势力范围进行了消化。然而,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反倒给张作霖蚕食东北三省留下了空子,从而最终奠定了奉系的势力范围。
其次,徐世昌在东北改设行省之际,发力发展东北经济,为奉系日后与群雄逐鹿打下了经济基础。以奉系首府奉天为例,在徐世昌治下,一系列军民两用的基础设施落地实施,马路、电灯、邮局等纷纷出现。东北本就资源丰富,徐世昌的开发,令东北经济发展走向一个新的台阶。张作霖的奉系后来在此基础上励精图治,使东北成为了当时颇为发达的地区。
再次,徐世昌改设行省的同时,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北洋新军的渗透,从而为奉系的形成打下了军事基础。张作霖正是在徐世昌主政期间,升任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其手下武装力量,逐渐成为了北洋新军的旁系。与此同时,徐世昌大力发展新军装备,也惠及了张作霖手下武装。张作霖日后能够以东北一隅之地,与其他派系逐鹿争霸,凭借的就是徐世昌打下的军事底子。
从此,徐世昌改设行省为东北打下了人才基础。他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并不断鼓励社会各界捐款兴办私学,令东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此外,他还为东北留下了高效的行政人才班底。张作霖奉系日后的智囊幕僚,如王永江、袁金凯等,都是在改设行省期间走向了领导岗位,这些人才无一例外都成了奉系的顶梁柱。
最后,徐世昌改设行省,为东北定下了外交基调。徐世昌虽然是后来的北洋军阀领袖人物,可他在国家大义上从来不含糊。尽管东北改设行省后名义上属于清政府,可早已是北洋的"后花园"。徐世昌在沙俄与日本两大列强斡旋,又巧借助美国势力,令三方互斗,从而维护了东北主权。张作霖日后在日俄之间的外交路数多有改动,初衷依旧是维护国家主权,这一理念深受徐世昌时代外交基调的影响。
这五大基础,原本是徐世昌为北洋精心准备的蛋糕,可最后却被北洋旁系张作霖一人独吞。奉系的初期发展,乃至日后成为北洋最为强劲的军阀,都与东北改设行省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