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字公洽,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还当过浙江、福建省主席,是军政两界重要人物。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很讲情谊。
陈仪出生于浙江绍兴,19岁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光复会,与秋瑾、蔡元培、蒋百里、蔡锷等人结识,他与在仙台学医的鲁迅先生交往较多,最为要好。
但是,他与鲁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拥蒋,一个反蒋,但两人时有书信住来,或登门晤谈,交往持续30年之久。
鲁迅曾赠他《唐宋传奇集》,他赠鲁迅《歌德的书信和日记》袖珍二卷本。在陈仪的书橱里一直陈列着《鲁迅全集》,有空闲就拿出来翻阅。鲁迅逝世时,陈仪电告蒋介石,提议举行隆重的国葬。
但,此举未得蒋介石的准允。
尽管如此,鲁迅去世后,人们送他“民族魂”旗帜,自发为他送葬,葬礼宛如国葬。
——因此,有人说陈仪是国民党军中最讲情义的将军。
然而,这样一位国民党名将和政界要人却死于待之甚过儿子的国民党另一位二级上将——汤恩伯之手。
陈仪与汤的关系很深。
汤恩伯也是浙江金华人,出身很苦,跟着人家也跑到日本留学,结果几个月就没钱了,只好辍学回国,筹集求学经费,陈仪闻讯,资助他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学习。汤恩伯学成回国后,没有工作,陈仪又推荐其到南京总司令都任少校参谋。后调到中央军校任大队长和上校总队长。1932年,陈仪又向何应钦推荐汤恩伯为第89师师长。汤视陈仪为亲生父亲。
不料,1949年当陈仪准备起义投向光明时竟然被汤恩伯出卖,被蒋介石逮捕。
1948年秋,作为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认为国民党败局已定,不愿浙省遭受战火蹂躏,民众遭殃,经过与中共秘密谈判,达成了叩头协议,改变浙江省保安团,迎接解放军渡江南下。对于各方要求加强军事防御的说法,陈仪在省府会议上说:
“共产党不是日本人,我们不能以对外作战的办法来对付。国内的军事防空没有必要,可以缓办。”
在准备走向新生的时候,陈仪没有忘记带上汤恩伯。1949年1月27日,陈仪特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去上海,要汤恩伯准备起义。
不料汤恩伯却将陈仪的密信,一面摄影寄往行政院,一面把原信送奉化向蒋介石告密。有关人员立即向陈仪报告,请他从速采取措施,以策安全。
但是,陈仪认为汤恩伯不会出卖他,表示怀疑说:“恩伯和我的关系,你们是知道的,他简直是我的儿子。”
陈仪万万没料到汤恩伯就是这样的无情之人。
2月17日,广州行政院根据蒋介石的密电,宣布改组浙江省政府。陈仪和他的亲信一律被免职。陈仪叹气说,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他办完移交后,即去了上海,随即被特务逮捕,次年6月被杀害。临行刑时,军士捧来一盘食物和一瓶酒。他拂袖而起说:“用不着,走吧!”
两个军士上前挟扶他,他将两手一摔,拒绝了,昂首阔步走出去。到了刑场,他安祥地下车,回头对执刑人说: ‘向我头部开枪。”边走边说:
“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陈仪被杀害时67岁。陈仪被杀害后,各方对忘恩负义的汤恩伯一派指责,称之为“最忘恩负义的无情上将”。
陈仪在解放战争的最后时期选择准备起义,跟共产党走,宛如大河向东。虽然事败被蒋介石杀害,但是他追随光明的精神,确实没有死。后来,他被中共追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并获得革命烈士称号。
举报/反馈

文史大帝

140万获赞 9.1万粉丝
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求真求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