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上扶贫:选对良方治“穷病”

  这个春天,由于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大显身手”,中医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当中医遇上扶贫,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中院村——江西中医药大学定点帮扶村,或许能找到答案。这个位于罗霄山脉湘赣交界处的偏远村庄,因为和中医结缘,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沿着中院村宽阔洁净的柏油路边走边看,从热敏灸体验中心到中药材种植基地,从印在墙上的中医宣传画到小学生们的科普读物……中院村村民用的、地里种的无不彰显着中医元素。

  中院村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当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五年前初来乍到时,他们看到的是坑洼的道路、种植项目单一的田地和缺乏致富信心的老乡们。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找准病根才能开对方子。”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吴俊介绍,中院村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大型产业,超过7%的村民患有各种慢性疾病,8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为此,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学校中医药特色,引进升级白莲、瓜蒌等种植项目,培育多元化中药材产业,让贫瘠的土地长出了“黄金果”。

  “金瓜金瓜全是宝,瓜皮瓜根是中药,常吃瓜仁清火好,脱贫致富少不了。”贫困户周郎娇口中的“金瓜”就是药食同源的瓜蒌,瓜蒌种植技术简易、采摘周期短,一年栽种可以连续收益三年,每亩年利润可达2000元。

  勤快能干的周郎娇不仅种植了瓜蒌,还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办起了电商脱贫站,创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贾姑娘”,中院板栗、辣酱、薯粉丝成为热销产品。

  周郎娇的丈夫贾金梅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经济压力骤然压到她和女儿的肩上。自从拓宽了增收渠道,周郎娇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去年全家年收入近10万元。

  和瓜蒌一样,白莲也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全村种植面积260亩。为升级白莲产业,驻村扶贫工作队专门引进了莲子加工机器,建立加工车间。2019年,全村共销售白莲18000多斤,销售额近100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这看似不起眼的瓜蒌和白莲,让中院村的贫困户鼓足了脱贫的干劲。“有了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44岁的村民刘惠萍因病致贫,家中还有瘫痪在床的兄弟需要照顾。农忙时,她在白莲加工车间工作,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

  行走在中院村,还时常能闻到艾草燃烧的香味。只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候吉华点燃一根数寸长的艾条,淡淡青烟缓缓升起,发热的艾条随着他的指尖,在距人体表面几厘米的上方游走。

  “灸了之后,舒服多了。”80岁的贫困户贾雪花接受完热敏灸治疗后,感到膝盖一阵轻松。他因半月板受损,行动不便,热敏灸则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热敏灸技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日新和他的团队创立,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侯吉华等人结合这一技术,探索出健康扶贫新模式,在全村开展了6次热敏灸医疗技术培训,村民参加培训学习600余人次。

  “村里的热敏灸体验中心已经成了村民最爱来的地方。”侯吉华希望,能以此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帮助村民预防疾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中医和扶贫相遇在中院村,不仅让村民的腰包更鼓、身体更康健,还让这里的村民爱上了中医。

  在中院小学的“百草园”种植着十余种中药材,原本这处只是荒地,经改造后则变成了学生们的课外实践基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编写的乡土教材《走进中医药》,也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科普读物。

  “这几年间,中院村的硬件配齐了、软件跟上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今年,我们村最后2户贫困户也有望脱贫。”吴俊说。

  作者:□记者 赖星 孙楠 闵尊涛 南昌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