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俄罗斯的大街上,我们会发现很少俄罗斯人会开怀大笑,而当我们冲着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也都会回复一种似笑非笑的尴尬表情。有的人说俄罗斯人直爽好客,有的人说俄罗斯人腼腆内向,那么你们认识的俄罗斯人都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中过民间一直流传着俄罗斯人无所畏惧、天生好战、彪悍无畏,甚至称之为“战斗民族”。与此同时,欧洲人则一直把俄罗斯当成“外人”和蛮族对待,处处提防以免外族入侵。
各国对俄罗斯的印象差异如此之大也并非空穴来风,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的俄罗斯民族演化成当今残暴与善良、反叛和服从、注重个性又强调集体的民族性格?今天我们从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历史角度一一揭密。
一 “战斗民族”的性格根源
追踪俄罗斯的性格形成过程就不得不先说说它的民族或者说人种起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战斗民族”的形成与其早期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早期的游牧文化传统
现在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来源于古老时期欧洲地区的斯拉夫人,公元六世纪时期,当时的斯拉夫人口遍及欧洲东部、中部和中亚地区,为欧洲地区最大的民族和语言群体。
根据拜占庭帝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Procopius)记载公元六世纪初在多瑙河和黑海地区的出现了名叫“安泰”和“斯科拉文”的两支斯拉夫人,普罗科匹厄斯将他们称之为野蛮人。
这两支部落都身材高大,生活艰苦,衣服只掩盖住隐私部位,他们分散而居,过着游牧生活,说着不同于希腊的语言,作战时使用战斧和小盾牌等等。直到六世纪末,斯拉夫人才得以定居在东阿尔卑斯山脉附近。
2 近代以来疯狂进行领土扩张,开始信仰东正教
从15世纪开始,俄罗斯告别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了统一的莫斯科大公国,从此进入帝国扩张时代。到了16世纪,俄国就已经吞并了西部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和东部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17世纪俄国国内经过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和扩张,正式崛起为欧洲国际关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此时俄国领土幅员辽阔,大国意识和强国意识强烈,热衷于通过领土扩张这种蛮横的手段维持国家的规模与强盛。
在宗教上,自从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以后,东方基督教开始改名为东正教,教会所在地为君士坦丁堡。15世纪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控制,俄国对此颇为不满。
莫斯科大公国一直视自己为东罗马帝国的真正继承人,特别是拜占庭灭亡以后,俄国成为当时东正教新的中心,这种宗教地位大大提高了俄国沙皇的地位,一种优越感和救世主义情绪油然而生。
二 当代俄罗斯人的普遍性格
如果你身边有俄罗斯朋友的话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交往模式往往比较简单,俄罗斯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很真诚,整体素质也比较高。那么俄罗斯人的普遍性格特点是什么呢?和俄罗斯人交朋友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 缺乏理性,重视自己的直观感受
俄罗斯给世人的直观印象就是直言不讳、敢说敢做。先不说那些平民百姓,但是国家领导人就闹出不少国际笑话。例如叶利钦总统嗜酒如命,有过不少次在外交场合喝到酩酊大醉的传奇经历,他自己在访问中国的时候,明知自己已经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后还是喝了半斤茅台。
另外一位赫鲁晓夫1960年在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因不满菲律宾外交官的指责,用双拳拍打桌面,并且把鞋子脱下来猛敲桌子表达抗议。其实俄罗斯这么感性,恣意而为的性格源自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与西欧国家重视理性反思不同的是,俄罗斯重视直观感受,认为人们能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自身的存在,生活体验就是在自我与外部存在之间的唯一联系。
他们还认为人的内在自由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其他一切外部条件都是对自己的束缚,因此他们提倡遵从内心的召唤,不必遵守外部的法律、规则等条条框框。
2 强调集体与平均,不善于计算。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俄罗斯人天生有一种像蜜蜂一样贴在一起,挤成一团的性格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人比其他民族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民族与国家”。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也不像德国和北欧国家那种的天然冷漠,而是乐于敞开心扉,互相交流情感。
当我们走在俄罗斯的大街小巷,即使碰到陌生人的一瞬间,很有可能会感觉到他们的亲切与热情。
与他们强调集体相伴而生的另一大性格特征就是追求平均,他们一贯看不惯西方资产阶级那种精于计算,重视钱财,自私自利的商业作风,反而十分慷慨,从不计较。
就像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俄罗斯援助中国直接带来了36吨的救援物资,但是他们的飞机在机场卸下货物转身就走了,让我们还没来得及说声感谢。
3 做事容易走极端,非黑即白。
俄罗斯人爱走极端,追求纯粹,讨厌无是无非的一种中间状态。与我们中华文化所追求的中庸之道不同的是,俄罗斯人认为“中庸”是一种极具贬义色彩的状态。
他们追求非黑即白,俄罗斯人不能忍受的就是旧时期欧洲各城邦那种小国寡民的市民生活,即使俄罗斯灭亡,也不能终日无所事事,无所追求。其实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早期祖先恶劣的生活环境关联很大,他们常年的寒冷导致耕作时间十分短暂,因此普通俄罗斯居民绝不能忍受终日懒懒散散的活着。
4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排外思想浓厚。
做事容易走极端,渴望纯粹就导致了俄罗斯人的第四个性格特征:排外思想浓厚。俄国诗人丘特切夫曾这样形容国俄罗斯:“我们不能用一般标准去理解俄罗斯,在俄罗斯身上总存在着特殊的东西。”
可能也正是因为俄罗斯所信仰的东正教的缘故,这使得他们不认可任何佛教、伊斯兰教甚至是基督教内部的其他分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东正教是唯一纯洁、正宗的上帝宗教,其他都是外来与敌对的。
与此相关,他们的爱国情感往往也充满着排外思想,追求集体,崇尚平均也仅仅限制在他们本民族内部而已。
三 性格背后的多种因素解读
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与其成长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有着很大关系。发掘俄罗斯的历史成长痕迹,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的本质和未来走向。
1 在欧洲饱受歧视的身份让其变得激进与不理智。
俄罗斯虽然身处欧洲,但至今从未被西方真正接纳。究其原因,俄罗斯没有参与过欧洲的文艺复兴,当14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和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俄罗斯正在与鞑靼进行百余年的战争,因此错过了西方近代文明的早期形成阶段。
这就使得当欧洲各国通过工业革命进行海外贸易,开拓新大陆、推行自由市场改革的时候,俄罗斯还在搞计划经济。
正如国内没参加过长征和抗日就不能算老革命一样,来自西方世界的欧洲各国处处歧视与提防俄罗斯。这种不平等对待大大激化了俄罗斯民族的战斗性和反抗性,在最后表现为俄罗斯人极端与激进的一面。
2 奴隶制下的“村社文化”集体劳作。
俄罗斯自古以来的“村社文化”使其集体观念十分强烈。从公元十世纪到1929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村社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人组织生活的基本单位。
在俄国早期广大寒冷残酷的自然环境下,俄罗斯人的祖先通过村社中的集体劳动,共同耕地等方式组成了一个一个自给自足的小集体,那是在俄国人眼里自己的村社就是自己的天下。
千百年来俄罗斯人在自己村社的集体耕作习惯使得他们形成了很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平均主义传统,这也使得俄罗斯长久以来轻商抑商,崇拜权威,可以说不了解俄罗斯的村社传统就不会从根本上能认识俄罗斯这一独特的民族。
3 东正教熏染出来的俄罗斯自视清高。
俄罗斯一直坚持东正教信仰,并且有着强烈的救世情怀。虽然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同属基督教大家庭,但是它一直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比西方的基督教派别更为正宗,这也导致了俄罗斯很难从宗教和文化上与西欧国家达成高度共识。
对自己宗教信仰的执著追求使得俄罗斯带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或者说救世情怀,即认为自己才是基督教的真正传人和希望所在。这种因素也导致了俄罗斯人的排外思想浓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以来飘忽不定,得不到长久的改善。
参考文献:
金娜:《“斯拉夫”词源与斯拉夫民族文化探析》,载《西伯利亚研究》,2017年第6期,第52-55页;
白晓红:《浅谈俄罗斯民族特性》,载《世界知识》,2017年第23期;
程曼丽:《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及其媒体沿革》,载《国际新界闻》,2017年第9期;
金雁:《俄罗斯村社文化及其民族特性》,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