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歌。
清华大学有自己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复旦大学有自己的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南开大学有自己的校歌:“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同济大学有自己的校歌:“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同济啊同济,同舟共济。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航行征途中,我们齐心协力……”
可是,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却没有校歌。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100多年前,北京大学曾经与校歌擦肩而过。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诸多维新举措之一。后来,当戊戌变法失败后,其余维新措施均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予以保留下来。
1917年,北京大学迎来20周年庆祝活动。为了这次庆祝活动,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文科教授吴梅创作了一首北大20周年纪念歌,歌词是:“朴棫乐英材,诚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辜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与此同时,吴梅还创造了一首北京大学的校歌, 登载在《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上。歌词是:“景山门启,鳣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致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春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12月17日,北京大学在法科大讲堂举行了一场20周年纪念演说会。在会上,吴梅所创作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得以演唱,与广大学子第一次见面。
不过,这首北京大学校歌过于细腻典雅,而且作为歌词来说稍显拗口,与北京大学的形象不太匹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引领风气之先,是不可能将这样一首歌曲选为校歌的。而北大20周年纪念歌里有“喜此时辜遇先生蔡”的语句,明显是在赞扬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也未必会让蔡元培先生同意。
果不其然,几年后的1921年11月9日,北京大学召开评议会,商议是否将北大20周年纪念歌设为校歌等事宜。评议会的结果是:“本校二十周年纪念会歌,不能作为本校校歌。”同时,评议会还作出一个决定:“本校暂不制校歌。”
在那以后,北京大学果然没有制定校歌。
在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了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决定制作校歌。最终,由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罗庸创作的《满江红》成功当选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这首校歌经过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张清常谱曲后,传唱一时。在西南联合大学成立期间,这首歌是它的校歌,自然也是北京大学的校歌。只是,当西南联合大学解散后,北京大学就再次没有了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