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经过千古文人春秋笔法,最终演绎成人尽皆知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显然,这是文人们杜撰出来的,与真实历史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只不过借用了宋仁宗、李氏以及刘娥的身份而已。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起源于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该剧虽以宋朝为历史背景,却并未取材于宋史,而是仿写《赵氏孤儿》,隐晦地表达宋朝遗民的“存赵救宋”的愿望。经该剧的演绎,后世的《万花楼演义》、《三侠五义》等作品的叙述,从此,“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便深入人心。关于宋仁宗的出生,真相究竟如何,他又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公元1010年,是一个普通的年份。这一年的大宋,政通人和,既无辽与西夏侵扰,也无大的灾荒与动乱。皇帝最担忧的是,自己膝下无子。眼看就要出现皇位继承危机,但已过不惑之年的宋真宗迎来一件喜事:后宫的李氏为他生下皇子。这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初名赵受益。
多年以来,宋真宗一直希望能有人为其开枝散叶,但始终未能如愿。因此,李氏刚怀孕时,他特别重视。有一次,李氏头上玉坠掉落,宋真宗以为是不祥之兆,内心惶恐并暗自祈祷:如果玉坠完好无损,就生个男孩。等宫女将玉坠捡起时,宋真宗一看,真的的是完好的,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没过多久,李氏果然生下皇子。
在赵受益出生之前,宋真宗曾有过五个儿子,但老大、老三、老四均早夭。老二赵佑为郭皇后所生,史书记载,他从小“孝恪敏悟,帝所钟爱”,是皇位继承的不二人选,但1003年夏天,赵祐染病。司天监的官员却告诉皇帝,是“月犯前星”的所导致。宋真宗非常担心,多次做法事祈祷上苍,可惜赵祐还是不幸夭折,年仅九岁。
赵祐去世半个月后,宋真宗第五子诞生,但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夭折。之后,便无皇子出生。在父死子继的皇权时代,皇帝没有儿子,不仅是个人的不幸,还会在政治上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延续国祚,宋真宗将侄儿赵允让抚养宫中,作为将来的希望,但没有明说。他虽然收养一个儿子,内心还是渴望有一个亲儿子,为此还多次求神拜佛。
所以,赵受益的降生,让宋真宗看到后继有人的希望。皇子出生当天,宋真宗遇见奏事的大臣,都会分享自己的喜悦,宫廷内外也因皇子的降生而喜气洋洋。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最无奈的便是领养的赵允让。皇子出生后,他便被宋真宗礼送回家。这次回家,也意味着他与皇位彻底无缘。其次是李氏。赵受益出生的时候,受一些宫中规则制约,以及皇帝的政治权衡,他并非由其亲生母亲李氏抚养,而是由嫡母刘娥带大。因此,他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生世,一直以为母亲就是刘娥,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敢多说,李氏终其一生也未能母子相认。
能够成为宋真宗的独苗,赵受益无疑是幸运的,不需要参与夺嫡之争,毫无悬念的皇位继承人。而且,与去世的几位兄长不同,他既没有染上不治之症,同时还体格健壮。赵受益五岁封公,六岁封王,八岁兼中书令,九岁加太保晋升王。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些官爵,只是他帝王路上的垫脚石。1018年八月初八,有大臣开始上奏,要求册立储君。宋真宗先是一番谦虚推诿,大臣再三奏请,方才同意。于是,在中秋节那天,宋真宗昭告天下,立九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当时,大文豪柳永,为表示祝贺,特地为此写了一首诗颂圣词——《玉楼春》:
“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 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按照宋朝惯例,从太宗之后,太子的名均用单字,不与辈分相联,以区别于其他宗室之子。所以,宋朝册封皇储还有赐名的程序。宋真宗既然立了赵受益为太子,便赐名“祯”。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赵祯继位,即宋仁宗。
秋媚说:文艺归文艺,历史归历史,两者混淆不清,只会让真相更加模糊。“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只是文人的想象,离真相十万八千里。
举报/反馈

秋媚读史

6525获赞 1540粉丝
阅读历史,好读书,不求甚解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