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为中国古代好几任王朝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那些随着运河输往各地交易的货品和粮食一边解决着人们的生活问题,一边又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尤其在通济渠通航之后,更是为沿岸地区谋得很好的发展,迅速成为南北运输的大通道,关联着南北方的商贸发展。
柳孜是位于通济渠的一个节点,它的特殊位置使得在通济渠通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柳孜因为运河的兴盛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历经300年依旧繁盛的重镇,但是时代的发展和战争侵袭逐渐让柳孜败下阵来,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柳孜自隋唐时期大运河通航之后就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迅速成为通济渠的重要节点
洛阳是隋炀帝比较看重的城市,他在这里安排了很多粮仓,甚至在其周围也有数不胜数的粮库,这里大多储藏着充足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把这些粮仓填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时洛阳作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哪来那么多粮食可以储存,人们大多是经商,所以在农业方面有点薄弱。
那时候洛口和回洛这两个粮仓的粮食就有两千六百多万石,这些粮食都从何而来呢?
自从大运河正常通航之后,满足了隋炀帝对粮仓存储的愿望,像洛阳周围的粮仓全都是由通济渠运来的。他们把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到北方,相比于往朝确实方便很多,即使不用下江南皇帝也能随时尝到江南的食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运河承载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在唐朝初年的时候,唐高祖和唐太宗每年大约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到了高宗就已经变成了贰佰万石。短短几年间翻了很多倍。
通过通济渠运粮食的能力也可以间接看出当时在通济渠沿岸的城市有多舒服,靠着一条运河就能发家致富。对于柳孜镇的研究自然也要拿史实说话,在对柳孜遗址的考古活动中,考古学家发现这里完全就是个顶级繁华的地方,在这里出土了很多各朝代的木质沉船,在船上还有丰富的瓷器和一些其他代表权贵的金器、钱物。
这样的航运能力大大促进了周边城镇的发展,使得柳孜的地位越来越重。在唐朝的时候柳孜就已经被单独设立了驿所,到了宋代更是成为皖北地区甚至整个通济渠沿线最为繁华的地带。在这里出土的大量瓷器和八艘唐代沉船,证明了柳孜作为一个重要港口,对外输送力强。根据历史记载和现场考察,要想通航这么大的船只柳孜地带的运河宽度至少要达到40米,深度也要在六米以上。这样的开发力度看出隋唐皇帝对于运河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抱有很大期待。
从原始时候人们就懂得房屋要临水而建,因为水源是最重要的生存秘方。到了后来水上可以通行船只后,人们更是对水源有了更大的开发和利用。运河的通航不仅是沿岸百姓收到利益,更是整个国家发展昌盛的标志。大船的修建带动了劳动力的发展,同时商业贸易也随着南北方交流的日渐密切而有了繁盛景象。运河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这也是被后人犹豫是否该贬低隋炀帝的原因。
柳孜的繁盛自然不能只看船只大小和河道深浅,更重要的是商贸能力。在古代如果一个城镇发展得好,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在哪里看?
当然是税收了。一般情况下,税收较多的地方都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人们来往贸易的多,或者运输的物品较多就会使得这里的税收高。宋代时期柳孜镇的税收额空前丰富,已经成为皖北地区的佼佼者,甚至还超过了一些靠盐业发展的重镇,作为一个镇,柳孜在税收方面超过了宿州,这是最令人称奇的。
柳孜难道只是靠着运输粮食暴富起来的吗?
这自然不可能,也许最初修建运河就是为了使得都城的粮食足够充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的作用也逐渐扩大。萧县距离柳孜并不是很远,这里有著名的肖窑,出土的瓷器制品一般都要通过柳孜的港口运输到全国各地。不仅是北方的瓷器需要运输到江南,一些南边的陶瓷制品业要经过这里,久而久之,柳孜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港口,在通济渠沿线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柳孜发展如此昌盛,在这里生活的百姓自然也是富足快乐,他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基本超越了大部分城镇居民
在食物摄入方面柳孜镇是当之无愧的吃货。从出土的一些动物残骸中可以推断,柳孜镇对猪肉的摄取量最多,而且他们不是随便一头猪就杀,那些出土的猪的骨骼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一头在体型、年纪和营养都最好的时候才杀的。古时候对于肉类的饮食并不是很在意,像柳孜镇这样等猪营养最丰富的时候再宰杀的情况很少。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柳孜镇的人因为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对营养价值的把握比较看重。
同时,这些猪的骨骼基本都是破碎的,可能是人们抽取骨髓或者什么其他提取营养的方式,真是猪尽其用。其他动物的骨骼相比于家猪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对猪肉的喜好是柳孜人的专属。后来到了北宋时期,终于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海洋生物,这些软体动物遗存大约有六百多件,基本都是牡蛎、螺,因为本身海岸线离得就比较近,所以海产品的食用逐渐被掌握。
但是从出土的海产品数量上也可以推断,在北宋时期也不是所有人都吃的起海产品,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的专属,普通人还是只能吃一吃家猪。
在历史记载中,有一次宋仁宗设宴,一些大臣贡献了蛤蜊,仁宗看到之后非常惊讶,问这样的食物价格是多少,进贡的人说,一个蛤蜊要卖到接近一千钱,上贡时一次性贡28枚。宋仁宗听了之后当时就不高兴了,表示我一直强调要戒奢从俭,怎么可以进贡这么贵的食品。
连皇帝都觉得蛤蜊太贵,更不用提普通百姓了,还是别妄想吃海产品了吧。话也不能这么说,柳孜百姓对海产品其实也不是很陌生,毕竟有这么一个重要港口在这里。其他地区的海产品不一定就比柳孜一带的贵,所以通过运河的输送,柳孜百姓也是可以吃到便宜的海产品的。柳孜本身的水产品完全比不上这些。
作为重要城镇、又是优良港口的柳孜,自然少不了战争的侵袭,兵家必争之地往往就是这种发展很好的城镇
柳孜镇前前后后受到战争的不少影响,经济也会随着战争的深入而低迷起来。最出名的就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庞勋兵变",它对柳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破坏。一时间柳孜镇社会混乱、经济停滞不前。北宋末年战争不断的生活使得柳孜镇房屋也遭了殃,百姓甚至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好好的睡上一觉。靖康三年,一场突然的战争影响了东起柳孜、西到西京,南边到汉上,北边到河朔的多地,所有郡县都空无一人。
柳孜在这样的侵袭中损失是最重的,重要港口的名声时常会遭到嫉妒,或者激起人们的贪欲。在金朝之后战争逐渐减少,但是小规模的骚扰也让柳孜镇痛苦不堪。红袄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金史·宣宗本纪》里有过这样的记载:
"红袄贼掠柳孜镇,驱百姓及驿马而去,提控张瑀追击,夺所掠还。"
那些红袄军不仅把财物都抢走了,还敢掳走柳孜镇的百姓,狂妄至极。
柳孜镇因为有强大的运输能力,使得百姓生活安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军事地位自然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但是经济繁荣的景象终有一天会被战争侵蚀的所剩无几,经历了几百年繁荣的柳孜还是逐渐消失在战火之中。自然灾害的威胁和起义军、贼军的兴起让原本就衰落的柳孜镇雪上加霜,很快就没了当年的风范。
柳孜镇作为通济渠的重要节点,帮助了很多王朝实现南北方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密切了人们的往来和关系。当然,作为重要港口的它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百姓在几百年间过着相安无事、经济富足的生活。也正是这种快乐、舒适的生活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使得人们放松警惕,直到战争和灾害来临也没有做到及时止损。
这也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柳孜镇由盛转衰的经历让人为之遗憾,也给后人以警醒,在享受的同时要及早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宋史》
举报/反馈

华太师

46.7万获赞 5.7万粉丝
专注于历史,十年如一日。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