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北京时间3月24日晚9:30,美国股市终于迎来报复性反弹,三大指数高开高走,道琼斯指数以全天最高点收盘,上涨2112点、11.37%;标普和纳指也分别上涨9.38%和8.12%。这与前一天盘前美联储宣布实施“无限扩张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那为什么3月23日跌而3月24日才暴涨?估计市场在等另一项重磅消息:作为应对“疫情危机”的财政政策——高达2万亿美元的政府救济计划正在等待国会的二次投票,尽管目前尚未公布最终结果,但从美国财长姆努钦的表态看:“两党就计划达成一致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可见,批准这项计划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
2万亿美元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花出去,这当然是很刺激的事情,股市因此暴涨也不足为奇。实际上,3月24日下午3:30开盘的欧洲股市高开高走,已经预示着美股即将开始的走势,3月25日凌晨,欧股全部指数均收涨9%左右,德国DAX30指数收涨10.98%。为什么?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作为“密接者”而居家隔离的德国政府总理默克尔,也正考虑一项总额为8220亿欧元的贷款计划,用于帮助企业和员工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后果。由于此前G7国家财政一致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经济稳定”,所以市场预期未来G7各国政府都会效仿美国,采取极其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如此激烈的政策措施,是挽救市场、挽救经济?还是在挽救市场经济?实际上,“疫情危机”已经同时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一起送上“拷问台”。需要看到的是:“疫情危机”演绎着极其特殊的市场失灵逻辑——人被疫情所困,生产被人所困,经济被生产所困,金融市场被经济状况所困。进一步而言,这样的逻辑将幻化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疫情危机”之下失灵的市场,使得“万能的”市场经济制度彰显无能为力。更严重的是:一切维系市场运行的政策手段,本身就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比如,美联储“无限扩张的货币政策”,严重扭曲了一切价格信号,扭曲了市场行为,而且搞不好就会彻底摧毁美元霸权之下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此背景下,无论股市间或出现怎样幅度的报复性反弹,或许都不是可持续的上涨,更不可能由此带动欧美股市重回牛市通道。
美元有危险,但欧元更危险。一方面政府抗疫需要大把花钱,另一方面经济萧条减少政府收入,如果再加上政府扶持经济的努力,将导致欧元区各国财政状况进一步失衡,价值股价暴跌会导致欧元区各国资产负债表恶化,轻债国(德国、法国等)是否能容忍重债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必须加大的公共支出?轻债国会不会再向重债国发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不会卷土重来?更严重的问题是:欧元区内部利益严重失衡,会不会导致欧元解体?现在看,因为有欧元央行兜底,有条件收购重债国债务,重债国还能通过债务货币化(向轻债国转嫁债务负担)而暂不会引发欧债危机,但疫情过后又会如何?
欧美股市报复性反弹,最多就是弱化市场崩溃的压力,但却无助于“疫情危机”下根本问题的解决——无法打破“人被疫情所困,生产被人所困,经济被生产所困,金融市场被经济状况所困”的逻辑链。而且,包括“无限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内,所有空前的超级经济刺激政策在维系市场稳定运行的同时,都在客观上严重破坏和扭曲着市场运行机制。所以,反弹归反弹,但无论反弹幅度多大,包括股市在内所有金融市场要重新走向健康,绝不是、也绝不能依靠疫情蔓延过程中的刺激,而是疫情结束、破坏力消失之后的经济恢复强度。
编辑:周琦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周刊

337万获赞 48.8万粉丝
人民日报社主办 权威政经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