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一生颇为传奇。出生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后来的《朱氏世德碑》碑文有这样的记载:“本宗朱氏,出自西蜀之安汉。上世以来,服勤农桑。”,明确说明了朱元璋的祖上也是农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有一年的春天,朱元璋所生活的地方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和蝗灾,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给朱元璋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折磨,家里就只剩下自己和二哥。
想给去世的家人们安葬,可笑的是朱家帮别人种了一辈子的地,竟然买不起一块能让朱元璋死去的家人们安宁下葬的地。最后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他们一块小小的坟地,自己便和二哥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了家人们的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因当时社会动荡,元朝廷的压迫和黑暗统治,民不聊生,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光是饿死的人都不计其数。朱元璋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便出家做了和尚。虽然倍受其他僧侣的欺压,但最起码可以吃得上饭。
后来,朱元璋眼看着当地又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其他僧侣逐渐离开了寺庙,自己更加觉得此处不宜久留,为了活下去,只有乞讨。
朱元璋的乞讨和乞丐还有些不一样,他不是为了活下去而乞讨,他乞讨是为了活下去。在他乞讨的三年里,走遍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见识了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更了解了当时绝大老百姓的现状,那简直是哀嚎遍野、苦不堪言。
就在朱元璋云游四方之时,接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自己参加郭子兴的义军,当时朱元璋也没多想,怀着对汤和的信任和对元朝的深恶痛绝,就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在军中本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精明能干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就这样,朱元璋不放弃、不抛弃,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心中的火焰不断燃烧,一步步打败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所有敌人,最后推翻了元朝统治,使天下的统治权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最后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深知权力的利弊,于是不久便废除了延续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罢黜了中书省。毫无疑问,罢黜了中书省就等于自己没有了左膀右臂,更多的事情自己宁愿亲力亲为,也不愿相信他人。
朱元璋在工作方面极度认真负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工作狂”,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更容不得自己有半点马虎。
光是每天批奏折都要用去大半天的时间,更不要说其他事了。据统计,朱元璋光是每天批奏折,就要批两百到三百个。有时白天事情多,到了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批奏折,更是一批批到大半夜。
深爱朱元璋的马皇后天天看朱元璋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忍心。为了让朱元璋要多多休息、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因为公务繁忙而疲惫不堪,更不要因国家一点点小事就操碎了心,有一次马皇后就为劝说朱元璋而出了个上联: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哪知朱元璋听后,并没有放下手中的事情,反而更加忙碌,又巧对出了一个下联:鞋绣金凤着地可堪登天,再现了自己的拼命三郎精神,简直是个工作狂。马皇后也是相当无语,任自己百般劝说,朱元璋也当作耳旁风,很是无奈。
朱元璋如此亲力亲为,当然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建立的国家。不可质疑,朱元璋除了进行政治上的大力改革外,在农业上也抓得很紧,大力增强了国家的实力。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多次减免重税,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之类的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朱元璋从最开始的农民、和尚、乞丐,一步步成了士兵、将军、元帅,直至后来的开国皇帝,拥有了无上的权力和智慧。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却是永恒的。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亦皆可为圣人,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的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横条,唯有智慧,方得人生。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举报/反馈

云上小诗文

20.9万获赞 17.9万粉丝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电商达人,诗人,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