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气象一直影响着人类。
古代,气象对人类而言是神秘的,人类只能依靠不断的总结和积累,一点点琢磨气象的性子。农事上,有“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的实用谚语;日常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的出行指南;军事上,更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的典故。
(谚语:钩钩云,雨淋淋) 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认识气象、预报气象、甚至在了解天气现象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气象。平日里,不受欢迎的大风加以利用,取代煤炭发电,可再生且无污染;了解成云致雨的条件后,人类通过向雨中播撒AgI、干冰等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雨、人工削雾等空中作业,助力春耕、保障阅兵。气象正在慢慢褪去神秘面纱走进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速度超过了其恢复速度,气象开始向人类发出警示。雾霾频发、全球变暖、极端事件增多。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出行,甚至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图: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已经认识到“保护气象”的重要性。植树造林、车辆限行、工厂减排,甚至城市规划也会将对气候的影响考虑在内。人类正在尽力保护和改善气象环境。
气象对人类来说如此重要,有没有一个纪念它的日期呢?当然有,它就是“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国际气象组织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1947年,为了协调、统一和改进世界气象活动及有关活动,鼓励各国间有效地交流气象和有关的情报,用以协助人类各种活动,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图:世界气象组织标志)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世界气象组织的宗旨是:促进设置气象台、站、网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建立气象情报快速交换系统,促进气象观测的标准化;推广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促进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密切合作;鼓励并协调对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
1951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成为联合国有关气象(天气和气候)、业务水文和相关地球物理科学的专门机构。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会有一个主题,主题的选定反映了人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各成员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方式的庆祝活动,让大家了解并支持气象活动。例如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6年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018年 “智慧气象”
2019年 “太阳、地球和天气”
今年(202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气候与水”
农业、工业、制造业……几乎所有我们能想到的行业,都离不开水,甚至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一刻都离不开水,淡水更是对生物圈的各种生命都至关重要。然而,水资源超量、水资源稀缺、水资源遭到污染……世界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问题。如何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气候和水资源是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的意义。
由于疫情缘故,今年“世界气象日”大多活动会采取“线上为主”的方式来开展,欢迎大家多关注、多参与,共同了解气象、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作者简介
张瑜,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爱好旅游,感受当地文化与美食。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张 瑜
编辑 | 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