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还在在玩玩具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你叫他好几遍他都不理你……
当孩子上课听讲、写作业的时候就忍不住抠手、玩橡皮、往窗外望……
总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明明注意力很集中啊。
这恐怕算是家长最疑惑的问题之一了吧?
为什么会这样?
托克尔·克林贝里的《超负荷大脑:信息过载与工作记忆的极限》这本书中有指出:
注意力分为三种
1、受控注意力——强迫自己专注于某件事的注意力;
2、刺激驱动注意力——不由自主的被周遭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吸引的注意力;
3、唤醒——这种注意力会在疲劳的时候降低。
用这一概念来解释的话就很明了了,打游戏和学习虽然都需要注意力,但是这两个注意力不同。
打游戏时因为游戏本身充满着各种突发事件,让玩游戏的人备受吸引,这属于刺激驱动注意力;
学习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真要坐在教室里听课,就需要强迫自己专注于某件事,这用到的就是受控注意力。
而在托克尔·克林贝里的书中有做解释:受控注意力的控制系统和刺激驱动注意力的控制系统是独立的。
所以,打游戏的专注和学习的专注并不是同一个专注,虽然都是注意力,但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专注力,而且受不同的大脑系统控制。
除此以外,游戏和学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即时成就。
打游戏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而学习需要长期努力,可能连续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才能取得一点进步,所以孩子对于游戏更有兴趣。
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会被吸引注意力,而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对于喜欢的事想要强迫自己就会比较难。
因此相比较于刺激驱动注意力,更需要强化孩子的受控注意力
首先,爸妈要做到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不管是玩玩具、吃饭还是学习,孩子在专注的时候尽量不打扰。
有些父母在孩子专注玩玩具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总是会过来用一些琐事打扰孩子,比如“来喝口水吧”、“乖,吃块儿苹果啊”等等,这些琐事会打扰孩子专注,孩子也会经常害怕自己做喜欢的事的时候爸妈来打扰因此而不能专注。
不要总是斥责、唠叨孩子
经常被父母斥责、唠叨的孩子缺乏安全,做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在意父母的看法,从而不能集中注意力。
不要总是插手孩子感兴趣的事
有些父母不让孩子试错,比如孩子玩拼图,孩子需要一块一块去比较,以此来找到合适的图块,但是家长觉得磨叽,于是上手帮孩子。不光拼图,很多时候家长看孩子不会,没等孩子主动求助就说孩子“这么简单都不会”,于是亲自上手做。
这样做,以后孩子遇到问题都不想自己专心致志动手动脑了,控制不住的想别人帮忙做。
不要放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嫌孩子哭闹烦人,给个手机平板放个孩子爱看的动画平就轻松解决了,解决了哭闹,孩子却被电子产品吸引了注意力,多了一个诱惑的因素,孩子想要自控就又多了个“对手”。
其次,帮孩子提高自控力以此来提升孩子的受控注意力
自控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另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比如情绪。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①用家规默化孩子的自控力
立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控制自己不犯错,这是最基础的自控力,家规不见得一定要立在纸上,但要让孩子记在心里,每次犯错时不是批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长大后更加放肆,应该帮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规矩自然形成,自控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变为孩子的习惯。
通常讲规矩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以后成年后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个规矩不光是要求孩子的,家长也要一并做到才有执行力度。
②坚持运动也是一种自控力的提升
运动可以设置目标,比如每天慢跑一公里,坚持下来都是对自控力的考验。
③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小时候常玩的123木头人,就是很好的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木头人”说完就不许动了,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肢体,这样的基础游戏也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提高自控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慢慢来,一些“虎妈”“虎爸”利用暴力想让孩子自控,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自控需要的内驱力,父母的打骂只会让孩子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屈服,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控。
举报/反馈

福林妈咪

154万获赞 25万粉丝
儿童健康营养师、0-3岁宝宝喂养问题终结者
儿童健康营养师,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