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赣南苏区的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李翔梧、刘志敏夫妇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丈夫李翔梧担任留守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妻子刘志敏担任闽赣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妇女部长。夫妻双双都是留守红军高级干部。
主力红军刚刚离开苏区,敌人正规军在土豪劣绅返乡团等武装的配合下,从东南西北各方向向中央苏区紧缩,先是占领苏区各县城和交通要道,以堡垒封锁政策将苏区分割为许多小块,企图将留守红军包围在狭小地区,实现"瓮中捉鳖",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四面围攻敌人咄咄逼人的局面,苏区中央分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留守红军及机关干部等分头进行突围,一路前往福建闽西,但要翻越高山大岭敌人封锁很严;二路广东东江地区,是沿海敌人交通发达,军阀和地主武装强,没有根据地;三路重上井冈山根据地,但敌人对赣江控制很严;最后一路决定到赣粤边,我们群众基础好。
根据中央分局的安排,李翔梧、刘志敏夫妇分头行动。1935年3月9日,李翔梧和第四大队政委袁血卒带领500多人的部队突围,他采取避开强敌,晓宿夜行的办法,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秘密转移到山的另一侧,晚上渡过安远河,到达江西会昌天门嶂山。
今日天门嶂
天门嶂是全县最高峰,这里山峰直立高耸,山峦绵延,沟壑纵横,树木郁郁葱葱,山峦重重叠叠,终日白云缭绕,时常有野兽出没,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当时正值初春雨水季节,红军战士在深山之中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中野营和斗争,敌人频繁搜山,不能住房子,搭茅棚目标大,只好“下雨天,大树底下把伞一支,背靠背便睡起来,尤其是敌人的严密封锁,游击队缺粮、缺盐、缺油。狡猾的敌人用“看烟火”的办法跟踪游击队,逼得游击战士只好吃冷食,“吃竹笋,吃野菜,吃杨梅,吃各种野水果”,但野菜、杨梅、竹笋难以填饱肚子。游击战士们天天“持枪倚枕到天明”,时刻处于战备状态,这支队伍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李翔梧所部来到天门嶂不久,便遭到早已驻扎在这里构筑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的军阻击,随后几个师的兵力向这一带包抄过来,旋即队伍被打散,李翔梧等乘夜突出重围,第二天又被200多人的“铲共团”包围,突围中,李翔梧腰部两处负伤。
他在山上躲藏了一个多月后,李翔梧又遭到敌人的包围在一座民房中,敦促他们缴枪投降,面对围攻的敌人,李翔梧他们毫不畏惧,决定夺路突围。战斗打响后,李翔梧冲在前面,其他人紧跟在后,边打边冲,再次受了重伤。
这时,敌人看到他们只剩下8个人,又疯狂追上来。此时,袁血卒命唐继章保护李翔梧,但李翔梧一把推开他,跃向前去大声喊道:“老袁,你带同志们冲出去,我掩护你们。”
袁血卒不肯走,李翔梧严厉地再次喊道:“听我的命令!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吧,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你们不要管我,一定要找到党,将来革命胜利了,在烈士名册上记下我的名字就行了。”说完,他端起枪,依托山上地形顽强抵抗,向敌人冲去……由于李翔梧牵制了敌人的火力,剩下几位战友们得以安全突围,他却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这次留守红军分头突围,妻子刘志敏分配在福建闽西一路,跟随闽赣省军区机关,随红十二团一部前往黄泥铺、客坊等地与建宁县委机关游击队汇合,遭到敌人第十师和地主保卫团、大刀会到处设栏栅、碉堡、行人,强迫群众白天搜山晚上点松明火守夜。还放火烧山“围剿”游击部队。在极端困难环境中,刘志敏率领同志们武装进击贤河据点,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然而,1935年4月初,刘志敏随机关游击队1000余人,从归化松根隘到半寮,驻在陈家山庙里,准备晚上通过山凹,到龙栖山一带活动,被敌七十五师的包围在陈家山,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战斗到天亮,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伤亡百余人,在这次突围战斗中,刘志敏没有突围出来,和另一位女同志不幸被俘。
敌人把刘志敏押到宁化监狱,关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屋子里。一开始没有暴露身份,她鼓励战友不管如何动刑,一定要咬牙挺着,切莫招供,敌人踩杠子、灌凉水、皮鞭抽打、烙铁烫大腿、胸脯,将她折磨得奄奄一息才被拖回牢房,对她用了几十种酷刑,她咬牙忍着,晕死过几十次,但却一个字也不招。不得不把她押到漳州绥靖公署监狱。
可是,不久之后,由于叛徒出卖,刘志敏的身份被暴露,敌人听到抓住了省级干部这条“大鱼”,大喜过望,立即对她突击审讯,对她软硬兼施要她所谓自首“你还年轻,只要说实话,马上给你自由,还给钱给官。”但敌人仍一无所获。
就在她丈夫牺牲两个月后,坚贞不屈的刘志敏被押到漳州城西门外刑场,她从容镇定地理好头发,整理好衣服,和狱中战友一一道别,然后昂首挺胸走出刑场,她高呼“红军万岁”等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时年27岁。
李翔梧,原名李凤周,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人,他就读于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期间,就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当地最早的党员,随后,被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期间,认识了同乡的女党员刘志敏,并结为伉俪。
刘志敏,河南省罗山县人,学生时代就入党,后被组织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夫妻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李翔梧先后担任红军师政委,13军政治部主任,14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刘志敏闽赣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闽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长等职。
刘志敏在苏区工作期间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妇女送儿女、送兄弟、送丈夫当红军。组织妇女洗衣队、慰问队,看护红军伤病员,给动过手术的伤病员唱歌,发动妇女做草鞋、斗笠、油纸等物资慰问红军,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红军干部。
李翔梧、刘志敏夫妇为了革命事业,顾大家舍小家,忍痛割舍了儿女亲情,婚后在苏联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叫苏生,后因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生病无法医治过早地离开人间。随后生了第二个孩子,取名沪生,大名李宗明,送回洛宁老家奶奶抚养。孩子长大后投身革命事业,先后担任洛宁马店公社书记,因工作出色,后晋升地区人事劳动部门副县级干部。
烈士的后代
这对留守苏区的红军高级干部夫妻,当地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伯丰功伟绩,他的家乡为烈士夫妻建立了纪念碑亭,每年的清明节或纪念日,干部、群众、学生都会来这里瞻仰凭吊,以告慰烈士英灵,他们的英雄形象化成永远的丰碑,代代传颂。
举报/反馈

凌空观文史

44.1万获赞 3.8万粉丝
看世间人文,学今古史话,悟社会正道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