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中华历史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特别,出身之特殊性无人能及,被书友们称为得位最正皇帝。这种说法乍看有些戏虐之意,深入琢磨之下,却又言之有理,让人深以为然。因为大明朝的每一寸江山,都是朱元璋自己打来,而且不是“篡”,是挽救天下苍生之义举。
“任性”的皇帝
朱元璋乃是中华几千年历史独一份儿,犹如帝王群众的一个异类,他特别的出身也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皇帝,他的特别之处,在封建社会之中,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却又让人产生一种期待,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想,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帝王呢?
朱元璋除了身份特别,行事也极为特别。例如,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称呼自己是“朕”,而朱元璋偏偏就不,他要称自己为“咱”,一如他没当皇帝之前,生活在淮西时一样。朱元璋这样的做法,让身为大儒的宋濂惊呆了,老先生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和规矩,还是第一次听说帝王称自己为“咱”,朱元璋的这种做法显然突破了宋濂的认知,或许在宋老先生的心目中,皇帝威严不可侵犯,谁要是忤逆了祖宗的规矩,触碰了帝王的威严,结果必然是死。但是,此时更改了规矩的人却是皇帝自己,这样的事情宋濂闻所未闻,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宋濂的迂腐遇到朱元璋的“不按套路”,显然宋濂有点懵,只是一味劝诫朱元璋万不可如此、万不可如此,但是当朱元璋问他为何不可时,宋濂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能时支支吾吾的自语,这是千百年来的祖宗规矩呀!朱元璋哪里管他这样许多,早就自己做了决定,走远了。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是几千年难得一见的奇人,更是几千年难得一见的高人。如果谁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没有文化且短视的人,恐怕就太低估开创了276年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了。朱元璋称自己“咱”那不是没有文化,更不是任性,朱元璋比谁都清楚,这是历来的规矩,而他正是要在大明之初,以此来立自己的威严,证明他朱元璋的与众不同。
朱元璋不仅对自己不称朕,而称咱。他下圣旨也与历史上其他的皇帝不同,其他朝代的皇帝,下圣旨极为正式,显示帝王的威严,尽量避免圣旨中出现口语,都是经过再三斟酌后才形成书面圣旨,生怕留下什么不妥给当世与后世非议。
朱元璋不管那些许多,他的圣旨除了开头与结尾与其他皇帝圣旨一样,中间的内容全是大白话,如同平日里的口语对话一般。如果他自称“咱”,你认为是没文化且任性,那么白话圣旨岂不是自降身价,几乎归类于粗俗了吗?当时多少的文人看到这样的圣旨,在心里叫苦不迭,大呼“有辱斯文,有辱皇威”啊。然而,朱元璋的威严谁敢僭越半分?恐怕在历朝历代之中的帝王,如朱元璋这样具有无上威严的帝王也不多吧。甚至,他的一抬手、一投足,都会让大臣们揣测得彻夜难眠,心存畏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朱元璋圣旨》
他比谁都“远视”
或许,今天许多的专家学者说朱元璋身份带来了政治短视,野哥倒不这么觉得,我反倒认为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比谁都更会做皇帝。皇帝是职业,不是谦谦君子,开创明朝,为万世打下基础,为子孙谋求发展,这一点最符合咱老百姓的心里,也是最有远见的做法。
朱元璋为了树立自己的与众不同,树立自己的威仪,同时又不脱离自己出身,这才是他高明之处。朱元璋显然不是笨蛋,他想做的事情会不着痕迹地开始,直到你发现的时候,他的事情已经马上办完了。这一点从他收拾胡惟庸、李善长,撤除宰相制度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不是头脑一热,反而是“蓄谋已久”,等他开始动手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他讲究的是一击即中,绝不是一味的嗜杀。
当年朱元璋在皇觉寺混饭的时候,想必在那里难免会吃苦头,甚至受到方丈和师兄们的欺凌,但是朱元璋还是在登基后表示了对寺院的惦念,当朱元璋成为了皇帝,去皇觉寺的时候,他此刻早不是当年的小沙弥,而是九五至尊朱元璋了。以朱元璋的性格来看,除了有“衣锦还乡”的意思外,一定还有朱元璋想做的其他事情。
机智的方丈
朱元璋来到皇觉寺上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他是九五至尊,天下所有的人都要跪他,而此刻他却要跪佛爷,怎么办呢?他把问题丢给了随行的方丈,“我该不该跪佛爷?”方丈显然也不是一个凡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跪”。朱元璋听罢疑惑,问他为什么?方丈答道:“现在的佛爷不拜以前的佛爷”。朱元璋听了很满意,于是没有跪佛爷,从此以后,朱元璋规定“帝王上香不跪的”规矩,一直沿用。。朱元璋发出此问,其实不是在难为方丈,因为在宋朝的时候有过这样典故,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就这样问过自己的僧录赞宁,赞宁正是如此回答。
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欧阳修集》
朱元璋简单几句话,又改变了制度,真是他随口所问?显然不会,朱元璋做事一向沉稳,深思熟虑,而且极为果断,朱元璋事皇帝,然后才是朱重八,他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国事,其实朱元璋早就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他才故意由此一问。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厉害,他的后世子孙即便有些“散漫”,却依然能稳坐276的江山,如果这样的功绩依然认为他不行的话,恐怕历史也没几位皇帝“远视”了吧!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明史》《欧阳修集》
举报/反馈

故纸堆里的旧事

106万获赞 101万粉丝
为大家讲点过去的那些事儿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