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蟹老板
特斯拉又跌了。
截止到今天早上美股收盘,特斯拉的股价报收 361.22 美元,下跌 16.03%,总市值跌至 665 亿美元,相较今年年初 1600 亿美元的峰值缩水超过一半。如果将眼光放到最近一个月,那么特斯拉的股价已经持续下跌了超过 60%。
屋漏偏逢连夜雨,根据彭博社今天的报道,在与阿拉米达市警长办公室协商过后,特斯拉宣布将暂时削减 Fremont 工厂 75% 的人员规模,在工厂办公的员工从接近 10000 人降低至 2500 人
无论怎么看,特斯拉最近都不算顺心。难道和 2019 年一样,特斯拉的 2020 又要面临地狱难度的开头?这一次特斯拉还能撑过去吗?
真的难,但还不是最难?
先来聊聊股价。
上周以来的美股,估计是投资者心中难说的痛。道琼斯指数从一个月前的 29551 点一路倾泻至最低 20188 点。在一个月狂跌近一万点的美股大盘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作为美国汽车股头号交椅的特斯拉,在这 30 天里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
盘前又跌了 6.30%...
这里扯开聊一句,上一次道琼斯指数出现 2 万点的情况,还是 2017 年 2 月 3 日收盘时的 20071 点,为期 3 年的美股大牛市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最近有句话说得有点道理,「现在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尽管特斯拉的股价一路下坡踩电门,但它仍然不是最惨的汽车股。
我们把目光投向汽车的诞生地欧洲,准确点说是盯紧汽车的发明者。戴姆勒集团 18 号收盘股价为 5.77 美元,市值 257.2 亿美元。同样站在一个月的时间尺度上看的话,戴姆勒的股价下跌了超过 50%。
可能大家会觉得戴姆勒集团的股价跌幅没有特斯拉严重。当然事实的确如此。但真正重要的,是戴姆勒集团如今的市值已经跌到了特斯拉的 38.7%——而特斯拉 2019 年只卖出去 36.75 万辆车,戴姆勒集团(含奔驰、Smart、戴姆勒商用)的 2019 汽车销量超过了 334 万辆,是特斯拉的超过 9 倍。
继续看另一个巨头——大众。狼堡巨人 18 号收盘时股价约合 10.92 美元,最近一个月跌幅也超过了 40%。2019 年卖出超过 1000 万辆汽车的超级车企,在这轮全球股市熊市中也只剩下了 497 亿美元的市值。
所以结论很明显——即使特斯拉的股价一泻千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值钱的汽车公司,甚至从 2019 年底开始,就一直远远抛离排在第三位的大众集团。在如今这个某种程度上「比烂」的世界里,特斯拉的价值甚至算得上坚挺。
当然没人比得过稳如老狗的丰田,最近一个月股价仅下跌了 8.42%,市值仅仅略微失守 2000 亿美元大关至 1914.1 亿美元——看来特斯拉要快点出 2 万美元的电动车了。
如果说市值狂跌是受大盘的冲击,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么除了股票之外,特斯拉还面临着新的麻烦。
上文已经说过,特斯拉即将缩减 Fremont 工厂 75% 的产能,暂时仅保留约 2500 名员工。我们可以倒推一下,根据 2019 年特斯拉 Q4 的财报,第四季度特斯拉一共生产了 104891 辆 Model S+X+3,全部是在 Fremont 工厂生产的(中国工厂 2019 Q4 尚未正式投产)。
如果保留 2500 名工人的话,那么特斯拉的产能很有可能将缩小至 2.5-3 万辆。即使按照特斯拉公布的最大年产能推算,25% 产能下单季度产量大概也就是 3.06 万辆。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先来看财报。2019 四季度特斯拉的汽车销售收入为 63.68 亿美元,如果产能缩窄至 25%,那么汽车销售收入将减少至 16 亿美元左右。
而同样根据财报,特斯拉 2019 年四季度的总成本 Total Cost 为 59.93 亿美元——即使因为产能缩减导致成本一定程度降低,一季度的特斯拉也注定是入不敷出的。
事实上,特斯拉一季度的成本不一定比上季度更低。
2020 年 2 月 29 日,根据德国当地博主 Tesla Kid Grünheide 用无人机拍到的视频显示,特斯拉的柏林超级工厂已经完成了砍树工程。这意味着柏林工厂即将进入正式动工阶段。
而根据去年 11 月特斯拉的计划,柏林工厂预计将在 2021 年中完工。如果要尽量赶上进度,特斯拉 3 月份必须往柏林工厂投入大量资源。
同样如火如荼的,还有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工程。承担了 Model Y 量产职能的上海工厂二期预计将于 2021 年开始投入运营,而中国境内早已进入全面复工阶段。
截图来自 YouTube 播主:乌瓦
简单来说,就是特斯拉已经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正常的开疆拓土阶段——在新兴市场建立工厂、拓宽渠道——而开疆拓土是需要粮草的,特别是汽车企业开疆拓土。
根据 2019 年的四季度财报,特斯拉手上的年度现金等价物储备(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and restricted cash at end of period)为 67.83 亿美元,约合 480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特斯拉史上最高,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特斯拉在财报发布当天接近 12% 的最高股价涨幅。
不过那是当天,当天特斯拉还没有宣布削减 75% 的产能,当天新冠病毒疫情也还没有在全世界蔓延。
如今两家工厂在建、一家工厂寻址(预计位于美国中部,用于生产 Cybertruck 的工厂)、数款车型等待量产的特斯拉,可以说是处处都要钱——这个时候年轻的美国第一车企极速狂奔留下的瑕疵,将可能开始成为熬过寒冬的阻碍。
但即使前路艰难,我们也只认为是暂时的——等到冬天过去,特斯拉某些独一无二的活力就将再次激发。
特斯拉将如何回归?
与本章节标题类似的观点,去年年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去年特斯拉的股价最低跌至 185 美元,是现在的一半——说来有趣,如今身处熊市谷底的特斯拉,也只不过跌回了 2018 年的峰值水平。
那时的特斯拉,面临着 Navigate on Autopilot 实际效果不如意、纯视觉路线饱受质疑、Autopilot 团队高管纷纷离职等等一系列负面。而最重要的,是特斯拉依旧只是一个局限在美国境内生产的汽车企业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工厂飞速完工、欧洲工厂定格柏林、 Model 3 以电动汽车的身份单挑本田思域/丰田凯美瑞的销量...特斯拉的股价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
如今的特斯拉相比一年前进步斐然,也正是因为特斯拉还只是一个不断进步中的 17 岁少年,我们才会相信他长期来看,足以扭转局势,转危为安。
首先肯定是特斯拉的车子本身。
最近最热门的电动汽车新闻,一定是 Model Y 上市。作为特斯拉横跨 4-10 万美元产品线的最后一块砖,Model Y 同时也肩负着特斯拉全新生产流程、创新工程设计等等一系列重担。
Model Y 的上市,也意味着传统车企在除了小型车以外的所有车型定位上,都要面临特斯拉从驱动方式到智能体验上的全面革命。更重要的,是 Model Y 早在 2020年 第一季度,也就是提前半年就已经完成交付,而距离最近的传统汽车电动中型 SUV,都要到今年年底(福特 Mach-E)。
这代表特斯拉从电动汽车的设计生产一条龙角度来看,都已经彻底抛离了传统车企。还停留在新平台第一款车型的福特自不必说,即使是已经确定同一平台多品牌多车型百花齐放的大众,如今也被爆出 ID.3 的软件问题频发。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比惨的时代——但特斯拉最近大概率惨,特斯拉的车却不一定惨。
这个月初,国产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本正式登陆工信部名录。668公里的 NEDC 国标续航相当诱人,而根据此前美版单电机长续航与标准续航增强版的价格差距估算(4.65/3.99 万美元),国产长续航版 Model 3 的价格有可能会定在 34.8 万元左右,可能更低。
与此同时,上海工厂的二期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 2021 年一季度就可量产国产 Model Y。
继续做一个算术,用美版 Model 3 标准续航增强版(3.99 万美元)和美版 Model Y 双电机长续航版本(5.3 万美元)的价格差距,以国产 Model 3 标准续航增强版的价格为基础,估算国产 Model Y 双电机版本(如果有)的价格大概是 39.7 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马斯克去年发布会 PPT 里面出现过,后来又取消了的「单电机长续航版 Model Y」能够登陆中国市场,那么它的价格极有可能低于 39.7 万——这个价格有多诱人,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得到。
而真正促成「特斯拉长期看好」的,是支撑特斯拉造出高性价比电动汽车的工程设计能力。
进化到 2020 年,特斯拉的车辆早已不是十几年前那样,需要其他厂商提供关键部件才能完成设计生产了,车型的利润控制也早已不逊传统车企。去年三季度财报会议里面,马斯克就曾说过「我们可以确定,国产 Model 3 的利润率和 Fremont 工厂制造的差不多」
当然利润率不一定会回馈到消费者身上,但这也表明了特斯拉已经具备了一家成熟车企的特质:在新兴市场建厂之始,就可以保证盈利能力。
这个月初我们的文章《特斯拉 Model Y 的制造成本可能比想像中的还低》里面,曾经引用了几张特斯拉的专利图,包括减少线束长度和提高车身制造效率:
同样在去年三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 CFO Kirkhorn 说过「特斯拉正在努力不让上海工厂犯下当初 Fremont 工厂在生产环节遭遇的错误」——这几张专利图就是特斯拉对过往错误的回应。
从 2003 年开始,特斯拉用了整整 17 年、100 万辆电动汽车作为基础,才得到了如今智能电动汽车旗帜地位。是 100 万辆的积累,特斯拉才能拿出专利、建起工厂、研发软件,然后造出一个又一个 100 万辆。
无论是反超供应链的 Autopilot 硬件 3.0,还是影子模式下积攒的数十亿英里行驶数据,亦或是中控屏里的各种游戏,都是这 17 年 100 万辆的结晶。我们相信特斯拉终将回归,某种程度上,也是 100 万辆成功下线的特斯拉汽车给予信心。
然而下一个 100 万辆已经确定是困难模式开局,特斯拉到底能不能熬过这个难关?「困难」除了外因,还体现在哪?
特斯拉会被自己打倒?
虽然从长远看,特斯拉的价值面非常清晰。但从当下的业务来看,特斯拉却同样面临着非常严格的考验——来自公司内部治理架构的,来自外部冲击,来自扩张的,三者兼有之。
一个基本判断是,特斯拉正在从小众豪华品牌向大众品牌转变,从单一工厂、北美市场为主的小公司向多国工厂、全球开花的大型跨国巨头转变
这事实上对特斯拉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众所周知,特斯拉在过去两年内离职的高管至少有 94 人至多。就在今年 2 月,在特斯拉干了 7 年、负责人力资源与超级工厂事务的资深 VP Kevin Kassekert 也离职了。
这里为什么单独拿出 Kevin 来说?因为 Kevin 最出名的就是做超级工厂,马斯克本人曾高度赞许 Kevin 的贡献:「领导了我们在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的开发和建设,在大约 3 年的时间里,将内华达山脉的大堆石头变成了一个拥有 1.2 万名员工的工厂,产量超过了世界其他所有电池工厂的总和,这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而现在,特斯拉起码在德国和中国还有这样的工程任务需要完成。
至于上一个被他这样说的,是特斯拉高级工程副总裁 Doug Field ,特斯拉曾经的第三号人物,时间点是在 2018 年 Model 3 周产刚刚突破周产 5000 台之际。马斯克曾将 Doug Field 称为世界上最具天赋的汽车工程师之一。但他最终又回了苹果。
联合创始人 、首席技术官 J.B.Straubel 在 2019 年年中的离开,则同样是一次重大打击。
虽然马斯克是位天才,人们也相信他就像块磁铁一样,会吸引全世界最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但是,如果说以前特斯拉是艘驱逐舰的话,现在的特斯拉就是搜航母。但再牛逼的船长,身边也有伟大的水手。
管理层的变动,背后体现是特斯拉的极速和巨大的压力。但人毕竟不是工具,同样有情绪情感。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的确在一定规模下会提升整个公司的效率。但这样的提升是有阈值的。
而这样的阈值,随着特斯拉从单一产地、单一市场的快速全球化,好似已经到顶了。
譬如说中国。不久前的 FSD 3.0 事件,对特斯拉的商誉有无影响?毫无疑问是有的。网上的口诛笔伐至今没有停歇,甚至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消息,集体诉讼也已经在路上了。
但决策中心在美国,甚至集中于马斯克一人。结果?马斯克说:「那些抱怨的人实际上并没有选装 FSD 功能,如果选装了 FSD,特斯拉会为他们免费升级为 HW 3.0芯片。」
我不清楚老马是否清楚这一次 FSD 3.0 芯片的来龙去脉。但「傲慢」两个字,却毫无疑问被戴在了他的头上。
一种可能的揣测是,马斯克并不清楚中国对一致性的要求。这可能来自于语言、文化的问题,也有可能来自内部信息交流的问题——马斯克不耐烦或者说没有时间去了解。
快速扩张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则是培训不足。在「电动车公社」独家曝光:特斯拉内部的致命隐患的报道中,曾引用一位特斯拉销售的说法:事实上和你们想的「良好培训」不同,特斯拉员工从入职到正式开始上班,是在同一天….
而在此前,特斯拉销售会有为期一周的「X-Camp」的封闭式产品培训。缺乏足够的「良好训练」,使得特斯拉的员工只能边干边学,最怕「卖车过程中遇到网上看的很多、什么都懂的那种客户….」
透明的特斯拉,遇到了透明的问题…..原因在哪里呢?
最后,要聊聊供应量。
这次疫情,其实也暴露了特斯拉在供应链方面的不足。简单理解,就是没有备胎。
譬如,FSD 芯片中的 Autopilot ECU 模块,就是由硬件厂商广达电脑在中国上海组装的。(据Autocarweekly:特斯拉的三大错觉 )。这次 HW 2.5 和 HW3.0 混装,其实就是因为特斯拉无法找到一家可以替代广达的硬件制造商。
Autocarweekly 的这段话写的很精妙:「一次被摁倒,可能是鹅的问题;持续被摁倒,就是特斯拉的问题」。特斯拉孤注一掷、全球化采购的供应链,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式下,充分暴露了自身的脆弱。
正话反话讲完了,不是为了和稀泥,而是想表明我们的态度:特斯拉依然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依然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汽车企业之一。
对于它的价值、它的长期价值,我们从不否认,但对于它的当下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矛盾,我们也从不避讳。
对于创新,最好的赞美是公平。
(完)
扫码或者搜索「电动星球News」
后台输入「XH」
查看2019冬季续航大测试,涉及4款最热门电动车
举报/反馈

电动星球蟹老板

7420获赞 16.1万粉丝
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媒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