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
最近常听到一个说法,说找对象谈恋爱得找个能吃到一起去的。不懂的人会问,为什么呢?道理也很简单。生活中啊,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事情有很多,大事小事不断需要两个人一起去面对,需要经历复杂漫长的沟通磨合阶段。能吃得到一起去,说明两个人的生活习惯相近,日后相处磨合起来也容易得多。
这么想来确实很有道理。试想爱吃面食的北方人遇到了爱吃米饭的南方人,口味重爱吃重麻重辣的川渝人找了个喜欢糖水煲汤吃不了辣的广东人,想想吃饭的场面都觉得够呛。两个人若是下定决心一起克服眼前难题共同磨合还好,若是一方稍微泄了点或者不愿妥协,怕是吃饭的事儿就得一天到晚争论个不休。
其实不仅仅是吃饭,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不同的人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总会面对这样那样生活习惯的问题。理想、未来先不谈,生活习惯这点就能打败好些人。要说生活习惯不同,磨合起来也就是一方迁就另一方的事儿。一个屋檐下生活,重点和目的是一起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共同奋斗,手拉手一起奔向未来的康庄大道。明确了目的和重点,路边的磕磕绊绊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进门后不洗手、换下的衣服到处乱扔、进屋不爱换拖鞋这类说起来恨得牙痒痒的问题,只要一方愿意迁就着另一方,互相包容妥协一点,培养出两个人都能接受的、好的生活习惯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止是年轻人恋爱结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和年轻人一起居住,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年轻人爱吃垃圾食品,父母觉得不健康。年轻人喜欢出去吃饭,打打牙祭,父母觉得铺张浪费,不如家里吃饭省钱。这样的情形,随便找个身边的朋友问问,就能问出一大堆来。
能够处理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各退一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佛系对待,只要别太过分就行。处理不好的家庭就各说不一了,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家里若是没有个能站出来主持公道平复场面的,每次争论起来,双方都得黯然离场。谁输谁赢是小事,双方必有一方心里不舒服。讲到这里,就要给大家说说玲玲的故事了。
玲玲是城里女孩儿,从小在城里长大,读书上学毕业工作。玲玲老公小东的老家在乡下,从小努力读书考上了城里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城里工作。和玲玲恋爱后,两人也很快组建了小家庭,开始了在城里的新生活。
一开始,两个人也有些小摩擦。玲玲爱干净,习惯了进门换鞋,到家就会换上家居穿的拖鞋,把穿出去的鞋子都放在门口鞋柜处,这样下次进门方便,家里也不会被踩脏。于是要求老公也一样,从外面进门回家必须换鞋、洗手。但小东就不太适应,洗手勉强能接受,换鞋觉得很麻烦,认为多此一举,不必再另换。经常回家忘记换鞋,穿着鞋子大摇大摆就进了家门,踩的地板上到处一个个黑脚印,没少被玲玲追着说。左拗右拗,过了好几个月才纠正过来。玲玲为了提醒老公换鞋,专门买了新的换鞋凳放在门口提醒他。小东平日也随和,自己看到家里地板被踩脏了,总要重新打扫心里也过意不去,虽然嘴上时不时念叨几句不习惯玲玲太爱干净之类的话,但行动上还是很配合的。
时间久了,小摩擦磨合得还不错。小东也逐渐养成了习惯,进门回家,看到门口的拖鞋和换鞋凳,也会自觉换上。还时不时念叨着,“老婆说了,进门回家要先换鞋、再洗手,干净卫生!”,像个背唐诗的小学生,逗的玲玲直乐。
有天,婆婆打电话说周末想来城里看看小两口,顺便带点家里应季的蔬菜瓜果来,都是自己家种的,新鲜又好吃。小东提了一下,玲玲说当然好啊,想着为了方便老人家,把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拿出了新的拖鞋、新被子、牙刷毛巾之类,想让婆婆来能舒舒服服的过上几天。婆婆临来前几天,还特地问婆婆喜欢吃什么菜,有没有什么想吃的,周末可以在家里给婆婆做上一顿好饭菜。
到了周末,玲玲一大早就在厨房开始忙活,边做饭边等着婆婆来。快到中午的时候,门铃响了,玲玲立马丢下手里的活去开门,见是婆婆,赶紧招呼进屋。“婆婆,您终于来啦,我都等您一上午了。小东上午出门办点事,估计一会儿就该回来了。您先进来。”玲玲招呼婆婆进屋,话刚说完想起来厨房里还在炒着菜,丢下一句“您换个鞋哈,别的不用收拾,我先去炒菜”转身就进厨房继续忙了。
婆婆听说要换鞋,心想怎么进门还要换鞋呢,这是啥意思,心里这么想嘴上也没说什么,默默换上了。进屋后,看玲玲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搭了几句话,玲玲也没接话,不知是没听见还是故意不想理。这么想着,老人家自己在屋里转了会儿,就回房间了。
回房间以后,见玲玲也一直没过来,心里越嘀咕越不对劲儿。儿媳是不是不欢迎我来呀,进门又让我换鞋,又不理我的,难不成是嫌弃我这个乡下来的老婆子?我们是农村人,但也不能瞧不起农村人吧?婆婆越想越觉得,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儿媳才不欢迎自己来,也不高兴搭理自己,想想觉得委屈,掏出手帕开始抹眼泪。
玲玲这头,还在厨房忙着,想等忙完了再招呼婆婆。“不过这也是自己家,婆婆也不会当自己是外人的。”这么想着,就干脆继续忙自己的。厨房炒菜做饭声音大,也没听见外面有动静。
不一会儿,小东回来了,见玲玲一个人在厨房忙着,客厅只看得见老太太的鞋子,看不见人,就到处找起来。一推房门,发现老太太躲在房间悄悄抹眼泪,小东一下子就急了,赶紧问道“妈,你怎么了?你一个人在这哭啥呢?”
婆婆这边还在抹着眼泪,一时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断断续续的话音里还带着哭腔,听起来委屈的不行。小东见自己妈妈委屈成这样,认为肯定是玲玲的问题,“妈,你说,是不是你刚才进门的时候,玲玲非让你换鞋了?!我说怎么她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忙着不说话呢,我就知道,天天在家穷讲究假干净,老人家不换鞋怎么了,我们农村人没这换鞋的习惯!你等着,我这就问她去!”
婆婆一把拦住小东,“儿啊,你别去。玲玲是城里人,嫌弃我脏。要是不欢迎我,以后我就不来了。你别去找她吵啊,咱别惹她姑娘家生气。”
这话一说,小东更是气上心头,二话没说,出了房门就直冲厨房,站在厨房门口冲着玲玲怒斥了起来,“你怎么回事啊!不欢迎我妈就直说,惹的我妈委屈哭了”玲玲以为自己听错了,好好的怎么会哭呢,就说,“不知道啊,刚才婆婆进门的时候,我这正烧着菜,就让她换了鞋再进门,之后我还没来得及跟婆婆说话呢。”
原来真的是这样!小东见玲玲这么说,更加确信就是因为玲玲的嫌弃和爱干净,惹的自己妈在房间里偷偷抹眼泪,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
这下换成玲玲当场傻了眼。自己好心打扫屋子做饭,怎么就成假干净,嫌弃婆婆脏了呢?眼泪哗哗的就下来了,小东见状一下也不说话了,意识到自己说重了。
好不容易安慰好玲玲,一家人在客厅坐下来,才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心思细腻的婆婆认为儿媳玲玲不欢迎自己,平常的换鞋成了嫌弃、刁难,只好偷偷抹眼泪。热情的儿媳,认为婆婆是自家人,不需要讲究那些客套礼貌,打声招呼就去忙自己的了,没考虑到婆婆的敏感细腻。孝顺的儿子小东呢,看见母亲在房间里哭,一时冲动,没搞清楚事情原委,就把问题归到自己老婆身上,安慰好了母亲却弄哭了老婆。
一家人说开了,才发现其实都误会了对方。个个都没有坏心,却让一件芝麻粒儿大的小事,惹得家里又是哭又是闹,三个人脸上都有点挂不住。玲玲后来表态,说下次婆婆来的时候不用换鞋了,自己应该尊重老人家,是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婆婆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应当多跟年轻人学习,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小东也自我表态,下次一定弄清楚事情原委再说话,不会像这次这样一点小事上纲上线,乱发脾气。
其实啊,一家人哪有什么说不开的话,解不开的结。说开了,什么事情都好沟通。就算是生活习惯上有些不适应不习惯,不涉及底线和原则的事儿,各退一步,互相包容,也就过去了。
不过,作为婆媳关系中的纽带,男人才是关键。好在小东后来也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边是自己老婆,一边是自己母亲,遇到问题,不仅要弄清楚事情原委,还要左右平衡拿个公道。虽说事情不好断,但怎么在婆媳关系中发挥作用保持平衡,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呢。
举报/反馈

陈福耳

294万获赞 15.4万粉丝
一支笔道尽天下事,说情道理讲生活
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