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部明朝古装剧《大明风华》的火热上映,令宣德帝朱瞻基的热度飙升,成为了大家年度热议的历史人物。
在正史当中,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典型的守成之君。
原因在于他有一个霸道的太爷爷朱元璋,有一个强势的爷爷朱棣,还有一个仁厚的爸爸朱高炽。太爷爷制定国法家规,在制度上可保大明江山社稷千秋万代,爷爷征讨四方廓清寰宇,给明帝国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父亲则致力于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开启了盛世篇章。朱家三代人的辛劳,这也就注定了后人朱瞻基的“不劳而获”,便能够共享盛世君王之名。
即便是明初国家体制近乎完善,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在诸多有利条件下,但对朱瞻基而言,也有着深感力不从心之处。
明朝自明太祖废了丞相制之后,皇帝的业务繁多不堪重负,于明成祖时增设内阁分担皇帝压力,但皇帝事务繁琐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为了给皇帝减负,宣宗时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协助皇帝办公,为日后宦官势力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除了开启宦官之祸外,朱瞻基主动放弃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今越南地区)也是其政的一大败笔,不仅把大明边疆拱手相让,还把爷爷朱棣时期打造的西洋及中南半岛的宗藩体系逐渐治于崩溃,明朝曾经花重金打造的海外外交成果付诸东流,明朝从开放走向了封闭。
明朝的国家体制自洪武皇帝制定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一个难以克服的特点,那就是极端的僵化稳定,稳定到后代子孙只要勤勤恳恳按照国法家规运行制度,即便是守成之君一样可以江山永固,但这个特征的弱点也就因此暴露了出来,如果被妄加改动,那么就会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后来制度被贪图安逸的后世君王频频改动,虽然皇帝得到了放松,但是权力也就旁落人手了。
朱瞻基给子孙留下了内阁和宦官这两个好工具,结果皇帝是有时间享乐了,但是个人执政能力必然下滑,权力也成为了官宦之间的博弈游戏,但好在明宣宗时期不是那么明显,依然可以凭借祖辈父辈之功而成名,但其子孙后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举报/反馈

苏子念卿

2.7万获赞 3147粉丝
泛知识领域创作者,畅聊历史、经济、国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