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由外交部新闻司、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清华大学联合组织的“清华大学通过远程教学实现如期开课”境外媒体采访团,邀请了包括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荷兰广播电视协会电视部等境外主流媒体和北京市属媒体的记者来校,就清华全面如期在线开课进行了简短而高效的采访拍摄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副校长彭刚,学校在线教学专家组相关负责人,以及国际学者、师生代表接受采访。
杨斌、彭刚介绍总体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为各国积极进行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高等教育领域,面对疫情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的特殊挑战,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并于2月17日起按照教学日历全面如期在线开课,确保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力争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此全校性的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学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的首次,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的首次。
在位于清华法律图书馆地下一层的教学指挥中心,室内环绕的大屏幕实时滚动播放着当天课程的各项数据和教学动态。杨斌、彭刚向记者们介绍了学校全面在线开课的总体情况和特色做法,分享了学校和师生为保障在线教学顺利进行的动人故事。学堂在线首席运营官、“雨课堂”技术负责人王帅国展示了在线教学平台,记者们现场连线了正在讲授本科生专业课“交互设计”的美术学院教师付志勇,并与师生们“面对面”互动交流。
自由采访环节
在自由采访环节,记者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分别采访了学校在线教学专家组质量保障专家组组长、教务处处长李俊峰教授,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教授,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专家组成员、教育研究院史静寰教授,外籍专家、材料学院安迪·高飞(Andrew Godfrey)教授等。
路透社记者提问国际学者安迪:“在线教学有何优势或劣势?”安迪表示,劣势可能是师生间的交流相对局限,优势则是学生们不用再害羞了,在网上收到了更多学生反馈,而且同学们可以把教师讲课的内容录下来课后反复观看。
原定20分钟的自由交流环节显然无法满足记者们满满的好奇心,有趣的问题源源不断,面对记者们的提问,专家学者以及视频连线的师生对答如流:“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教学尝试!”“比在学校上课更方便了,感觉眼睛一睁开,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在身边了!”
大家一致表示,虽然在线课堂还有进一步需要完善与提高的地方,但总体课堂体验很好,甚至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原本课堂的不足,是一次教学实践上的积极尝试与探索。
直播课堂采访现场
此后,采访团一行来到公管学院直播课堂322教室。公管学院高宇宁老师正在这间看似“空无一人”的教室,在线向博士生讲授“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在课间休息时段,高宇宁向记者们展示了在线教学的操作界面,分享了开课以来从“讲台”走向“云端”授课的切身感受。外媒记者还现场连线了身处波士顿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的清华大学公管学院2017级博士生张瑾同学。
据悉,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原计划共开设4254门次课程。除实验实践类等少数课程外,3923门次课程进行在线教学。来自多个院系的73名外籍教师承担了152门次课程,开课地点遍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
此次面向境外媒体的集体采访,全面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大学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在线教学实现如期开课的真实场景。学校时刻牵挂着1448位身在湖北的清华学子,和每位同学都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目前,所有清华在湖北同学身体状况良好,并同步在线学习。此外,清华还为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提供全力支持,邀请该校学生与清华学生同上一门课,未来还将与新疆大学等学校师生共享线上教学资源,以实际行动践行清华的责任与担当。面向校内同学,学校将推出“未央计划”,鼓励学生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外,通过线上“漫游”旁听不同院系专业的课程,增长见识,提升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为全校教师推荐100门左右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课程,供教师之间观摩交流。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正如清华校歌所唱得那样。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高质量地推动在线教学也是一次大考,面对疫情,清华全体师生在这一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清华“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诠释,也将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95岁清华物理系教授在线开课公式:71+1=+∞
“在线”科研+组会,看清华师生“大显神通”